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概況
海珠區位于廣州市區中部,廣州新城市中軸線貫穿區內,是廣州市中心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城市空間南拓的橋頭堡。海珠區為珠江水系廣州河段前后航道所環繞,水網果林密織,形成了以“江、涌、林、園”為特色的江島生態系統,境內萬畝果林享有廣州“南肺”之稱,是廣州市最具江南水鄉文化特征的現代化生態型島區。全區總面積90.4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90.76萬。2007年,海珠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2.16億元,同比增長 11.4%。
海珠交通發達,“九橫九縱”的公路干線南伸北展、東西貫通,廣州地鐵2、3、4號等多條線路橫貫全區。16座跨江大橋與區外連接,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干線等快速交通網絡與區內主干道縱橫貫通,海珠到達白云機場僅40分鐘車程,距離廣州新火車站也僅15分鐘車程,與廣州市珠江新城中央商務區僅一江之隔。珠江前后航道通江達海,海珠水運服務系統便捷。海珠素有“千年商埠”的美譽,位于海珠琶洲島上的黃埔古港既是200多年前“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又是2006年瑞典仿古商船“歌德堡號”航行的目的地。海珠科教文化資源豐富,聚集了中山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中央、省、市科研院所46家,新港科技文化帶享有廣州“科技走廊”之稱。海珠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常住人口143.8萬,在廣州各區、縣級市中位居前列。匯集了珠江帝景、光大花園、逸景翠園、金碧花園、愉景雅苑等眾多明星商住小區,濱江東路高檔樓盤林立,聚集了大量的高素質、高消費的人群。
二、經濟發展簡況
近年來,海珠區緊緊依托優越的區位和人才、科教、文化、生態等資源優勢,抓住廣州新城市中軸線規劃、廣州“南拓”和“中調”戰略實施等有利契機,通過實施服務業帶動、開放帶動戰略,區域綜合經濟實力顯著提高,構建了以服務業為主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1世紀初規模亞洲最大的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和“中國第一展”廣交會相繼落戶海珠琶洲,海珠逐漸成為廣州會展業的中心,會展經濟也成為海珠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強大動力。海珠以展興商,千年商埠的歷史文化底蘊得到有效激發,現代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業占據GDP的比重不斷提升,“十五”期間提高了10.4個百分點,至2007年末,服務業占據GDP的比重已經達到73.9%,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海珠以展揚名,成為跨國企業、知名企業、總部企業投資的福地,聯合利華、百安居、索迪斯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和保利地產等國內大型總部企業紛紛進駐,珠江啤酒集團、廣州造紙集團等一批國內大中型企業在海珠不斷做大做強。海珠,一個集聚會展活力的千年商埠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2007年,海珠大力發展以會展經濟為龍頭的現代商貿服務業,取得顯著成效。會展業繁榮發展,廣交會正式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向國際性展會邁出一大步。第101、102兩屆廣交會共吸引來自境外200多個國家、地區的近40萬客商進場采購。全年在琶洲舉辦的大型會展達50多個,展出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全年會展業單位在海珠辦展項目的經營收入占全市會展業經營總收入的比重已超過六成。商貿消費市場持續暢旺活躍,商品銷售總額增長21.2%,連續第三年遞增100億元以上。全國性大型連鎖網點不斷增加,全區擁有營業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的全國性大型連鎖網點達10家,營業面積近20萬平方米。全年新增商貿業營業面積3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7.1%,增速為歷年之最。招商引資跨越式發展,取得歷史性突破。合同使用外資4.43億美元,同比增長7.3倍;實際使用外資首次突破億美元大關,實現1.05億美元,同比增長90.3%。
三、產業發展方向及招商重點
未來幾年,海珠中心區位優勢愈加明顯、“退二進三”加快實施等都將推動著海珠重點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的戰略不斷深化。同時,海珠又將面臨一系列重大機遇: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二、三期即將落成,廣交會將全面遷入琶洲,帶動會展經濟步入新的發展機遇期;廣州電視觀光塔2010年落成,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的建設將全面展開,海珠區品牌優勢和區位優勢將面臨新的一輪提升;琶洲地區正開展城市規劃調整,將定位成廣州市的中央商務區,結合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的建設,海珠區將成為廣州市總部經濟發展后起之秀。海珠將緊緊抓住這些契機,以建設“宜居宜商”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為目標,大力發展以會展經濟為龍頭,以總部經濟為落腳點,以會展經濟、總部經濟、現代商貿業、創意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要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會展經濟
以琶洲會展業新一輪提速發展為契機,培育和引進檔次高、影響大的國際性會展活動,大力發展辦展企業。積極發展金融、法律、信息、技術標準檢測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和廣告、印刷、布展等會展服務行業;積極發展商務辦公、餐飲、賓館、購物、娛樂等會展商務配套服務機構,形成完整的會展產業鏈。完善大型專業市場會展功能,依托本地區紡織布匹、汽車、酒店用品等市場交易發達的優勢,發展具有本地產業特色的專業、特色會展品牌;積極引導專業市場發展與有形會展相結合的網上會展。鼓勵會展企業參加“國際展覽聯盟”(UFI)等國際會展協會組織認證、ISO9000服務質量認證活動,鼓勵各類會展項目申請注冊商標,引導會展業品牌化發展。
重點發展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該區域位于廣州中心區東南部的琶洲島,處于廣州新城市規劃“東移”軸和“南移”軸的過渡地帶,與珠江新城(CBD)相鄰,定位為發展成以會展業為核心,集國際商務、行政辦公、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商務區。該商務區已經落成的項目有: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積達39.5萬平方米,亞洲規模最大;香格里拉大酒店,琶洲商圈落成的首家五星級酒店;商務寫字樓保利國際廣場和中洲中心。在建及即將建設的項目有: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二期和三期工程、保利世界貿易中心、琶洲國際采購中心、中洲中心二期等。上述項目全部建成后,琶洲商圈展館建筑面積將超過140萬平方米,配套商務辦公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酒店超過20萬平方米。
(二)總部經濟
《廣州市現代服務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明確將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功能區定位于中央商務區,并連同珠江新城金融商務區、天河北金融區構成大珠江新城中央商務區。廣州市近期正開展琶洲定位為中央商務區的規劃調整。海珠區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中國第一展——廣交會和廣州新城市中軸線標志——新電視觀光塔的名片效應,大力發展總部經濟。今年初,海珠區出臺了《促進海珠區總部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實施辦法》,著力建設、優化“宜居宜商”的總部經濟發展環境,設立支持總部經濟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開通為總部企業的“綠色通道”服務,大力引入一批總部企業,促進企業總部做強做大,重點發展會展、國際貿易、批發零售分銷、創意行業總部和名優名牌總部、工業總部大廈。加強總部聚集區建設,在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內重點發展會展、會展服務行業以及國際貿易、采購等行業企業總部;促進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區域總部企業發展,發揮廣州新電視塔、新客運港的帶動作用,以杰賽科技、百事可樂等總部企業為基礎,結合該地域規劃調整,促進商務樓宇建設,引入知名企業總部入駐;加快廣州大道南商務走廊發展,引導中大紡織商圈整合和升級改造,以良好的產業基礎吸引批發零售企業總部入駐。
(三)現代商貿服務業
依托海珠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會展帶動等優勢,構建海珠大商貿、大流通的格局。積極發展中高檔次零售業、文娛消費業、現代物流業,改造提升傳統專業批發市場,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引導連鎖經營網點向海珠中、東部拓展。引導“退二進三”騰出的用地發展高級商務樓宇、星級酒店,促進提升城市功能的金融、法律、信息咨詢、廣告、會計、審計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
重點發展西部商業中心和中部特色專業市場群。西部商業中心主要包括江南大道、江南西、寶崗大道、寶業路沿線商業及街區內商業的“H”型商圈,并延伸至工業大道、昌崗路等路段;聚集了廣百新一城、萬國廣場、摩登百貨海購店等主要商業網點,規劃有聯星文化星城、光大商業中心等大型商業網點。下一步將通過發揮廣百新一城等龍頭項目的帶動作用,對該區域內商業街區進行有效整合提升,結合“產業置換、騰籠換鳥”等手段,引入品牌名店,提升西部商業中心輻射力。中部特色專業市場群鄰近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空間主要包括新港西路的中大布匹市場區、廣州大道南商貿區、南洲路糧油批發市場區。下一步將結合新城市中軸線建設的契機,大力提升改造該區域布匹、汽車、酒店用品、五金、農副產品等專業市場,重點發展以廣州紡織博覽中心為龍頭的現代展貿型市場。
(四)創意產業
海珠發達的科教文化資源以及廣州美術學院、廣東輕工學院、珠江電影制片廠等創意型機構聚集是發展創意產業的基礎,海珠創意產業快速發展,是廣州市創意產業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規劃中的聯星文化創意產業園被列入廣東省首批省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廣州TIT紡織服裝創意園、珠江電影制片廠影視文化創意基地等相繼建設,海珠科技產業基地內的廣州市希力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被信息產業部列為中國動漫游戲產業基地之一,開發的“連連看”益智游戲獲得2006年最佳游戲“金手指”獎。
海珠將加大對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實施《海珠區扶持軟件和動漫產業發展辦法》,大力推動創意園區建設,緊密依托會展和專業市場需求,推動服裝設計、展覽策劃、展覽設計、企業文化交流策劃等創意型經濟發展。
聯星文化星城:位于寶崗大道南以東、昌崗路以南,占地總面積約17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致力發展成以文化產業為主體,配套商業、娛樂、飲食等項目的商業圈。目前,該項目處于規劃中。
廣州TIT紡織服裝創意園:位于廣州新城市中軸線上廣州紡織機械廠廠區內,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內有廠房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紡織機械廠引入廣東德業基投資有限公司擬對廠區統一規劃、整修,建成服裝品牌企業、服裝設計企業集聚,配有完善的展示、信息咨詢、檢測、專業培訓等公共服務平臺的服裝創意園區。目前,項目處于申報規劃階段。
珠影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園:位于珠江電影制片廠內,用地面積8萬平方米,珠江電影制片廠計劃對廠區改造,建成3大區域:一是創意區域:對廠區原有舊建筑整飾,引入影視文化企業集聚;二是文化娛樂區:建成電影院、娛樂城、文化步行街、博物館等文化觀光旅游設施;三是生產廠區:整合珠影廠原有資源,制作拍攝影視作品,為園區企業提供人才、設備、技術等服務。規劃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目前,正制作設計規劃方案。
(五)高新技術產業
重點發展以生物醫藥、海洋生物和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重點發展廣州國際生物島和海珠科技園琶洲、敦和、中大三大園區。廣州國際生物島規劃占地1.8平方公里,是國家批準作為發展生物技術產業的園區,計劃建成國際化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基地。海珠區還將主動承接廣州大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的輻射作用,將琶洲園區發展成為以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術產業化為核心功能的生物技術園區,引進生物和醫藥企業、實驗室和科研機構;按照孵化器、加速器、服務器和投融資等四大功能定位,將敦和園區和中大園區發展電子信息和計算機軟件企業的孵化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