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會展中心的華美轉身:服務社會創造價值
發布時間:2007-07-16 更新時間:2007-07-16 作者:本站作者 點擊次數:4339
2004年12月下旬,海口會展中心要被拍賣的消息成了媒體關注點。這個中心1999年投資興建,2002年竣工,建筑面積達25430平方米。該中心投入使用后,既沒舉辦過展覽帶動海口相關產業發展,同時自身運轉又入不敷出。
當年,市政府堅守“城市公共設施必須發揮社會效益”的底線,要求競拍人日后必須保持“會展性質”,要到島外如廣州進行招商開展會展業務,從而帶動海口相關產業發展。
政府嚴守公共設施服務社會的責任
一組數據顯示:中心每月的養護成本30萬元;投資折舊每年500萬元。但是對內,本省產品極少,可展出操作項目少;對外,海島會展品牌尚未形成,沒有應有的吸力。
當一些企業提出改變會展中心的公益性會展用途和功能的要求,可追加回報時,海口市不假思索地加以否定。他們嚴守公共設施必須服務社會,公共資源必須讓民眾受益的原則。拍賣流產后,一時間市政府面對會展中心“經營不善”、“負債累累”、“設備陳舊”、“門可羅雀”的指責聲。
這一現象在全國為城市配套的公共設施運轉中屢見不鮮。這些公共設施在發揮為民服務的“公性”時,不吃“公糧”就虧損。而要免虧,一進行市場化運作,就基本喪失公共設施的“公性”作用。
2005年8月24日,海口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將海口會展中心資產整體劃轉給剛成立不久的海口旅游投資控股集團。海旅集團成立了海口國際旅游會展有限公司全面接管會展中心。海口市委、市政府開始探索政府承擔責任、讓國有企業管理重要公共資源——公共設施的新思路,要求會展中心既要“通過舉辦展覽,帶動海口相關產業發展”,同時,“強化經營,良性運轉,扭轉入不敷出”的局面。
服務社會同時創造出自身價值
在過去的22個月時間里——
10個保潔工每天清掃著25430平方米的廣場、32500平方米場館和數萬平方米的中心外表建筑;
7名園林工每天培護10000平方米綠化帶、2866平方米草坪,給14617棵高山榕、七彩扶桑、散尾葵等喬灌木澆水;
8名工程維護人員從屋頂陽光板到廊頂棚,從中心鋼結構支架到電梯及消防設備的保養;
20名保安則24小時看著公家的東西不被偷。
此舉讓會展中心從此進入了外觀整潔、設施完好時期。這也是會展中心運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會展中心的保潔員穿著藍色的工作服、園林工身著綠色制服、工程人員則一身灰色工仔裝。他們認為:會展是一個向社會提供展示形象的場所,工作人員的形象好壞是管理是否得以完善的標準之一。
在過去的22個月里——
這里舉辦了第三屆海南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361度品牌產品展示及訂貨會、2006海南水上運動暨游艇潛水博覽會、2006年春季和秋季海南房地產交易會等一系列展覽會,特別是成功舉辦了2006第四屆中國(海口)國際旅游商品交易會、2006中國(海南)國際熱帶農產品冬季交易會、2006東亞海大會展覽會、海南省首屆輪滑大賽、2007全國速度輪滑場地賽暨全國輪滑馬拉松公開賽等一系列展覽會和活動。2007年4月,由會展中心主辦的“中國(海南)旅游房地產博覽會”吸引5萬人參觀。商家樓盤銷售及裝修業務承攬涉及金額1.7億元。一批凸現島內特色的展會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海口會展中心:海南水上運動暨游艇潛水博覽會;海南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海南醫療器械及制藥工業展覽會。這是他們“在創島內品牌”。
在過去的22個月里——
從2007年1月1日開始,《中國會展》、《中國展覽》每期雜志都出現了海口會展中心的廣告。從2006年下半年開始,在每年的中國會展年會、中國會展高級論壇上,在華南地區的會展高峰會上,都會出現“來自海口的會展人”。他們攬回了“2007中國國際醫藥博覽會暨醫藥峰會”、“中國檢驗醫學及輸血用品博覽會”以及361度全國訂貨會等。
國企掌管公共設施創造社會效益
一組數據表明:2006年全年會展收入是前3年會展收入的總和。2007年僅1至6月會展收入就超過2006年全年,而會展的高峰將出現在今年的第三、四季度。海口市民對此的直接反應是會展中心有了“人氣”;周圍的賓館、酒店、旅行社開始將會展中心視為“座上賓”,這里有他們最想要的“財源”。海口市對此認為:會展正在形成椰城的亮點。
市國資委的一負責人表示,會展對旅游等相關產業的拉動率是一比八至十二。海口會展中心在履行“會展性質”,發揮公共設施的作用時帶動海口相關產業發展,在服務社會過程創造出了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這正是他們在3年前組織拍賣想要實現的目標。
海口會展中心由過去的政府包袱到今天社會亮點的轉變過程,表明海口市委、市政府摸索出了一條新路——由政府主導的負責任的國有企業管理公共設施等公共資源,從而實現公共設施的自我滾動、自我積累、自我增值,同時充分發揮市政公共設施創造社會效益,服務人民大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