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展館建設用“大躍進”字眼來表述可說是恰到好處。隨便百度一下,很容易地就找到展館建設的相關篇目848000篇,用時僅為0.044秒。查看一下內容,不是XX市“國際會展中心”已傳竣工捷報,就是XX市國際會展體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或是展館擴建工程在繼,或是展館建設將要上馬。總之,全國許多地方大興土木,展館建設風頭正勁。
有關部門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展館面積正以每年20%左右的高速度增長,全國各地已建成展覽場館200多個,可供展覽面積超過350萬平方米,中國為各類展會提供展覽場地的能力已遠遠超過世界第一展覽大國———德國。
向左轉展館建設結構不合理我國展館建設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長沙會展協會秘書長龍春勇一語中的。他對記者說,在這么多個展館中,既有五六十年代建設的以展示成就為主的老展館,如北京農展館、上海展覽館等,又有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為適應高速發展的經濟貿易活動需要而建造的現代化展館。這些展館雖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會議展覽的需要,但在承接展覽時的一些服務和配套設施方面卻遠遠不能符合展覽本身的要求,并對我國會展業的發展形成制約。
北京聯合大學會展研究所所長李智玲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也認為,不少地方城市規劃不很合理,各地展館建設的發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區密度過大,存在局部過剩,而有些地方展覽場地卻明顯不足,展館面積嚴重短缺。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龍春勇認為,首先是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從整體布局方面進行研究規劃,而是多頭管理,商務部、貿促會、發改委,甚至各部委、各級政府都在做會展,從而導致展館建設全國無序,帶有盲目性,致使多數展館建設屬于“領導工程”或“拍腦袋工程”。其次,由于缺少規劃,多數展館都是匆忙建設的,展館的投資方案多元化,造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而展館建成后都是依各自本身的想法去做,在服務設施上沒有辦法從城市整體布局上加以考慮,甚至沒有能力進行管理。第三,地方政府出于支持展館建設的利益沖動,在缺乏整體規劃的情況下,不考慮當地具體情況,試圖通過創辦地方展覽,一舉促進本地會展經濟乃至本地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結果是全國這么多的展館,投資這么大的面積,卻出現小展覽吃不飽,大展覽接不下的窘況,展會由于缺乏市場內在需求而更多地體現為政府行為,質量卻遠遠達不到展會的要求,效益也遠沒有期望值高。
向右轉會展不是所有城市香餑餑會展業是個香餑餑。但開拓會展市場應該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發展經濟,提升城市品位,辦法很多,會展不是適合所有城市的萬能鑰匙。
中國貿促會展覽部副部長沙克仲認為,現在建館的速度超過了展覽發展的速度。他說,一個地方發展會展經濟的因素比較多,如產業基礎、城市區位、經濟實力、資源優勢、與展覽相關的配套設施等,沒有哪一項能決定這個地方就能發展會展業。他認為,每一個會展城市的背景都有所不同,但根本規律是一樣的,一定要尊重這些規律,否則當地的會展業就發展不起來。
李智玲剛剛從東莞回來。她對記者說,建展館還得看當地的情況和城市的總體規劃。比如有些小城市不適合做會展,或者由于地方偏遠沒有辦法進行招商,人們也不愿意去,那這個小城市現在建一個漂亮的展館頂多也就是一個城市形象,而最后結果也就是閑置。沿海地區和一些省會城市做會展可能還相對好一些,有些小城市也在做就有些欠考慮了。她舉例說,燕郊是離北京最近的地區,它也要建一個大型的展館,但是如果交通、住宿等解決不了,想把北京的展會拉到燕郊,而它周圍的酒店、交通、物流、通訊等配套設施跟不上,要跟北京爭展會肯定是爭不過的。過去有人說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但如果硬件有了,軟件環境不具備怎么招展呢?另外地域也有很大關系,燕郊緊挨著北京,北京這么好的條件,人家干嘛要跑到燕郊,好像也太不現實了,所以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做會展。
龍春勇秘書長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說,不是每個地方想做會展就能做好的,需要很多因素,包括區位優勢、歷史原因、產業結構等等。所以,會展并不是所有城市的香餑餑。
居中展館建設須和諧發展展館建設要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諧地進行。李智玲認為,展館建設一是要考慮區域布局;二是從城市功能體現的角度考慮當地是否具備發展會展城市、搞支柱產業等的條件;三是把所在城市放在大環境中,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五大會展經濟帶。這個城市在經濟帶中能否有一席之地,如果融不進經濟帶中,獨立辦展就一定會有問題。
從全國布局來說,一定要有一個主管部門統籌協調全國展覽規劃,投資主體得到的信息既要準確,又要明確。龍秘書長認為,各地城市面對會展發展的強勁勢頭,必須保持頭腦冷靜,必須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依據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客觀評價當地會展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的配套情況,清楚地找到各城市發展的定位,突出自身特點,錯位發展,不能搞一窩蜂、一刀切和平均主義。
沙克仲認為,發展會展經濟還要有冷靜的判斷,根據市場的情況,正確評估市場發展的狀態,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根據當地展覽市場的發展規律來研究展館建設的規模和特點,使展館的建設達到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毋庸置疑,一個產業要獲得良性、健康的發展,就必須統籌協調各方面的關系,以開放的心態進行制度創新、服務創新,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的展館規劃、建設和管理也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進市場化進程,從而更好地發揮展覽業引領產業發展,提升城市經濟的擴散效應,促進我國展覽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