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燈一樣參加展會,實際收獲甚微?!痹谌涨芭e行的一個酒店用品展覽上,山東某家陶瓷用品企業的一位參展人員不經意間流露出內心的失落。在他看來,現在同類的展會太多,而且大同小異,差異化不強,“參展除了宣傳企業形象之外,真正成交的機會已經很小?!?BR> 有這種感受的企業已不在少數。記者近期連續跑過幾個展會,在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的展覽會上,不止一次聽到參展商發出類似的感慨。
重復辦展何其多國內展覽業近幾年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峰,令人目不暇接的展會如同夏日的熱浪,一個接著一個,就是同類的展覽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細心留意之下,記者發現,一些展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尤其同行業的展會,一個就是另一個的翻版,非但個性化不突出,連展會的參展商也多是熟面孔。
記者得到的一組數據讓人吃驚:現在全國每年舉辦的食品展達130多個;國內每年大大小小的飲料展覽會超過100多個。在2006年3月至8月間,國內主要展會城市廣州、上海、深圳、北京、大連等相繼舉辦的大型家具展會超過13個,主要城市之間展會爭奪激烈。不僅如此,現在就是在同一城市,內容相同或相似的展會也會不期而遇。據悉,今年七八月間廣州市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將有兩個安防展、兩個環保展先后登場。在將會展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北京,也經常出現多個保健品展、禮品展同時舉辦的現象。
種種跡象表明,在展覽業快速崛起時,重復辦展的現象也如影隨形地逐步蔓延,并且隨著更多的城市加入到打造會展城市的行列,重復辦展有愈演愈烈之勢。
業界人士分析,許多地方之所以樂此不疲地舉辦展覽會,主要源于利益驅動。一般來說,舉辦展會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社會效益,一個是經濟效益。一些地區和城市舉辦展會的初衷是利用大型展覽把人氣搞旺,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但由于目前展覽領域缺乏統一的規劃,形成各地競相辦展,盲目發展的局面,導致同一內容的展會過多過濫,雖然也帶來也一些社會效益,但經濟效益卻未能實現,甚至產生資源的浪費。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俞華認為,會展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新領域,具有光明的發展前景,是被普遍看好的朝陽產業。前幾年,國內一些城市會展業起步較快的確獲得了不錯的效益,在這種示范作用下,一些城市盲目跟風,以為舉辦展會就像波音飛機在城市上空撒錢一樣,會帶來滾滾財源和豐厚回報,產生了發展會展業的沖動。但因為盲目發展,定位不準,而且展會太多,致使許多城市傾力打造的展會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效益,相反,重復辦展還產生了負面效應,由于分散了資源,分散了參展商、采購商,一方面造成參展商無所適從,不知道去參加哪個展覽,展會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也導致展會規模小,效益差,不利于展會品牌的培育。
國內展覽業已到大浪沙時代
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每年展會的數量已經突破3000個,而且還在快速增長中。在迅速膨脹的展會中,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展會、知名展會卻是少之又少,而且重復辦展在其中占了相當的比重。
業內人士指出,造成重復辦展現象加劇的原因,在于會展管理體制的混亂,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F階段,國內展會的審批權分散在國家工商總局、科技部、外交部、商務部、中國貿促會等多個部委手中,各自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審批和備案。同時,展會的門檻比較低,眾多展覽的舉辦方各有各的渠道,彼此間沒有協商溝通,沒有統籌規劃,難免定位不準,盲目發展。此外,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全國性會展協會,對國內會展進行全盤規劃,組織協調,有目的、有意識地確立哪些城市具備發展成為會展業城市的條件,進行統一謀劃,重點發展,打造中國自己的展會品牌。
客觀而言,我國展覽業起步比較晚,目前國內展會在辦展模式、市場運作方面與展覽業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有些方面甚至存在誤區。據了解,目前在展覽業發達國家,政府一般不直接辦展會,企業則是展會的主體,因此,展會更講求實際的效果,比如參展商的滿意度,觀眾的滿意度,參展商的收獲,展會實際達成的交易額、合作意向等,為此,有些展會甚至都不舉辦開幕式。相比之下,現階段國內會展領域還延續著多年計劃經濟的慣性,政府處于強勢主導地位,政府辦展的現象很突出,真正市場化運作的展會。國內許多展會注重形式甚于內容,展會要辦的轟轟烈烈,這樣領導才覺得有面子,所以展會往往是有氣勢沒效益。
專家指出,展覽業作為一個有發展潛力的領域,有其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比如,一個城市要成為展會城市,應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消費潛力,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展覽硬件設施,相對發達的服務業等。只有具備一定的條件,遵從展覽業內在的規律,才可能真正發展壯大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的會展中心城市。
俞華認為,現階段國內展覽業已經到了大浪淘沙的時代,如果一些展會沒有多少實際的效果,未來可能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因為參展商如果在小展會上沒有收獲,可能轉而選擇參加大型展會。三五年之后,可能會出現行業洗牌的情況。這對于展覽業的健康成長和品牌的發展壯大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