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經濟網等單位主辦的“中國產業會展高峰對話”在毗鄰亞洲最大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的青浦朱家角舉辦,與會者探討的如何深刻認識產業會展與會展產業辯證關系、城市發展與會展供給側改革關系等話題,引發業界的思考與共鳴。
夯實基礎
近年來,全球會展業重心正加速東移。2014年下半年起,隨著國家會展中心的建成運營,上海無論是展覽數量還是展覽面積,都居國內領先地位,規模占到全國展會總量的十分之一。特別是2015年上半年,上海主要展館共舉辦各類展會318個,同比增長11.97%,展覽總面積652.19平方米,同比增長24.64%。
峰會認為,在會展業快速發展中,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就是一些城市領導十分看重會展業對城市經濟高達一比九的拉動力,過分強調會展業是飛機在城市上空撒票子,而忽視了產業發展才是會展業發展的根本基礎,導致建了一批設施豪華的展館來曬太陽。缺乏產業支撐的會展是不可持續發展的,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會展專家儲祥銀指出,初看之下,會展產業與產業會展,似乎只是詞序的顛倒,其實,兩者差別非常之大。會展產業是會展活動的統稱,是會展活動策劃、營運和會展服務提供而形成的產業鏈集成;而產業會展是分散在各行各業的會展活動的總匯,各行各業都會有會展。會展是形式、表象、載體、平臺,而產業是會展的內容、本質。他特別強調道:產業會展是會展產業的基礎,特別是現在提出供給側改革,會展業特別要關注產業的需求,如北京辦了世界草莓大會,這對北京農業提升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辦會之前,草莓業產值很低,辦了世界草莓大會,草莓產值有了很大提高。嘗到甜頭后,北京現在還辦了葡萄大會、土豆大會,加上世界園藝博覽會,大大促進了首都觀光農業的發展。而通過會展專業化的運作,又可以提高產業會展的運行效率,能夠更好發揮產業會展對經濟轉型、產品升級和產業優化的杠桿作用。
先有產業,后有展會,對于這個道理,現任中國加工貿易博覽會組委會執行秘書長的陳仲球深有體會。上世紀末,時任東莞后街鎮鎮長的他,經常為鎮中企業謀取廣交會一個攤位而苦惱和糾結。他說,東莞市作為新興工業城市,制造業非常發達,以加工貿易為主,兩頭在外的工業結構,需要尋找市場、技術和材料,時代呼喚東莞要有會展業。后來在香港展覽公司等同行的業務指導下,建設了東莞現代國際展覽中心,面積有15萬平方米,現在一年比較成規模的展會就達100個,展出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特別是形成了一批有國際水準的高技術展覽會。譬如廣印展,全球有三個展,東莞就有一個,還有工業裝備展,現在也是超過10萬平方米的規模,全球最先進的工業裝備都可以在這個展會上第一時間看到,對推動產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我們對產業和會展關系的研究非常清晰,對產業發展幫助也很大。”
設計為先
中國貿促會中展集團副總裁姚瑞認為,我國展會規模與體量盡管很大,但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展會卻不多,問題出在辦展單位不太重視展會的創意策劃,而恰恰是這個“軟科學”決定了展會的檔次,因此,會展業的供給側改革應予以高度重視。如拉斯維加斯幾個展覽會,全球頂尖的企業和專家都在那里參展和觀展,而策劃這個展會的專家都是世界頂級科學家和展會專家,展會組織方出大價錢購買展會設計方案。反觀我們,展臺創意是請搭建公司捎帶著做,就像過去買電腦配送軟件一樣,軟科學不被重視、創意的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就很難出現讓世界驚喜的全球頂級大展。
作為中國貿促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常務副會長的龔曉峰,對每年一月在美國舉辦的全世界最大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的人山人海印象極為深刻,也對其能吸引全球最頂尖展品和最專業的觀眾而羨慕不已。他感慨道:世界頂級大展的成功,在于展會具有頂級的設計策劃團隊。他說:“CES(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等展會后面是大量的咨詢公司,人家的技術論壇是全世界頂尖的專家搞的,幾千個最頂尖的專家在研討。供給側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展會檔次要提升,不提升不行。”
發言嘉賓普遍不贊成為展會而辦展會,特別反對只管招商不管服務的異化了的展會。廣東組展企業協會會長劉松萍說:“我經常用一句話概括品牌展會,就是行業盛會。假如這個行業最先進的技術、最先進的設計、最先進的產品,包括這個行業頂端的企業、頂端的人員不集中在一起,就談不上品牌展會,這也是我認為我們這種立足實體經濟的品牌展會,不可能被所謂的網上展覽所取代的重要原因。”
迎接新機遇
參加對話的嘉賓都認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會展業發展迅猛,隨著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會展業迎來新的黃金機遇期。
亞洲第一大的國家會展中心落戶上海,是近年來我國會展業最令人矚目的事件。來自上海西虹橋商務開發有限公司的張霞慧介紹說,國家會展中心建筑呈四片葉子狀,中間是商業體,四片葉子是展廳,綜合體一片葉子是雙層結構,其他都是單層無柱展廳,里面有30多個展區。有13個2.88萬平方米的大展廳和3個1萬平方米的小展廳,可以靈活適應各種展覽需要。除了展廳之外,國家會展中心還提供了會議體系,包括多功能廳、大會議廳和7個中型會議室、28個小型會議室,還包括辦公樓和商業設施的出租,為展會提供包括餐飲、商業、旅游、文化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并為入住企業和開辦展會的企業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
國家會展中心在2014年下半年投入運行,使青浦區會展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加速發展的歷程,截至2015年12月,青浦區會展總展出面積達到382萬平方米,人流量達到421萬人次。青浦區副區長張新文指出,青浦目前正加速培育會展、物流、北斗和民用航空四大產業平臺,以實現區域經濟的新騰飛。
這次高峰對話,是我國會展業首次聚焦產業會展,也是供給側改革發展大勢下對我國會展業未來走向的一個新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