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膜美白效果超贊”“手工香皂只要10元”“韓國水晶花鏡特價優惠”……第八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開展幾天來,除了玉石珠寶、陶瓷紫砂、古玩字畫等藝術品展銷外,一些不屬于藝術品范疇的“不速之客”也公然進入展區,開張做起了買賣,分明有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
主辦方希望“開門辦展會”,讓更多市民和參展商加入到展會當中,活躍民間文化交流,這個初衷無疑是好的,展商和參觀者也樂得其中。但是,在一個主旨為民間收藏藝術交流的展會現場,每走幾步路就能看到養生鍋、箱包服裝、打火機等與“藝術”無關的產品銷售,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倫不類”。
“本來希望能鑒賞到一些古玩藝術品,與收藏專家交流,但展會中廉價商品過多,一下子把展會檔次拉低了,讓人失望。”長春市民崔珊珊說。
中國(長春)民博會被譽為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展會之一,也是向社會,甚至是向國外宣傳中華民族民俗文化、藝術品的有效途徑。參觀者希望看到一場匯集民族藝術精品、展現華夏精神的藝術盛宴,卻讓這些會場上不應景的展品“雷到了”,實屬不該。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會展業方興未艾,各地都想借辦展來分一杯羹,會展業亂象也越來越嚴重。重招展輕招商、展會組織混亂、參展商魚龍混雜、“掛羊頭,賣狗肉”等現象紛紛露頭,如果不能及時加以改進,無疑將會影響展會的吸引力。另外,會展準入制度不夠完善,專業人才緊缺,整體配套措施亟待提高等問題,也直接導致會展主旋律“走調”。
對于長春民博會來說,打造民博會品牌,既要靠主辦方“堅決嚴防死守”,也要靠參展商“自覺提高檔次”。只有各方齊心協力,共同促進民博會品牌提升,才能讓更多人汲取文化的精華,讓中國民間藝術飄香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