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從1987年開始舉辦行業展覽,歷經20多年的發展,中國縫制設備展覽會已成為同行業世界第一大展,展覽也成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為企業服務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協會秘書處為企業服務的重要手段。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秘書長楊小京在簡要回顧協會22年的辦展歷程后,得出以下幾點思考。
一、協會應牢牢把握展會主辦權。1987年中國縫制機械協會首次舉辦訂貨會,之后,展會規模越來越大,方方面面對展會的組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展會的規劃性和長遠性。從1996年開始,協會把主辦權掌握到自己手中,把國內展向國際展拓展,規模一年大于一年,協會始終把握辦展方向,起到協調組織作用,保證公平公正,維護協會辦展的公信力。
二、遵循市場規律是協會辦展的基礎。中國縫制設備展覽會經歷過兩次飛躍。一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世界縫制設備制造中心轉移到亞洲進而轉入中國,為適應這一形勢,1996年舉辦國際展,一躍成為與德國、美國、日本齊名的國際四大專業展之一;“十五”后期,中國加入WTO,2003年縫制設備首次實現對外貿易順差,從2002年開始展會面積不斷擴大,到2007年達到10萬平米,確立了縫制設備世界第一大展的位置。這與行業的發展是離不開的。
三、結構調整是展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為順應企業呼聲,2005年,協會決定,中國縫制設備展覽會周期由一年一屆變為兩年一屆。在展會處于鼎盛期做出這一決定,是要有長遠眼光和決策魄力的。從行業與企業長遠發展來考慮,不以盈利為目的,正是協會牢牢掌握主辦權的結果。
四、創新是展覽品牌提升的助推器。最近幾年,中國縫制設備展覽會能吸引眾多觀眾參觀,就是由于參展產品的創新和展會服務的創新。比如首創的有,合作單位的招投標制、展會期間設立保護知識產權辦公室、設置休閑區并與繡品展區相結合等。
從2007年起,縫制設備行業產值產銷下滑,企業壓力增大,特別是大企業在市場前景不看好情況下,參展壓力大。
明年展會怎么辦?楊小京秘書長概括出這樣一句話:首先應考慮清楚,協會的工作是依靠誰,是為了誰?考慮清楚后,就有決心做出決策。協會要表示出與企業共同度過難關的決心和態度。
據他透露,2009年展會面積壓縮至8萬平方米,并倡導企業節約參展,不要盲目攀比;在參展費用上給會員單位及需要支持參展的企業以一定優惠。總之,在當前的情況下,協會一定要與企業共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