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周峰
記者當天上午在展會現場看到,開展第一天,場館外均沒有標明展覽名稱。只要一張名片,任何人就能換取參觀證入場。場內共約有200家展商,智能手機軟件、能源技術、激光技術、計算機處理中心、機床、污水及廚余處理、家具設計等多種互不相干的展品匯聚一堂。據多位參展商稱,現在都不知道這是什么展會,只能說是個“大雜燴”。
“他們今天安排了近十個保安,在現場巡邏”,來自北京、廣東、江蘇等地的多位參展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感到被騙,現在是敢怒不敢言。參展商不時左顧右盼,并告知記者要“低調”。據稱,前天下午正在布展,有來自深圳和廣州的展商希望退展,但遭到組委會多人威脅,最后不得不報警。
經記者了解,由于布展當天發生的退展風波,警方隨即介入。目前,幾位展商正與主辦方就退展事宜及補償金問題進行協調。
參展商為何感到被騙?一場國際化專業展為何成為“大雜燴”?
多家參展公司向記者出示了參展申請表(合同表)、參展平面圖、參展商手冊等相關資料。記者發現,主辦方給江蘇某重工的展覽名為“2012第七屆中國國際機箱機柜及鈑金加工展”,而廣東某有線電視器材商王先生告訴記者,主辦方在宣傳時稱這次展覽為“上海國際廣播電視展覽會”,最后展覽“牛頭不對馬嘴”,索性放棄布展。
而對于北京某金融企業報表公司來說,這次展覽卻是“上海國際金融銀行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展覽平面圖上還標有中國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等金融機構參展。但在現場,金融類展商不超過5家。據該公司稱,主辦方“掛羊頭賣狗肉”,一天基本上沒有見到專業客戶,參展效果幾乎為零。據記者在現場了解,一批批被中巴車送來的觀眾,其實都是主辦方從網絡、企業等處聯系組織。
主辦方是否有意欺騙參展商?記者發現,原本開通的“上海國際金融銀行技術與設備展覽會”的所謂官網近日已經無法打開。官網上的聯系方式相同以及合同上的收款單位,都指向上海展宏展覽有限公司。
記者試圖多方聯系展宏展覽有限公司以及作為上海世博會展中心的運營方的上海世博開發集團。至截稿時,仍無相關信息。記者將跟蹤報道此事件。
“我們是看重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以及上海國際性展會行業的信譽而來”,北京某金融企業報表公司的馬女士告訴記者,“真的沒有想到會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