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后,上海將有大大小小150座博物館,而現在離目標還差40座左右。分析認為,城市的文化底蘊是否深厚,博物館的數量是重要指標,但沒有觀眾的“博物館熱”只是虛熱。在擴充數量同時,應該注重提升功能和服務,讓博物館真正熱起來。首先,綜合性博物館要發掘“賣點”。比如在“過程模擬”上下功夫,再比如營造博物館“家”一樣的感覺等。再者,中小博物館“火”了,整個科普文博類場館才能“火”。美國博物館75%屬于中小型,部分博物館員工不過2名,年預算不超過9萬美元。但恰恰是這些中小型博物館,在美國社區的影響最大,與中小學生也走得最近,值得上海市不少“小”博物館學習。博物館要不斷推出“新面孔”,觀眾才能始終有興趣。現有的行業博物館有一部分可以轉變成主題博物館,找準主題,展開相關活動,比守著自己的專業更能吸引觀眾。博物館升級要找方向,不妨請觀眾或者社會調查機構做參謀。現在,部分博物館存在“只知埋頭走路,不知抬頭看天”的問題,似乎把陳列做完善就完成了任務。實際上,完善陳列只是第一步,博物館要發展,需要不斷尋找與觀眾的契合點。博物館好不好,觀眾是有發言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