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會展行業作為一種新型的產業,正在迅猛發展。《2011年中國展覽數據統計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展覽會總數量達到7333場,《會展經濟藍皮書》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會展場館超過269個,涉及34個省市區以及港澳地區。僅專門做食品類的展覽公司就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增加了幾倍,全國展覽館面積也在不斷遞增,每年舉辦的大大小小的食品、飲料、加工包裝的展會比比皆是,各個展覽館每天都會舉辦展會,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盡管展覽會給行業經濟帶來了推動作用,但嚴重的展會泛濫現象,暴露出了我國食品類展會的諸多問題。
展會“三多”化問題日趨突出
目前,我國食品類展會有“三多”,即展覽數量多、主辦單位多、行業重復辦展多,會展行業面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展會個性不突出,每年雷同的食品類展會層出不窮,但真正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為數不多。會展業是繼服務行業之后的又一種新型產業,起步晚,發展快。與歐洲經濟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會展業發展十分滯后,雖然近幾年食品類展會突然崛起,但是“三多”問題仍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
國際展覽業協會(UFI)2012-2013年度全球主席陳先進認為,中國已經是世界展覽大國,但還不是展覽強國。那么,作為一個逐漸走向成熟的產業,食品會展業如何能夠健康發展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有關人士表示,我國食品類展會存在著展會規模小、專業水平低、品牌意識弱等,這些因素都直接制約著我國食品會展行業的發展,但最大的弊端還是我國的會展業“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展會的舉辦不應以數量來取勝,而重在質量,沒有質量做保障,展會舉辦的次數再多,也沒有絲毫的重要意義。
就在近日,筆者走訪了幾場食品飲料展,發現展館現場布置簡單、參觀人員稀少、展品缺少亮點,整個展會的專業化程度極低。這樣的展會不僅不能起到加速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還消耗人力物力,浪費資源。這幾乎是大部分展會面臨的共性問題。那么,我們如何能夠改善這種現象,讓我國的食品類展會朝著健康穩步的方向發展呢?
打破現有的常規辦展模式以創新為先以提升為本
我國現有的會展業現狀是展會數量多,但是展會質量低,很少有展會舉辦后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按照這樣的發展模式,我國的會展業很難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道路。面對當前形勢,如何脫離模式的束縛,開辟出一條創新的道路,是我國會展業應及時解決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像2012年4月7—9日,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健康產業博覽會(簡稱:世博威·健博會)先發制人,選擇在第62個世界衛生日(4月7日)當天開幕,同期召開了2012首屆世界健康產業大會暨全球首例健康領域高端國際會議。共吸引了來自國內外近500名專家學者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代表藍睿明、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德國總理默克爾、國際企業聯合會會長王鶴年等領導人紛紛發來賀電,預祝此次活動順利舉辦。世界健康產業大會的召開有力地提升了十三屆健博會的國際影響力,它呼吁人們關注健康的重要性,標志著以中華文明為代表的東方養生文化將主導全球健康領域,引發全球第三次衛生健康革命。5月28日—6月1日,首個以服務貿易為主題的國際性綜合展會——京交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此次交易會更是從另一方面展示我國會展業的創新與變革。京交會上共設立了健康服務、餐飲服務等12大服務貿易領域,僅3天的時間,累計簽訂項目458個,成交601.1億美元,大力促進了國際貿易往來。京交會的成功舉辦也標志了我國服務貿易行業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規范市場秩序加強競爭意識助推我國食品類會展業轉型升級
近日,筆者了解到,吉林省將出臺加快會展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并制定吉林省展會管理辦法,規范全省會展業發展秩序。統籌全省會展資源,建立必要的申報和審核制度,避免重復辦展和無序競爭;規范管理,減少行政干預,為會展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更寬松的環境。規范行業管理,整合資源,加強協作,改善辦展條件,做強做大吉林省的品牌展會,結合吉林省的經濟發展需求,培育新的品牌展會。
隨著展覽市場秩序的逐步規范、競爭的加劇,我們要將會展業的“三多”逐步發展為“三少”,即展覽會的數量將逐漸減少,但展覽會規模將越來越大,辦展單位會越來越少,但有實力、有影響、資金雄厚的辦展單位越來越多,重復辦展現象逐漸減少,但品牌展覽會將越來越多。在這樣一個食品類展會“同質化”現象嚴重的今天,打破我國會展業“同質化”的模式迫在眉睫,不斷創新改革,規范市場秩序,加強競爭意識,進一步豐富展會的內容,才會使我國食品類會展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