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網絡媒體營銷的效果日益凸顯,許多參展企業(yè)發(fā)現一些實體展會的參展效果越來越差,來到展位的客戶越來越少,一些展會上談得熱火朝天的客人,展會結束后卻銷聲匿跡、發(fā)郵件不回、打電話找不著人。
參展效果遠達不到預期,甚至越來越差的。細究之下,一些業(yè)內人士總結了部分背后的原因:
1、展會上來的客人,有一部分其實已經有自己穩(wěn)定的供應商,來展會只是為了了解行情,如果發(fā)現現在采購的產品有更低的報價,他們就會據此向老供應商提出議價要求;
2、在展館出入的客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屬于當地的零售商,這些零售商向來是從當地的進口商或者批發(fā)商手中進貨,也清楚如果從中國直接進口,價格會比現在低得多,但他們沒有批量采購的實力,所以如果中國的出口商在當地沒有批發(fā)倉庫,就沒有和零售商合作的可能;
3、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為了讓錢袋子里的錢花得更值,客人的采購行為變得異常謹慎,貨比三家,反復權衡,無形中也拉長了采購周期,使得110米跨欄角逐變成了馬拉松比賽;
4、陳舊的“守株待兔”意識:對于參展,大多數外貿業(yè)務員只是習慣性地邀請老客戶來展會參觀,雖然也抱著開發(fā)新客戶的想法踏上飛機,但三天時間只是守著自己的攤位等待客人,期待從走廊上匆匆而過的客人能瞄見自己的產品,能進攤位來看看,期待天上掉下一個大客戶,如果沒人光顧,就會抱怨今年展會沒有人氣。
誠然,受到技術進步和行業(yè)發(fā)展及近些年經濟發(fā)展增速減緩等客觀因素影響,一些實體展會的參展效果呈現下滑趨勢,但實體展會面對面溝通交流的機會與氛圍,廣闊便捷的市場機遇平臺卻是無法替代的。
客觀因素之外,參展企業(yè)或許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保證參照效果的秘訣:
1. 明確參展目標
1)為什么參展?
A.展會不是去收集名片
B.展會是為了宣傳
C.展會是為了與客戶面對面談判
2)將重點展示什么產品/服務?
你的產品/服務亮點是什么?
3)期望獲得什么?
· 完成銷售
· 推介或測試新產品或產品特性
· 尋找新的分銷渠道
· 收集市場競爭情報
· 增進既有客戶關系
· 提升企業(yè)形象及知名度
· 樹立競爭優(yōu)勢
· 吸引媒體關注與報道
· 擴展市場份額
4)如何實現所期望的成果?
展會前,展會中,展會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把控好。
5)期望傳達怎樣的公司和產品信息?
你希望通過展會給客戶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2. 參展前做好準備
對于展館中的千萬觀眾,你只是眾多參展公司中的一家,是什么吸引他們參觀你的展位而不是你的競爭對手的展位呢?
展會準備工作不僅僅包括展位搭建、樣品制作、展品運輸和訂機票、定酒店,還須對潛在觀眾群體進行觀展宣傳。通過電話邀約、郵件邀約、策劃特別活動、線上及線下推廣、安排展會期間銷售會談,在展會開幕前為參展成功提供保證!
1)電話營銷
電話營銷是一種有效的基本推廣手段。這也是企業(yè)參展前最普遍的一種推廣方式。通過電話邀請觀展的成功率可達50%。
2)郵件營銷
計劃開展周期性直郵推廣,郵件內容可包含:
· 邀請函
· 展位平面圖,其中標示你的展位位置
· 關于貴公司的介紹文章
· 貴公司特別活動、產品發(fā)布會或研討會的正式邀請函
*有時候發(fā)營銷郵件得不到回復,可能是中國服務器的問題。
3)策劃特別活動
盡量選擇與你業(yè)務相關的激勵活動,以增強傳達你的公司或產品信息。比如2016年漢諾威工業(yè)展上,VRFESTO公司邀請奧巴馬玩兒起了他們的一款仿生軟體機器人。策劃特別活動的內容可包含:
· 抽獎活動
· 現場游戲
· 現場簽單活動(打折或送禮品)
· 新產品發(fā)布會
· 研討會
4)線上及線下推廣
你的展會特別活動需要讓更多目標客戶知道,僅僅通過電話和郵件是不夠的,畢竟輻射范圍小,你需要吸引更多買家來到你的展位。
據德國媒體出版社調查,“德國工業(yè)企業(yè)每年的營銷費用占銷售額的1-1.8%”,“經眾多歐洲展會的統計結果得出:展會前的推廣可為企業(yè)增加50%的優(yōu)質客戶”。線上線下的推廣之前,你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
· 那么,如何選擇合適的線上/線下推廣渠道?
· 你的目標客戶是否使用的多?
· 在你的目標市場知名度是否高?
· 你的同行是否也在使用?線上渠道:B2B平臺,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線下渠道:專業(yè)雜志,戶外廣告等
5)安排展會會談
這是最后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前面我們講的大部分是宣傳行為,告訴客戶有這些活動,但是為了保證展會的效果,你需要主動將客戶約到展會現場,當面進行會談。而且不僅僅是針對已合作客戶的邀請,更要邀請盡可能多的新客戶來展位進行會談,這項工作應該在展會開始前幾個月就著手進行。
但是實際情況是,邀約的更多的是已合作的老客戶,很少邀約新客戶來展會。就像我們前面講的,大多數外貿銷售參展還在“守株待兔”:坐等新客戶的到來。
你需要知道的是,經過展會前的推廣,現場偶然走進來的客戶只能視作額外的“獎金”!
很多國內企業(yè)會存在“守株待兔”這樣錯誤的意識,可能是因為存在以下障礙:
1.語言障礙
很多歐洲客戶更愿意講自己的母語,不太愿意用英語溝通。很多時候也是因為不知道各國的用語習慣,不地道的英語郵件、錯漏百出的德語郵件,都是銷售的攔路虎。
2.文化障礙
歐洲人與中國人有非常大的文化差異,很多時候思維方式也不一樣,所以如果你是拿中國人的思維在理解他們的想法,就容易造成誤會。
3.人力或財力有限
每個人工作已趨于飽和,沒有更多精力用于邀約新客戶,也沒有財力做些展會前的推廣吸引新客戶
現場看熱鬧的人居多,但是真正愿意花時間坐下來詳細了解的,還是提前邀約過來的客戶,因為與這些客戶前期做過深入溝通,預約過具體時間,他們來到展位是為了溝通某個具體問題。
展會上70%約談的是提前邀約好的客戶(已合作的以及新客戶),現場偶然走進來進行會談的新客戶僅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