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經歷過這樣的會議:會議通知只使用電子郵件,不發傳真;會場空調溫度嚴格設定在26度;沒有背景板,只有投影儀;沒有任何紙張和筆,參會者必須自己帶筆和筆記本;沒有塑料瓶裝水,僅提供玻璃杯和冰水;咖啡不提供袋裝糖,只提供散裝糖;胸卡回收再利用;參會者被要求盡量坐地鐵而不要駕車來開會……
研討會由北京市旅游局、國際獎勵旅游協會(Site)中國分會主辦,國家會議中心和中國(北京)國際商務及會獎旅游展覽會(CIBTM)協辦。恰逢周一上午,還下著雨,還有慶祝國慶60周年的天安門演練直到早上7點才結束,因此當天早晨北京的交通十分不暢,但來自國際協會、地方旅游局、酒店、旅行社、目的地管理公司、媒體等近100位國內代表冒雨趕到國家會議中心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如果說
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在歡迎詞中表示,困難的時期會議產業的發展尤其需要政府、協會、專業會議公司(PC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場館和其他會議供應商的通力合作,“綠色”戰略在會展業扮演這不可或缺的角色。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不是一時流行的口號,而是主流客戶即買方市場的迫切要求。為了使中國會獎旅游業有更快更好的發展,“綠色”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選擇。
國際大會及會議協會(ICCA)首席執行官 Mr. Martin Sirk做了精彩的主題發言。他介紹說,會議要承擔社會、環境責任,要讓人們受益,要讓城市或者企業在競爭中合作發展,要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富有創造性,提高我們應對風險的管理技巧。
國家會議中心作為奧運場館中最大的單體建筑,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秉承綠色理念,是“綠色奧運”和綠色場館的典范。劉海瑩總經理一直堅持國家會議中心在今后的日常運營中也必須在各個環節節約能源、耗材,減少各種浪費,實施嚴格的資源節約和再利用措施,使國家會議中心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綠色場館”。正是在這樣的理念倡導下,國家會議中心在協助北京市旅游局籌辦這次研討會時,就提出了一攬子“綠色”措施。于是我們見到了開始的那一幕:胸前別著放著自己名片的胸卡的與會者,喝著用玻璃杯盛滿的清涼冰水,仔細聆聽、并在自己的本上認真記錄著演講嘉賓的精彩演講內容;茶歇時間咖啡和甜點的香味彌漫在會場中,參會者品著咖啡,小心酌取放在碟中的散裝糖,親切開懷的交流著……看著這樣一幕,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日本、英國、阿聯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代表和眾多國內參會者都十分贊賞國家會議中心的做法,覺得國家會議中心努力踐行綠色標準,起到了非常不錯的示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