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居市場的日益深化,家居產品的流通模式也在不斷變革。從去年吉盛偉邦琶洲店開業到紅星·美凱龍的蓄勢待發再到下月吉盛偉邦琶洲建材館的開業,備受關注的廣州會展家居商圈日漸擴大,會展家居的模式得以生存發展。那么,會展家居模式是否取得了當初設想的效應?是否得到了市場和行業的認同?
模式:會展家居將會展與零售結合
從上海的徐家匯家居商圈到廣州的琶洲家居商圈,會展經濟帶動家居業發展的模式一脈相承。會展家居最大的特點就是將會展經濟與零售經濟結合,將B2B與B2C方式結合。舉辦家具展會和各大展會時吸引采購客流,平時依托會展商圈的便利交通吸引零售客流,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資源。
目前在會展經濟方面,國內家具展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提高。除去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沖擊因素,最近兩屆的的廣州家具展和上海家具展在規模和參展人數上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零售經濟方面,宏觀而言,一方面國際家具業向中國的轉移仍然不可逆轉;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家居市場潛力巨大,中國家具業將迎來第二個高速發展期。微觀而言,2009年以來,廣州的家居消費市場呈現井噴狀態,家居商場更是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吉盛偉邦琶洲店、高德美居中心、馬會家居、祺瑞家居、好運來家居、紅星.美凱龍、十六鋪家居……新建家居項目數不勝數,而商場選址和營銷模式更成為慎之又慎的重點。繼占據鬧市、地鐵上蓋之后,依托會展無疑成為家居流通企業新一輪賣場擴張的重要思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吉盛偉邦琶洲家具采購中心開業9個月來,200余家專賣店無一撤場,隨著其傳播推廣的深入人心加之地鐵的便利,去年十一、今年元旦、五一,購買人數和日銷量均連續刷新記錄。
優勢:B2B結合B2C帶給消費者實惠
自去年9月開業以來,琶洲吉盛偉邦將B2B與B2C模式結合,讓消費者頗感新奇。B2B的模式既能滿足采購也能滿足普通消費,尤其給普通顧客帶來更大的實惠。在國外和以往國內市場,行業展會和普通賣場涇渭分明,前者只針對業內專業人士,后者著重終端銷售。而嫁接會展的家居商場,打破傳統的家具零售業態,減少生產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流通環節,從根本上降低交易成本,最終合理轉化成消費者可以享受的真實低價。
廣州吉盛偉邦營銷策劃總監許艷表示,會展經濟、B2B模式對于終端消費者而言有三大優勢。首先是價格上的優勢,普通消費者也能享受采購商的待遇拿到采購價格。比如在今年的春季家具采購會上,新干線、慕思凱奇等品牌的產品確實比其他賣場要低,還有品牌直接打出了五折的招牌;其次是最快速度了解到新品,由于照顧到采購需求,許多品牌會第一時間發布新品;再者,會展模式需要的大空間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空間。各家具品牌紛紛設置旗艦店和展示最新產品,不僅給予消費者更多的風格選擇,也勢必形成各商家的良性價格競爭。
產品和定位與市區賣場拉開差距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發展會展家居必須找準定位。目前吉盛偉邦琶洲家具采購中心的家具以中高檔家具為主,尤其是高檔軟體家具和高檔歐美家具,這些在廣州市區同樣交通條件的其它家具商場難以做到一網打盡,這具有了無可比擬的產品和定位優勢。
目前,會展家居依托地鐵的交通便利取得快速發展。地鐵既方便消費者出行,對于家具銷售而言,因為地鐵風雨無阻,也很適合家具銷售的運輸。縱觀當下廣州的家居商場,就有吉盛偉邦琶洲店、紅樹灣康王店、祺瑞家居、馬會家居是地鐵上蓋或與地鐵對接。其中,吉盛偉邦琶洲店現有9萬平米營業面積,加上7月的建材館,屆時將有12萬平米,這樣大規模的地鐵上蓋賣場在廣州是不多見的。隨著地鐵的無限延伸,家居賣場也越來越依賴地鐵帶來的龐大人流,從這些賣場的經營效果來看,搶先布局地鐵上蓋的確能很快的拉動品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