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刻認識“互動體驗”功能的主要含義
互動與體驗,含義類似。它們所呈現的鮮活場景始終能不斷引起參展商的高度重視,因而在當前展會活動中有了更多滲透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所謂“體驗”,指的是展會觀眾在展會活動中的充分感知,強調觀眾的自覺性與參與感。企業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可以創設一些令觀眾難忘的活動。通過體驗,觀眾們更多地接近參展商,更多了解產品與服務。沒有體驗,或許很多意識與觀念都停留在淺層,談不上過多的深刻認識。所謂“互動”,指的是參展商與諸多觀眾之間的彼此聯系和相互作用,而且相對而言是比較有機的。通過互動,雙方之間有了深層次的了解,為展會雙方的后續高頻溝通奠定了基礎。互動與體驗,是當下組展商與參展商關注的熱點話題。兩者的共同點在于使觀眾從原先被動觀展的角色一躍成為展會的主角,最終十分愉悅地完成展會觀摩與深度參與。作為先前的陌路人,雙方卻在該展會現場有了更多交集,讓邂逅演變成充滿足夠情感色彩的相知。在其中,觀眾將對展會有更多的主動參與感,對參與下一屆展會有更多憧憬,這對于展會品牌塑造而言無疑很重要。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體驗更多強調觀眾的單獨行為,互動更多注重雙方之間的深度溝通與交流。但初期觀眾的單獨感知同樣可以為雙方互動提供機會與途徑。所以,它們能夠取得相對類似的結果,即從單向轉向雙向,從冰冷趨于融合,從被動變為主動,從陌路變成朋友。在現實展會中,筆者認為沒有必要過多從字面上去辨析,什么是“互動”,什么是“體驗”。更關鍵的是,我們要努力地去促成現場人氣相對高漲、觀眾與參展商主動交流的良好氛圍。有了這一切,其他深層次的內容與行為也就順理成章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將開始在這樣的交往中得以起步。
2.讓“互動體驗”為展臺帶來新活力
很顯然,具有高度“互動體驗”功能的展廳或展位一定人氣滿滿。還記得2017年杭州文博會中的網紅展廳“元麥山居”,相信曾前往文博會的觀眾一定還清晰記得“那一堵不可抹去的面包墻”??丛撜箯d,其實并不復雜,然而它卻十分自然而有序地具有高度體驗感。
首先,那一堵類似于高檔旅游鞋方式陳列的面包墻,其體積之大,陳列方式之新奇,著實吸引了大量觀眾。走過路過的無不為此所吸引,幾乎沒有一位觀眾會不在該網紅墻前駐足留影。這樣的傳播方式不知比硬廣告高明多少倍,更為關鍵的是觀眾幫你免費傳播,更多的觀眾在朋友圈中得以明白該公司的設計魅力。其二,面包加工場景設計讓我們增添了對食品加工工藝的了解,逐步解除了對加工現場的神秘感,近距離在休閑氛圍中讓觀展更為新奇而充實,讓現實化解猜測。其三,麥穗等實景展示讓城市人有了更多鄉村體驗,懸掛陳列方式讓銷售行為從赤裸裸的金錢交易變成了充分感知后的主動消費。在其中,工作人員對面包成份與口味的耐心解釋也讓觀眾們聽得暖心,看得稱心,買得舒心。就在觀眾主動感知的氛圍中,元麥山居的企業文化、產品理念、生產流程等一覽無遺,該看的看了,該買的買了,該拍的拍了,該學習的也學習了。“乘興而來,滿意而歸”??雌饋碛^眾在這里最盡興,其實最感欣慰的是元麥山居。這里的互動體驗給公司的展覽展示帶來了新活力。自然,純粹的重復顯然不是辦法,我們期待更多類似于面包墻一類的具有高度互動體驗功能的場景新設計。試想,一個展會的參展商不斷能從這樣的角度去精心設計,我們的展會自然就會對觀眾具有更多的吸引力,組展商的招展招商難度也會明顯降低。
3.讓“互動體驗”為展會帶來新動能
當今現實中,展會此起彼伏,主題門類繁多。就在展會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展臺能否進入觀眾視野,能否在同類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少參展商在其中顯得有些黔驢技窮。在這樣的思維中,互動體驗功能的增強卻是一個很好的亮點,可以為參展商產品與服務理念的傳播提供新途徑。
公關形象的傳播,是近年來展會展示的重要途徑。2018年文博會上的“瑞德設計”,那一汪深藍色的主題設計場景,讓觀眾們真正地感知了一番設計的精彩。作為觀眾,在之前你可對設計一無所知,你可以是設計的低能者,但在瑞德設計的諸多具有整體風格的多個展位面前,你卻可以自然而精美地感知到設計的精巧、場景的唯美、色彩的和諧與產品的精致。細細地欣賞,美美地拍照,坦然地感知,開心地徜徉,想起來就是那么美。2019年ADM展中的“繽兔專業美妝冰箱快閃展”, “粉紅色”的整體氛圍可謂亮閃觀眾,產品氣質與品牌調性再次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展廳內的人流摩肩接踵,熱鬧不已。每年都能這么精彩,每年都是那樣吸引人群。這樣的展會效果,在滿足顧客的同時無疑對公司的設計水準提出了挑戰,這也就對展會帶來了新動能。按照這樣的思維,我們眼前的各類展會,絕不會是以往概念中的千篇一律卻缺少新意,絕不會是往昔展會的蕓蕓眾生而毫無特點。
4.讓“互動體驗”為觀眾增添新樂趣
從效益角度看,更多參展商相對注重經濟效益,特別在意展會過程中的交易效果?;谄髽I盈利角度,這不僅不是參展商的錯,恰恰是很重要的思維起點。然而,我們卻值得在當今展會中擁有一種新的思維格局,如何讓觀眾在一種潛移默化的感知中“順其自然”地為此輕松付出?是否可以在一種公司形象的傳播氛圍中讓觀眾走近公司與產品?這就對當下展位設計提出了新思路。
在展會中,我們常可看見一些展位在展會中若有若無,要么就根本沒足夠吸引力讓觀眾駐足,要么就是遠觀之后就在視野中消失。應該說,這樣的展位從參展效果看十分“可憐”。對觀眾而言,那種可有可無的參展狀態,真的五味雜陳,很不是滋味。對參展商而言,那時的他們在展會中更多只能淪為“看客”,因為他們的展位實在冷清,除了刷刷手機幾乎無事可做。在我看來,最關鍵的原因是,他們沒能很好地分析觀眾需求,沒有從觀眾角度出發去營造互動體驗氛圍。換句話說,觀眾在這里沒有太多樂趣可言,因而這樣的展會必然為觀眾無情拋棄,具體到現實中就是,路過而不介入,走近卻迅速遠離。
可就在這樣的糾結中,我們卻可以發現一些展位和展廳的設計卻會讓其他更多的同類展商十分羨慕,因為他們通過前期精心的設計讓來此互動體驗的觀眾滿心歡喜,充滿樂趣?;蛟S觀眾起初并沒有對此有興趣,但就是在一種主動的參與與溝通中,相互之間的了解延伸了更多的購買行為。這樣的行動無疑是參展商所樂意看見的。他們在艱辛的思維與財力付出中卻開心地收獲了更多的碩果。因而,如果一個展會中類似的富有樂趣的展臺足夠多,也就意味該展會將會讓觀眾們樂此不彼,津津樂道,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5.充分挖掘“互動體驗”的積極因素
顯然,在展會中更加注重“互動體驗”場景的設計,對于展會的深層次發展與品牌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具有高度“互動體驗”特征的展廳和展臺,人氣高漲是必然的,但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根本。如果我們只是把人氣提升作為最終的目的,我想我們的眼光應該是相對短淺了點。從這樣的角度看,我們在展會設計“互動體驗”場景時,要充分挖掘“互動體驗”功能的積極效應。在我看來,無論互動體驗的方式如何,互動體驗的程度怎樣,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這樣的互動體驗最終為展會帶來了怎樣的積極效果?比如在經濟效果上是否有所體現。亦即,我們要讓參展商在與觀眾的充分互動體驗中產生一些積極效應,如在買賣行為或者相關意識方面發生一些積極的改變。不管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還是生態效益的角度,我們的設計思維絕不能僅僅停留在一時的熱鬧與短暫的高人氣上,那充其量只能作為初期的目標而已。
由上可知,我們相對清晰地意識到“互動體驗”在現實展會中的重要意義,這也必將激勵我們不斷創設更多富有人氣并能產生展會積極效應的“互動體驗”場景。在體驗中深刻感知,在互動中深度溝通。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參展商的產品與服務不斷深入人心,觀眾對于參展商的產品與服務有了更為深層次的認識與了解。同時,參展商也能更明了展會觀眾的需求所在,以更為積極的行為去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此時,展會的各類功能的發揮將更為徹底,展會也將對現實與潛在公眾更有吸引力。
新的一年正在我們腳下逐步向前延伸,會展活動仍將更為精彩地不斷舉辦。在未來的展會中,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的視覺驚喜,能有更多的深度體驗,讓體驗成為現實,讓互動成為常態。到那時,相信我國展會的品牌化、專業化、國際化建設也同步將會有更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