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十二五”時期,中國會展業的基本特點是發展+轉型,那么“十三五”時期應該是轉型促發展,轉型升級將成為新時期中國會展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此轉型過程中會展業即將從城市化走向泛城市化,也由此產生了一個新的區域會展業格局,即縣域會展經濟。為此,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于2012年5月成立了縣域會展經濟專業委員會。4月20日,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縣域會展經濟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丁萍萍做客由中國經濟網和會展人微廣播共同打造的“會展濤客”,并以“整合當地優勢資源,創新做活縣域會展”為題,通過微社群和業界人士進行了分享。
縣域會展成為新趨勢,專委會應運而生
被問到當初為何成立縣域會展專業委員會,丁萍萍表示其實以前自己總是強調會展產業是都市型產業,而后來這個認識才漸漸發生了變化。近年來,我國不少地區的縣域會展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特別是縣域產業集群經濟特色明顯的浙江、廣東、江蘇等省,縣域會展經濟蓬勃發展,已經形成了氣候。而成立專委會正式為了適應新形勢,探索縣域會展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使會展業更好地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當時浙江上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浙江省東方會展產業研究所和浙江省會展學會,一拍即合,聯合發起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縣域會展經濟專業委員會,專門從事縣域會展經濟的研究。
四年迅速發展 活動頗見成效
對于專委會四年來主要做了什么工作來推動縣域會展經濟發展,丁萍萍提到四點:
首先,每年一屆舉辦中國縣域會展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吸引全國的研究力量來關注縣域會展,探討縣域發展的新動態,各地展開經驗交流,把握研究方向。
第二,研究會設立中國縣域會展研究基地,從2013年開始在余姚、溫嶺、昆山三個縣級市和浙江經貿技術學院都已經授牌,每一個基地都有完整的項目建設、申報和驗收制度,建設期為三年。
第三,組織是實地調研活動,浙江經貿技術學院每年都有兩個調研項目,而這幾年,學院組織學生去過余姚農博會葡萄節、慈溪農博會、新昌茶博會茶室、仙居油菜花節、溫嶺泵機展等等,活動內容十分豐富。
第四,組織研究力量,對我國縣域會展經濟的基本狀況進行梳理和提升。目前成果主要有:陳澤炎先生的《關于我國縣域會展經濟的初步研究》、《2016年新形勢下縣域會展經濟新坐標》,寧波陳國強先生的《縣域會展經濟綜合體建設》,廣東姜淮先生的《東莞會展業如何以小博大》,義烏鄭向軍先生的《義烏——中國縣域會展經濟樣本》,余姚黃廣平先生的《余姚縣域會展基地如何開展工作》等。
昆山、義烏等引領縣域會展強勁發展
丁萍萍介紹,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縣域一共辦了242個展會,展出面積達283.9萬平方米。僅僅以2015和2014來做比較,明顯可看出形勢大好。2015年較2014年展覽數增加了26%,展出面積增加了27.3%。
而在個體排名上,昆山在2015年首次超過義烏,躍居第一。2011-2015年昆山的辦展數量增加了120%,展出面積增加了109.5%,遙遙領先于其它縣域城市,而義烏基本上保持不變。
在展館方面,根據今年一月份的昆山會議,僅僅是義烏、東莞、昆山三個地方,現有可供展出面積合計達到51.5萬平方米,這個數字超過全球任何會展城市。其中義烏20萬平方米,東莞16萬平方米,昆山15.5萬平方米。
在會議節事方面,目前還沒有詳細的統計。會議方面做得特別好主要是博鰲和烏鎮,節事活動太多,暫時無數據統計支持。
挖掘并整合優勢資源是發展縣域會展的關鍵
丁萍萍稱,做會展就是作資源整合,每個地方都可以挖掘自己的優勢資源。 山東壽光舉辦國內唯一的國際性蔬菜展覽會,被稱作蔬菜產業的奧運會,就是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今年是第十七屆,展出面積達45萬平方米,其中室內面積16.5萬平方米。新品種,新技術,智慧農業都在這里集中,因此每年參觀人數可達幾百萬,門票收入過億。由此也可充分證明“小縣域能成大會展”。
而對于怎樣發揮地域優勢發展當地縣域會展,丁萍萍表示有產業基礎,專業場館比較好的縣市可以重點發展展覽,如義博會,東莞厚街名家具展,溫嶺泵機展,昆山裝備展,包括剛提到的壽光菜博會,都是有明顯的產業基礎。另外,一些有旅游基礎,接待能力較強的縣市可以重點發展會議,如烏鎮互聯網大會、博鰲論壇、延慶世界葡萄大會等。而有產業優勢或者區域特色的縣市可以重點發展節事活動,如婺源油菜花節、仙居楊梅節等等。
大有大的好 小有小的妙 無處不會展
談到對縣域會展經濟的總結和展望,丁萍萍稱城鄉一體化意味著縣域會展將成為一種趨勢,會展活動將繼續向縣域蔓延,包括現在非常提倡的節儉辦會,也是給縣域會展提供了一個機遇。而今后的發展方向,丁萍萍強調縣域會展發展要為特色產業集群經濟服務,特別是專業展。最后丁萍萍呼吁更多學界、業界朋友來共同關注縣域會展,因為大有大的好,小有小的妙,無處不會展。只要有心,一定能在縣域會展這片廣闊天地找到資源,挖掘出小縣域中的大經濟,做好特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