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已經滲透在經濟的各個領域中,影響著生產的各個方面。在新形勢下,會展業將繼續伴隨著我國正在加快進行的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市場化的進程,迎來更多發展機遇,同時我國經濟發展也需要會展業發揮更大作用。
工業化需會展業提供更多幫助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會展文化節開幕式暨2008中國會展年會上,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國慶指出,從國際上看,工業化發展最快的產業部門是服務業,目前高收入國家的服務業一般占該國GDP總收入的72%,其中美國為77%,歐洲為71%,日本為68%,而我國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只有39.1%,存在很大差距。當然,這種差距也預示著未來的發展空間。
張國慶介紹,無論從工業化水平的提升來看,還是從工業化的發展階段來看,我國會展業都擔負著重要任務,那就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引導各個方面高速發展,提高發展質量。要求在科技會展中,以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先進技術、展品、信息和服務來引導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升我國工業化水平。在推動工業化的同時,會展業本身也得到充分發展。
城市化需會展業提供更多動力
我國有關部門認定,我國目前的城市化率為42%,如果按照這一水平,與世界城市化率水平46%相比還差4個百分點,比中下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也還低3個百分點。雖然會展業不是城市化的決定力量,但會展業集經濟產業、科技、商業活動于一體,是城市化的強大推動力,會展業是推動城市化加快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之一。
縱觀世界上的大城市群,無一不是以會展業作為城市的立足之本、發展之機的。張國慶舉例指出,如歐洲的德國法蘭克福、英國倫敦、法國巴黎、意大利羅馬,北美的美國芝加哥和紐約、加拿大多倫多,亞洲的日本、中國香港、新加坡等,都是通過發展會展業使得城市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促進和帶動周邊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市場化需會展業提供更多條件
張國慶強調,會展業要按照市場化的原則辦展、集合資源、匯集信息,使會展業成為優化資源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和物質資源的場所,成為各參展企業借機獻佛的場所。會展業本身的發展也要進行市場化改革,要通過優化會展業的組織結構,培養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市場運營主體,讓參加會展的所有企業都能夠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做到科學發展、有序發展,從而提升整個會展業的能力和水平。
張國慶表示,像我國這樣一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的國家,會展業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是很難迅速發展起來的。他指出,政府的作用是辦一些企業想辦而無法辦成的事情,維護一個良好的會展市場環境,對于當前一些地方政府發展會展經濟的熱情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而會展業應該充分接受市場的選擇,以便獲得更好的活力和更強的生命力。
國際化需會展業提供更多平臺
我國已成為亞洲展覽大國,并逐步成為亞洲地區的區域性會展中心。但從我國會展業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來看,我國仍然處在弱勢,特別是在對外參展、布展方面,我國仍然有很多地方沒有形成競爭力。與歐洲會展占有率42%、美國會展占有率46%相比,我國只占12%,有較大差距。張國慶認為,我國要參與國際競爭,需要政府為企業提供更多國際化平臺,為企業國際化銷售、國際化經營、國際化研發創造有利條件。他建議,我國會展業也要開展“引進來”和“走出去”,既要招攬更多外國企業來中國參展,也要帶著我國企業走出去參展、辦展,讓更多企業感受國際經濟的風云變幻,感知國際競爭的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