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東方魯爾”美譽的沈陽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這次是因為其快速發展的會展業得到認可,讓這座城市煥發了新的經濟活力。
中外會展:沈陽發展會展經濟的優勢是什么?就全國而言,如何對沈陽會展業進行市場定位的?
馬闖:隨著現代服務業在國內許多經濟發達城市的快速發展,作為現代服務業的核心和引擎,也是國際性中心城市必須承載的產業任務,會展業正在國內迅速發展起來。會展業既是生產性服務業,又是生活性服務業,既包括傳統服務業內容,又涵蓋了現代服務業諸多領域。
沈陽市會展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當時的中國沈陽國際秧歌節、中國沈陽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中國沈陽商品博覽會即“一節兩會”為主要標志,形成了自身的區位、產業、人才和政策優勢。
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雄厚的產業基礎。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全國的工業重鎮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以沈陽為中心,半徑
政策引導加人才軟實力。目前,沈陽適逢國家繼續深入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承辦2013年全運會三大難得歷史機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服務業尤其是會展業的發展。先后出臺了《沈陽市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和《沈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沈陽市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若干補充政策措施的通知》(沈政發[2010]34號),提出:“對于培育會展市場,申辦或引進國際性、國家級品牌展會,以及在沈陽舉辦對全市經濟發展有明顯拉動作用展會的單位,市財政給予一定補貼”等鼓勵性政策措施。
高度重視核心和專項人才的培養。加快培養項目策劃、營銷和運營等核心會展管理人才以及設計布展、搭建及配套服務所需的專項人才,尤其注重培養一批既有創新和策劃能力又有現代經營理念的會展中高級管理人才。加強人才交流和引進。有計劃地選派專門人員到國內外會展業先進地區學習經驗,同時引進國內外高素質管理人才。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以行業協會為主導,高等院校為依托,從業人員為主要對象,采取多種培訓形式,開辦各類培訓班,使會展職業培訓時效化、制度化。
展覽硬件條件優越。沈陽于2009年3月斥巨資建設沈陽國際展覽中心,2010年8月,沈陽國際展覽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占地95.9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
關于沈陽市會展業的市場定位,我認為,會展是城市的名片,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聚集人氣、聚集商機,牽動一系列產業鏈的發展。因此,沈陽市服務業委在成立伊始就明確提出發展會展業應圍繞建設“中國北方商務會展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以沈陽的產業、區位、市場優勢為依托,以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為手段,以多種形式的展覽、會議及大型節慶活動為主要載體,通過優化環境、大力培育、整合資源、創建品牌等措施,大力推進沈陽市的會展經濟的品牌化、專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
中外會展:沈陽市服務業委在培育會展市場、規范競爭機制方面采取的實施有哪些?
馬闖:一是加強對會展業的規劃和指導,建立會展業發展的服務體系。緊緊圍繞中國北方商務會展中心城市的目標,瞄準會展業“第一集團”的城市,實施發展空間最優、發展指標最強、發展環境最佳的戰略,搶占中國北方、乃至東北亞地區會展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全面提升城市會展業的整體水平,充分體現會展經濟對全市經濟的助推作用;健全工作機制,通過現代服務業推進領導小組和會展推進組,建立起重要會展協調聯席會議制度,協調會展行政管理與服務部門,實現會展管理規范化,部門協作程序化,真正建立起會展業發展的“綠色通道”;強化行業協會職能,發揮行業協會橋梁與紐帶作用,承擔起信息發布、溝通協調、行業自律、咨詢服務等功能。
二是加大會展業發展的扶持力度,為會展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設立會展業發展扶持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國際性、全國性大型會展活動的申辦,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和有利于城市形象宣傳的會展活動的補貼,扶持會展市場主體和項目研發、品牌培育,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等;完善相關配套政策。鼓勵和支持國內外品牌展會項目、會展企業來沈陽落戶或合資合作,爭取在土地使用、稅收和注冊登記等方面給予優惠;出臺規范會展市場秩序的政府規章。研究制定并準備出臺《沈陽市會展業管理辦法》,確定會展管理責任,規范會展經營行為,以保證會展業健康、持續、良好發展。
三是培育品牌展會,提高沈陽會展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國際性品牌展會。繼續推進中國國際裝備制造業博覽會、東北亞高新技術博覽會、東北亞發展論壇、棋盤山國際冰雪節等成熟展會,將其打造成為國際會展品牌,并力爭取得國際會展聯盟的認證;培育國家級品牌展會。培育和支持中國東北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沈陽國際汽車工業博覽會、中國沈陽國際農業博覽會和今年將首次在沈陽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美食節等展會,使其更具影響力和輻射力;扶持區域品牌展會。繼續做強做大東北國際工業博覽會、東北五金工具展、東北連鎖及特許加盟展等展會,不斷提升其規模和檔次;繼續申辦和儲備一批國家級品牌展會,特別是要努力爭取承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大型會,諸如達沃斯論壇這樣的國際性大型會展活動,不斷增強沈陽會展業發展的后勁。
四是整合會展資源,積極培育會展市場主體。加強會展資源整合。以沈陽國際展覽中心為依托,通過聯合、兼并、參股等形式整合現有會展資源,優化資本結構,提高競爭力,以搶占市場份額,培育一批規模大、競爭力較強的會展企業;完善市場服務體系。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會展相關行業的的分工合作,形成行業配套、協作緊密、運行高效的會展服務體系;建立市場化運作機制。將政府主辦的會展項目逐步交由協會和企業承辦,形成政府宏觀管理、企業微觀操作、中介組織進行協調的良好狀態,推進會展業向市場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中外會展:在改善和提升沈陽會展總體環境方面,服務業委做了哪些實際工作?
馬闖:在具體做法和實際工作方面:沈陽市服務業委員會成立于2009年11月。自成立以來,服務業委多次承辦國際性、國家級展會,不僅獲得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肯定,而且贏得了廣大群眾和業界的廣泛贊譽,真正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構。我們始終把承辦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大型專業展會作為全年工作的重點任務來抓,切實加強對各項展會的組織領導,認真貫徹落實市領導對有關展會的指示精神。展會籌備過程中,籌備工作機構定期召開工作會議,溝通信息,指導工作,督促檢查,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科學謀劃布局,明確工作責任。針對不同展會的特點和工作要求,我們按照“上規模、上檔次、上質量、上效益”的辦會要求,各籌備工作組都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細化工作職能,明確工作責任。之后,再將各項工作職能轉化為具體的工作任務,根據任務分解到各個工作組,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從而確保責任落實、工作到位。
三是注重聯動合作,服務細致入微。在籌辦幾個國家級展會時,在與國家有關部委、協會達成承辦意向之后,了解對方的辦展要求,加強情況溝通,同時立即啟動相關籌備工作,與交通、公安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密切溝通協作,明確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共同解決問題。在打造外部環境的同時,我們牽頭還積極與相關部門聯手共同打造完善的軟環境。同時,還制定并組織實施了相應應急預案。
四是強化宣傳造勢,營造良好氛圍。在籌辦各個展會過程中,組委會一方面與市委宣傳部門積極溝通,做好宣傳策劃,另一方面制定了系統完善的宣傳方案,并組織實施。宣傳報道均體現了連續性、針對性、多媒介等特點。
五是鍛煉人才隊伍,培養優良作風。在委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全委上下齊心協力、敬業奉獻,各個展會均取得了圓滿成功,在會展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上,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篇章。通過展會,我們培養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作風過硬、保障有力、無私奉獻、兢兢業業的團隊。
中外會展:會展二線城市會展逐漸崛起,在十二五期間沈陽會展經濟發展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和水平?
馬闖:目前,全國各大城市都在謀劃會展業“十二五”發展戰略,沈陽必須積極搶占制高點,以沈陽的產業、區位、市場優勢為依托,以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為手段,以多種形式的展覽、會議及大型節慶活動為主要載體,優化環境、大力培育、整合資源、創建品牌,向第一會展集團的目標沖刺。為此,沈陽市對會展業發展也設定了具體目標:會展項目到2015年達到300個以上,年遞增幅度達到8%以上;會展業直接收入:到2015年實現14億元,年遞增幅度在15%以上;拉動相關產業增加收益:到2015年實現經濟拉動100億元以上,年遞增幅度在15%以上。
未來五年,沈陽會展業發展主要著力于會展規模、會展結構、會展品牌和會展場館布局這四個方面。一是擴大會展規模。到2015年全市年舉辦會展項目規模(展覽、會議面積)達到26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展覽面積
二是調整會展結構。大力發展專業性會展項目。以專業性會展活動為發展重點,適度發展并控制綜合性會展項目,使專業性會展項目比重達到90%以上,綜合性會展項目控制在10%左右;培育以支柱產業為重點的會展項目。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化工制藥以及與沈陽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會展項目,使其所占展會比重達到70%以上;著力擴張國際性會展項目。以東北亞地區的俄羅斯、韓國、日本、朝鮮和蒙古等國家為重點,擴張國際性會展活動項目,使其項目數量和活動規模比重均達到25%以上;注重開發會議(論壇)和節慶項目。依托東北地區中心城市的地位,積極開拓開發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會議(論壇)和節慶項目,使展覽、會議(論壇)和節慶活動的數量比例到2015年調整至65:25:10,從而凸顯沈陽中心城市的功能與作用。
三是打造會展品牌。依托沈陽的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市場優勢,全力打造品牌會展項目,到2015年形成沈陽市“國際性、國家級、區域性、地方性”展會層次齊備,涵蓋“展、會、節”三大領域的會展品牌項目體系。同時借助全運會契機,拓展“演”、“賽”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