如今,各行各業舉辦的展會越來越多,在展會上,新技術、新產品競相登臺亮相,供需雙方直接見面洽談,展會已成為人們接受最新信息、把握市場趨勢的載體。
然而,展會成功與否的關鍵,某種程度上取決于觀眾的質量,猶如一部電影吸引觀眾,就有票房收入一樣,展覽展示不僅需要觀眾,而且要看吸引了哪些觀眾。筆者近年來參觀過不少不同類型的展會,有的展會門可羅雀,冷冷清清,這樣的展會效果肯定是不行的。有的展會上看似人頭攢動,展臺前圍得水泄不通,但多是領小禮品和紙口袋的,盡管這也是參展商為了吸引觀眾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手段,但是,這些觀眾只是湊熱鬧,而不是參展商所真正需要的。筆者也常聽到有人抱怨觀眾太少。不久前,筆者參觀了一個外國產品推介會,一個外商就對筆者說,他更希望與那些專業的外貿經銷商進行接觸,而不是那些前來看熱鬧的人。所以,展會需要專業貿易觀眾,他們是主辦者的目標觀眾,是參展商的潛在客戶。參展商參展主要是為了拓展銷路和市場。如果觀眾少,質量不高,參展公司沒有取得參展效益,下次就不會再參展。已有知名度的展覽公司,不愁找不到參展商,而是要在組織觀眾上下功夫。在這點上,筆者倒覺得南京國際展覽中心的某些做法有可取之處。他們為了組織專業觀眾,專門組建了一個班子,在他們看來,招專業貿易觀眾比招參展商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為招展的目的就是讓買家和賣家都滿意。所以,展商希望見到有效的貿易觀眾,只有這樣的觀眾才能給展會帶來“票房”的價值。
專業展已成為展會發展的趨勢,市場細劃的結果是,參展商更要明確產品的市場、客戶的定位,沒有必要哪個展會都去;主辦方要非常明確展會主題,要知道邀請哪些參展商,并為他們邀請相應的貿易觀眾。這方面,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建立了廠商資料庫,根據不同專業將廠商分類,舉辦展覽時,向相關廠商發出邀請,同時,加強門禁系統的管理,這樣就將隨意的或者湊熱鬧的參觀者擋在了展會門外。
現在一些展會主辦單位也建起了觀眾數據庫,也常見到一些展會設了觀眾登記處,但這個工作還需要科學細致地進行下去,這樣展會觀眾才能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