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展覽業、會議業已成為頗具活力的朝陽產業,它不但能帶動房地產業、賓館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還能成為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會展經濟已成為經濟生活的晴雨表,經濟越發達,會展活動就越豐富多彩。
從剛剛結束的2001年國際展覽和會議展示會上傳來消息,有經濟發展"助推器"之稱的會展業今后將成為中國的朝陽產業。
其實,近年來,在各大城市召開的國際會議和展覽會此起彼伏,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構成了初具規模的會展經濟。
所謂會展經濟,就是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展銷,能帶來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事實上,一次國際會議或展覽會不僅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能帶來無法估價的社會效益,這些社會效益有的是立竿見影的,而更多的是潛移默化、逐步發揮作用的。 展覽會能起到推廣和展示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作用,能傳播信息、知識、觀念,促進國外與國內、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以及社會各主體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展覽會還能促進經濟貿易合作,起到樹立企業形象、展示產品品牌的廣告作用,并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開辟通道。
展覽會像個T型臺,所有參展的企業都是模特,大企業的老總上臺演講,中等企業設置展臺,分送展品和宣傳品,小企業雖然上不了臺,但在臺下觀摩,不但學會了模特的貓步,也找到了上臺的入口。
另外,展覽會若能與高級研討會、業務洽談會、技術成果拍賣會、人才交流會等成套舉辦,那么所起到的作用更是綜合性的、全方位的。它不但能使人流、物流、資金流當場落到實處,還能推動知識更新、觀念轉型。
“如果在我這個城市開一個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們頭頂上撒美元。”
去年6月規模盛大的北京國際車展令人難以忘懷,同時也給會展經濟以最好的注釋。這次展覽給北京帶來數以億計的各項收益。酒店、餐飲、交通、零售、廣告、印刷、旅游等行業都從中受益匪淺。 業內人士說,參加車展的國外和香港、臺灣企業近三百家,如果每家企業來10個人,每人每天餐飲住宿花銷100美元,展期加上展前準備和撤展按10天計算,僅此一項就超過300萬美元。而實際上有的企業來人更多,如德國奧迪公司連布置展臺的設計施工人員都來自德國。
再加上國內近700家參展企業絕大部分來自外地,約40萬觀眾有三成是外地觀眾。這些人在北京的住宿、吃飯、交通消費也不是一個小數。據有關人員估計,此次展覽會的組織者參展總營業額高達8400萬元人民幣,門票收入也可超過300萬元。
會展產業所帶來的收益,誠為壯觀!
展覽業、會議業應該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而且是非常有活力的朝陽產業,它不但能帶動房地產業、賓館業、餐飲業、交通業、商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蓬勃發展,還能成為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
難怪一位美國市長發出如此感嘆:“如果在我這個城市開一個國際會議,就好比有一架飛機在我們頭頂上撒美元。”
一個城市能否躋身于國際大都市,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召開國際會議的數量和規模。
在國際上,一個城市能不能躋身于國際大都市,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召開國際會議的數量和規模。
在1998年國際會議數量的排位中,中國僅列第34位,與我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不符。
而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如果能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就能把展覽業、會議業推上一個新臺階。
目前,在國際會議市場的份額中,歐美國家已從80%下降到60%。
我國的一些大城市要抓住這個機遇,把會展經濟當作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去發展,因為我們還是有相當的潛力的。
為使我國會展事業健康發展,當前應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抓住機遇。在新世紀到來之際,中國的會展產業如果能抓住發展高新技術這個機遇,就能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就會使會展事業得到更快的發展。
現在全國各行業都在考慮如何進行第二次創業,各地還都在考慮本地區經濟發展如何與國際接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會展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何去何從?怎么發展?是值得大家冷靜考慮的一個首要課題。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發掘和利用會展資源。會展資源是會展事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各地會展業的發展并不一致,全國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地區也不是一個模式。
但是我們如何精心培育它,如何揚長避短,如何統籌規劃,結合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特點的需要,形成地區獨具特色的展覽,如何避免區域內的重復展覽,如何和周邊地區形成互補,如何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會展業本身如何走多元化經營的道路,這些都是挖掘會展資源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有關部門必須進行系統的市場調查研究,很好地組織論證,這是一個決策性的問題。
現在有些定期的國際展覽逐漸滑坡,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展覽的內容缺乏吸引力,對展出效果、展前展后都沒有作認真的調查研究與分析,境內外參展商都得不到展品是否適應客戶需要的信息,再加上同類展覽過多、過密、過濫,留購率過低,挫傷了參展商的積極性。
為此,今后要推進會展業的發展,就必須提高會展品位,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及形象定位,這是今后會展業市場競爭所面臨的新課題。
第三個問題是會展業是個綜合性很強的事業,應當把它當作一個產業來經營。
展覽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從籌辦到招展、展出,涉及的部門很多,特別是目前由于利益的驅動,多頭辦展覽,行業之間缺乏自律制度及協調制度,在一個地區或一個城市之間,會展業之間缺乏互相交流,這不利于中國展覽業整體事業的發展。
盡管中國會展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矛盾,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中國會展業面臨著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面對即將入世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會展業要盡快做好調整,不斷完善,積極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