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跨海大橋主體建造工程自2009年12月開工以來,預計8月底完成,屆時港澳跨海大橋將全部合攏,這將意味著港珠澳的經貿合作跨上新的階段,三地之間有效實現半小時經濟城市圈,港珠澳將會成為整個珠三角地區新的經濟三角體,在這形勢下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業將會在三地間形成怎樣的發展態勢以及對整個泛珠三角區域有怎樣的影響?4月13日,廣東現代會展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姜淮做客由中國經濟網和會展人微廣播共同打造的“會展濤客”,并以“港珠澳大橋經濟下會展區域合作的多元化格局”為題,通過微社群和業界人士進行了分享。
構建“陸橋經濟”發展戰略勢在必行
姜淮稱,“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特大型跨海大橋的建設在國內外已屢見不鮮,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跨海大橋、山東膠州灣跨海大橋,包括俄勒海峽大橋和美國切薩皮克灣大橋、日本的瀨戶內海大橋。一座特大型橫跨兩地,甚至是多地的大橋并不只是一個基礎設施,它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推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生產要素的快速運轉,帶來經濟發展的成熟效應和其他關系效益。
從關系效益來說,我們將生產要素的聚集、城市品牌的打造、產業拉動的效益等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加速器,最終推動區域內各城市的跨越式發展,這些大橋的建設在破解交通瓶頸、推動產業升級轉型,以及帶動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據了解,香港與珠海、澳門三個經濟發達地區,因珠江口的自然分割,自古以來就沒有陸路的聯通,三地的經濟往來主要是依靠水運船舶,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建設于2009年12月15日開工,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預計2017年開通。
姜淮指出,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巨大橋梁,在促進香港、澳門和珠三角洲西岸地區的經濟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即所謂的“陸橋經濟”。陸橋經濟是信息革命的產物,也是地區之間經濟協調平衡發展的必然要求。因而,構建“陸橋經濟”發展戰略勢在必行。
明確三方定位 打造“會展、旅游、休閑”新模式
據悉,珠海會展中心與香港亞洲博覽館第一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是在2014年5月份,2015年4月1日簽署了《加強合作備忘錄》,今年雙方又共同簽署《“一會兩地”深化合作備忘錄》。姜淮稱,“一會兩地”其實就是如何整合雙方的資源,包括國內外的資源,以及包括它的運營、管理的經驗,以及分別面對不同的市場所整合出的一項新的辦會辦展模式。
“我們講到一個人會被一個團隊給打敗,一個團隊會被一個模式打敗,一個模式會被一個趨勢打敗?,F在雙方之間開始構筑一種新型模式。雙方打造‘一會兩地’的新模式是為了搶占未來在區域會展發展當中一個新的制高點?!苯凑f。
珠三角入海口分別是珠江東西兩岸,相對應以廣州為原點左右向南延伸,一條線是珠江東海岸沿東莞-深圳-香港,另一條線沿珠江的西海岸-中山-珠海-澳門,這樣就形成一個緊密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區域里面,受到大家關注的是深圳的前海自貿區、珠海橫琴島自貿區、廣州南沙自貿區。姜淮認為,三個自貿區或許是各自承擔不同的對外開放的職責,我們知道珠海相對于澳門設立了橫琴自貿區,相應與深圳和香港設立了前海自貿區,南海自貿區或許是未來珠三角或者是泛珠以及全國經濟跟“一帶一路”延伸的一個最佳的結合點,這樣三大自貿區就承擔了不同的經濟功能。同時,在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當中,也必將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姜淮指出,香港未來將要打造一個橋頭博覽旅游帶,其落腳點就是與大嶼山的結合,目前對香港在區域會展的定位方面,強調一個區域、兩個門戶。這兩個門戶就是大嶼山為國際市場的門戶,珠海為內地市場的門戶,這是香港對這個區域的定位。
澳門是如何理解這種合作的呢?姜淮表示,現在22模式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當中,但是前期的工作已經展開。包括珠海國際會議中心與對岸的新豪國際等眾多酒店也展開了相互之間的合作,包括我們經常組織航運人士和會議團體進行參觀和交流。
在談到對三方之間的定位時,姜淮總結道,作為與大嶼山的結合,與珠海內地市場的結合,香港對于大橋經濟之后,未來這個區域的定位是橋頭博覽旅游帶。澳門對于這種區域的定位是會展旅游休閑中心。作為珠三角重要的城市——珠海來說,它要利用大橋經濟所帶來的契機成為珠江西海岸會展旅游文化中心城市。
“港珠澳三地在會展資源方面的差異性體現在哪里?”針對這一問題,姜淮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香港是一個世界知名會展中心城市,每年所舉辦的展會數量、質量都在全球享有盛譽,也是很多城市和地區所追膜的一個標桿,在歷史轉折時期,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會根據市場規律出臺相應的政策,來推動香港會展不斷攀上新高峰。從會展產業鏈的完善,從政府對會展發揮看得見手的作用,以及充分發揮國際會展之都的品牌影響力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同樣我們也需要從產業的基礎、產品的市場方面能夠為香港提供多的堅實基礎。
澳門在歷史上經濟結構相對單一,近年澳門提出了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戰略發展,從會展的角度入手就是體現產業適度多元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將會展與旅游等方面的結合,來加大當地的人氣,推動經濟逐步多元化轉型。
對于珠海,姜淮稱,會展市場的發展首先要有產業做依托,第二要有市場做依托,第三要有城市環境做依托。香港和澳門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城市環境,就是綜合品牌影響力,吸引著很多辦展資源前來辦展、辦會,前來進行旅游、交流,包括一些活動的組織。而珠三角會展是依托產地辦會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在吸引外資“三來一補”過程當中,很多加工環節是通過梯度轉移到珠三角地區,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隨著經濟的發展,單一的產業聚集需要加大對外推廣,也需要形成自身從單一的加工到自身品牌的打造階段,相應的展覽會應運而生。加工設備采購類型的展覽會,這是珠三角辦展的一個最大的特點。
姜淮表示,在這場產業形成、市場形成過程當中,或許珠海的發展相較于其他重點城市來說,可能就缺少了這一環,在發展會展方面具有著先天不足的條件,也就是說它沒有完成較多的產業聚集,因而帶來的就是這種與工業生產技術相配套的市場的需求也沒有像其他城市,像東莞、佛山、中山更加明顯,因此辦會展它具有先天不足的條件。但它具有自身的優勢,依山傍海,對于海洋王國一體的珠海長隆橫琴灣酒店來說,他們是依托旅游基地、海洋王國打造出別具特色的酒店,像馬戲酒店等。每年在橫琴灣酒店舉辦的各類會議和活動就達到有400多場,超過1000平方米以上的會議每年達到30多場,有效將會議和旅游進行了結合,這也是未來珠海發展的一個依托總部的優勢。
通過以上分析,姜淮梳理出三地會展發展的三大關鍵詞,即 “會展、旅游、休閑”,指出三方其實是殊途同歸,未來或將會有一種會展旅游、文化休閑的一個新的雛形展現出來。
姜淮同時指出,三方除了各具優勢,部分劣勢也非常明顯。通過這種大橋經濟模式會將彌補三方之間的欠缺,更加突出三方的優勢,會打造出一種新型的會展、旅游、休閑的新模式來。“我們的要素聚集往往尋找最有投資潛力的地方,或許未來珠海不會僅僅作為一個空間的過道,如果真正能夠有效地承接香港和澳門辦展資源和優勢,以及他們的經驗和管理,同時較多的依托內地市場,特別是珠三角市場會形成未來會展市場的投資洼地,將通道變成一個中心的驛站?!?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