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該市去年大型展會多達300多場差不多每天一場,當中多數屬賠錢賺吆喝
2011年8月16日東莞市曾出臺了《促進東莞市會展業發展工作方案》,決定大力發展會展業,財政每年至少投入2000萬元扶持。
時隔不到兩年,東莞市政府宣布要清理整頓各鎮街濫辦展會。東莞市政府為何“變臉”如此之快呢?主要是該市32個鎮街每年舉辦的300多個展會中多數屬賠錢賺吆喝,一些劣質展會重復舉辦,不僅檔次低、規模小、影響弱,而且加重了鎮街財政壓力甚至給企業帶來了負擔。
規模一年300多場全省排第三
據東莞會展協會會長尹成枝介紹,今年東莞預計展覽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展覽業整體規模將位居廣東省第三位。東莞的32個鎮街每年要舉辦多少場展會?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東莞大型展會多達300多場,將近每天一場。
“多”和“大”并不等同于質量高、效果好、影響大。以已經連續舉辦了13屆的東莞“電博會”為例,去年東莞市政府突然宣布給“電博會”“斷奶”,不再提供財政支持。當年展會就因為招標流產而停辦。
重復辦展、行政主導也是東莞各種展會的特色之一。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務系主任林江對此有多年的研究經驗,他表示,近年來東莞各鎮街一窩蜂辦展甚至出現過一年舉辦15個服裝展的局面,就連茶業展每年都有4個,并分布在不同的鎮街舉辦。
東莞每年為何有這么多的展會?這和該市2011年8月16日發布的《促進東莞市會展業發展工作方案》的文件有關,該文件提出“東莞要大力發展會展業,設立會展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財政投入不少于2000萬元,2015年舉辦會展活動110個”等激勵措施。
目的部分鎮街辦展只賺吆喝
東莞市近年來的展會越辦越多、越辦越大,但其實并沒有多少展會能夠盈利。
東莞一家廣告代理公司的負責人林先生告訴記者,該公司近兩年和一些鎮街至少合作承辦了十多場展會,“有些展會連我都看不下去,人流量少得可憐,基本上沒有專業特色可言,就是辦給自己看的。”林先生直言不諱地說,部分鎮街貼錢辦展會賺吆喝,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面子工程”。
厚街被譽為“中國會展名鎮”,東莞最大的展館——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行政總監姜淮表示,區域性政府(鎮街)主辦的一些展會流于形式,所謂政府搭臺經濟唱戲的辦展模式最終會被市場拋棄。
“上個月受某鎮政府‘邀請’參展,三天下來沒有任何收獲。”東莞一電子公司的負責人坦言:近年來至少參加了百余場由鎮政府舉辦的展會,總體感覺是多數檔次低、規模小、客商少、不專業。
“近年來東莞的會展越來越多,很多企業忙于應付,一天到晚都在參展甚至影響到了企業的正常生產。”林江告訴記者,前些天他曾和東莞的一家大型企業老總聊天,該老總表示前不久企業同時收到了三四份政府發來的會展邀請,企業很為難。
出招小規模展會將一票否決
前不久,東莞市政府正式發布《重點會展項目認定辦法》,從政策層面上清理規范各鎮街濫辦展會問題,支持規模大、專業化、影響大的重點展會,而對于各鎮街違規自辦的小展會則予以“一票否決”。
按照規定,東莞市將組織評選并認定出十大展會和五個成長型展會,從政策、資金上予以重點支持。新快報記者翻閱文件發現,東莞市此次清理規范展會的決心很大,要求展覽規模達到15000平方米以上、參展企業在200家以上;須有針對性地邀請采購商1000人以上或組織觀眾到會達2000人次以上,有效協助參展企業尋找商機,開拓國內外市場等內容。
“按這些文件規定,東莞能夠保留下來的展會應該不多了。”上述廣告代理公司的負責人林先生說。
東莞部分知名展會
加博會——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
漫博會——中國國際影視動漫版權保護和貿易博覽會
智博會——中國廣東國際智慧城市技術應用暨智慧生活智能家居博覽會臺博會——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
服交會——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
文博會——東莞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香博會——中國(東莞)沉香文化藝術博覽會國際名家具展——國際名家具(東莞)展覽會國際鞋展——中國東莞國際鞋展
汽車展——廣東國際汽車展示交易會
橋頭荷花節——全國荷花展暨東莞橋頭荷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