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展會將"德國制造"帶向了全世界,"廣東制造"也可以借助展會走向國內外市場。”在廣東省第二屆折扣商品展銷會上,廣州大學會展產業研究所所長劉松萍對南都記者說。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11日,廣東折扣商品展銷會在琶洲保利世貿展覽館舉行,該展會由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和廣東省商業聯合會主辦,展銷的日用商品預計達到1.2萬個品種,12天的展會期間將全程實行折扣銷售。
不可忽視的4000萬消費人群
廣東省商業聯合會會長巫開立此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據資料顯示,近年來全省工業產銷率在97%左右,每年至少產生近千億元的產品庫存。消費展該如何發揮其消庫存、促內銷的作用,帶動廣貨北上,值得業內深思。
廣東制造的產品庫存壓力依然存在。近日,南都記者從廣東省統計局了解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1至11月,全省輕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5.85%;記者同時從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了解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前11個月,廣東省規模以上輕工業產銷比比較低的行業有家用電力器具制造業,為91 .68%,比09年同期下降了0 .48個百分點;輕工專用設備制造業產銷比為93 .15%比09年同期下降1.19個百分點。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馮惠釗表示,舉辦折扣商品展銷會,打造全省折扣銷售平臺,是擴大內需的一種有益探索,不僅有利于幫助企業搞活銷售,壓減庫存,同時還可以滿足低收入階層的消費需求。在目前全國面臨通脹壓力的情況下,舉辦折扣展對于平抑物價、保證供應、維護消費者利益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廣東省商業聯合會負責人介紹,2009年年底主辦的“廣東首屆折扣商品展銷會”共有375家企業參展,其中,90%的展商為廣東銷售受阻企業。在20天的展銷會期間,進場采購的人數約為32.5萬人,總銷售額達6000余萬元。其中廣東企業銷售額達5600余萬元,占銷售總額93%.
廣東省商業聯合會會長巫開立表示,據統計,廣東省有2000萬低收入階層和2000萬農民工,占全省總人口的40%以上。這組數據表明,折扣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場潛力。“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消費高價名牌產品,市場需求存在層次,這4000萬低收入階層的消費不容忽視。”巫開立說。
與廣貨北上結合辦展
德國知名展會將“德國制造”帶向了全世界,這一路徑值得廣貨北上借鑒。而港貨也正借助展會渠道打入廣東市場。1月7日,香港貿發局即將舉辦香港潮流商品(廣州)展覽會,把更多香港產品帶到廣州銷售。為了發揮展會的品牌效應,著名歌星陳慧琳將出任展覽大使。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廣州是知名商貿城市,如何將兩者結合,培育廣東的品牌消費展會,推動廣貨北上,時不我待。”劉松萍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說,“大家展銷的內容主要都集中在服裝和食品兩類,沒有突出各地特色;很多消費展只能說是"廟會"而不是專業展會。”
巫開立建議,“廣貨北上”應該與省際合作辦展結合起來,采取“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帶動廣貨銷售。“"廣貨北伐"以前有個誤區,就是選擇大城市展銷,實際上省份交界地域舉辦折扣展效果最好。”巫開立說。他還建議要整合全省辦展資源,重點辦好一、兩個廣東知名折扣消費展,并有計劃地在省內各市縣舉辦統一品牌展。“例如能否與傳統節假日結合推出廣州購物節,并在各區舉辦分會場,固定一個展會消費品牌?”百貨展總經理張勇建議商會或者協會等可以將一批人率先聯合起來打造廣東的品牌消費展,形成廣貨消費領域的“廣交會”。
地理縱深
百余場展會無一品牌惡性競爭致行業內耗
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會展業的惡性競爭造成行業內耗,導致廣東難以培育自己的品牌消費展,也制約著廣貨借助會展北上。東方龍展覽策劃有限公司負責人崔鳳友表示,要培育一個品牌消費展至少需要3-5年時間,廣州每年從10月起到春節,大約有120到140場展會,但是卻沒有一個展會形成了消費品牌。“主要原因在于行業存在過度惡性競爭,一些展會辦得很不規范,辦展形式與內容跟風嚴重。”崔鳳友說。
這一觀點得到業內多數人士的認同。深圳環球展覽策劃有限公司負責人宋強表示,跟風與惡性競爭現象在省內外都存在。“例如我們有一年去江蘇舉辦了首屆購物節,效果很好,但是第二年去就不行了,被江蘇的同行先搶了展位。”宋強說。
廣州市經貿委經貿合作與會展促進處處長梁志文表示,廣州已經通過設立會展行業專項基金等措施扶持本土會展品牌,2011年將加大對會展業的宣傳推介,本月中旬起,廣州市就將到國內外城市推介廣州會展環境,吸引更多企業到廣州參展、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