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談線上展覽
李玉峰
【內容摘要】
以相親會的簡化比喻,說明展覽的特征和價值,進而分析線上展覽難以替代線下展覽的原因,最后提出展覽拆分可作為疫情之下展覽主辦的出路之一。
【關鍵詞】
相親會;展覽;展覽特征;線上展覽;線下展覽
疫情對于展覽行業沖擊巨大。窮則思變,線上展覽呼之欲出。線上展覽能否替代線下展覽,眾說不一。以筆者愚見,回答這個問題以及進一步探尋展覽主辦疫情下的出路,需要首先理清展覽(商業展覽)的特征和價值。
一、展覽的特征和價值
簡化的比喻:相親會
展覽就像相親會,眾多要找男朋友的女孩子與眾多要找女朋友的男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為了相親聚會。好的相親會應該帥哥眾多、美女如云,相互匹配。
本質特征一:面對面
大家有沒有相過親?有沒有相親是只看了對方的照片就結婚的?或有沒有進一步看過對方的QQ空間就結婚的?或有沒有僅僅是通過微信聯系交往就結婚的?
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那為什么一定要線下見面交流呢?
婚姻是人生大事,需要足夠的相互信任,而信任是需要通過多次面對面交流來建立的,面對面是可以調動多種感官去感知的。
本質特征二:多對多
大家大概多久會相親一次?有沒有被父母逼得每周去相親的?假如父母逼你每天去相親,一年也就只能相365個。如果有一個相親大會,3天里可以見到成百上千個相親對象,估計你也想去的。
相親會因為多對多,所以高效。
當然,相親會是展覽會的一個簡化模型,如果相親會真的是展覽會,多對多的交流就不僅限于男女交流,還有男男交流和女女交流;而且即使成功牽手,還是需要定期到相親,維持“舊愛”,發現“新歡”。
優質特征一:優質供需
一個相親會,男的都是低窮惡,女的都是黑窮丑,規模再大,估計都難言成功。也就是說,相親會參與雙方的優質率很重要。在相親會組織過程中,俊男會吸引更多女孩,美女會吸引更多男孩,不斷提高相親會參與規模,主辦一般能深諳此道。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當數量(多對多)達到一定程度后,優質程度一般是按照正態分布的。
優質特征二:相互匹配
面對面了,多對多了,都是俊男美女,就一定是一個好的相親會嗎?不一定。還要看是不是相互匹配,是不是互相喜歡的類型。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如參加相親會的男孩子全部都喜歡身材豐滿的女孩子,而來相親會的女孩子全是骨感的;假如參加相親會的女孩子全部都喜歡充滿陽剛的男孩子,而來相親會的男孩子全是文弱書生。結果男女都不滿意。
現實情況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不會100%滿意或100%不滿意,但他們的滿意度決定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根本價值:行業需要
一個相親會之所以能存在,不是因為它的特征,而是因為它的價值。相親會的根本價值在于:現代社會,戀愛自由,然而有大量找不到男朋友的女孩子和找不到女朋友的男孩子,茫茫人海,無處尋覓。
假如婚姻依舊壟斷于父母,假如男女數量極少或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假如眾多男孩和女孩很容易找到對象,也就不需要相親會了。
相親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社會需要相親會。
二、線上展覽為何無法替代線下展覽?
展覽一直有之,后互聯網興起,曾有線上展覽(美其名曰永不落幕的展覽)要替代線下展覽之說。然而那么多年過去了,線下展覽沒有被替代,反而蓬勃發展,倒是網絡(線上)成為了線下展覽武裝自己的工具。不可謂不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
最近,線上展覽之所以重新興起,其實是因為疫情管控,線下展覽無法開展,倒逼之下,不得已而為之。一旦線下展覽放開,還會有人做線上展覽嗎?
有關線上展覽無法替代線上展覽,行業前輩多有真知灼見,這里筆者簡單贅述。
從效果來看
能搞個線上相親會嗎?可以。能達到線下相親會的效果嗎?恐怕難。婚姻大事,見到真人尚且還需交往,何況線上。
電商平臺與線上展覽的根本區別在于,電商平臺上的產品大多是金額相對不高或相對標準化的消費產品,而線上展覽的產品大多是金額高、數量大、差異化的工業用品。兩者所需的信任基礎是不同的,而線上是天然缺乏信任的。
你可能在淘寶上或抖音上看了照片視頻就買了一雙球鞋,但如果你是一家企業負責人,你是否會在線上展覽訂購一萬噸生產球鞋的橡膠呢?
從收益來看
線下展覽的收益模式是成熟的,參與各方是接受的。現成換成線上展覽,在線上展覽難以達到線下展覽效果的情況下,展覽主辦還能收到多少“展位費”?這取決于展商和觀眾對于線上展覽的認可程度。
收益方面,不僅影響展覽主辦,更關系到整個搭建、運輸、酒店、餐飲等展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誠如陳先進先生言,線下展才能真正形成企業生態鏈。[1]
從成本來看
線下展覽的場館成本是根據城市展館租賃價格和展覽規模來決定的,現在搬到線上,展覽無論大小,地域,開發線上展覽平臺成本幾乎一樣,且隨著模塊增加、模擬線下展覽近似度提高而不斷增加。
誠如張凡老師言,人才、資金、技術等投入巨大,不可輕率嘗試。[2]
軟件本應該是開發后,多次出讓使用權而獲益。國際展覽公,尚可開發線上展覽平臺,應用于旗下所有展覽,成本相對較低。其他展覽主辦方會使用其他主辦的線上展覽平臺嗎?
從安全來看
數據庫是展覽主辦的核心資源,線上平臺如是第三方開發,觀眾數據勢必會全部上線,一旦泄露,損失巨大。
有關信息安全,不僅涉及到主辦方,還有展商和觀眾,本來雙方在展商VIP室,有關商務機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到了線上,聊的什么,線上全部留痕,勢必有所顧忌。
線下與線上
線下也好,線上也好,其實都是工具,重要的是能解決問題,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圖。不能因為,一個工具暫時不能用,就要用另一個工具去取代。事實上也只能部分取代。
人與人交往,一般是:小事,微信;中事,電話;大事,見面。如果說現在按防疫規定不能見面,那咱們只能暫且微信或電話聯系,但不能說以后要用微信或電話替代見面。
三、線上展覽是主辦的唯一出路嗎?
展覽要面對面,然而疫情防控就是要隔離不見面,見面也要保持社交距離;展覽要多對多,然而疫情防控就是要防止聚集性事件,尤其要防止室內集聚。感覺新冠病毒簡直就是針對展覽的。
現在屬地負責制,各個地方管理有緊有松,像在北京簡直無法想象如何舉辦展覽。即使各地不同,然而眼下從政府角度來看,展覽不如民生、生產和投資等重要,然而遠遠比之更為風險高。
展覽同仁焦慮之心能以理解,然而還要自尋出路。
線上展覽并非出自展覽的價值
線下展覽不能辦,主辦斷糧,于是想著辦線上展覽。看似合理,實則忽略了展覽的根本價值在于被需要,在于被其所服務的行業和企業需要。
線下展覽之所以被需要,是因為被受眾需要;現在,線上展覽是主辦需要的,是否是受眾所需要的呢?更何況,受疫情影響,企業也是舉步維艱。
主辦出路終究來自展覽的特征
讓我們來回顧下展覽的本質特征,面對面,多對多,優質供需,精準匹配。展覽是可以同時同地滿足這四點的,但疫情之下,展覽不允許開展。
既然不能畢其功于一役,能否分步實現呢?
首先,線上,多對多,優質供需,也就是眾多俊男靚女在線上平臺見面交談;在此基礎上,線下,面對面,精準匹配,為俊男靚女舉辦一場場小型的專場見面會,有點像為王子選妃或為公主選婿的專場舞會(當然規模、形式要按防控要求來)。
也就是從時間和空間上,把展覽的功能進行拆分:先線上初步對接需求,后線下深入洽談合作;把一場線下展覽的多對多,分解成多場線下對接的一對多。
當然,無論如何,是無法達到原來線下展覽的效果和收益的。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大家要做好過緊日子的準備,開一點源是一點源,節一點流是一點流。
【參考文獻】
[1]《陳先進:疫情下的行業思考》,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官微,陳先進;
[2]《張凡|展覽上線的三個層次》,張凡的會展洞察官微,張凡;
【作者簡介】
李玉峰,江南大學國際貿易學碩士研究生,曾就職于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無錫市支會、無錫市會展業發展管理辦公室,現任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項目經理,無錫市會議展覽業協會副秘書長。
文章來源:會展BEN 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