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極致的線下體驗,會展可以更強大!
七月底,我完成了2020年的第一場展會。如果可以貼表情符號,這里應該是一個捂臉哭的小人兒。真的不容易!
第114屆中國日用百貨商品交易會暨智慧生活博覽會,最終呈現18萬平米的展覽面積,9萬人次專業觀眾,線上直播,線下互動,熱力襲人。團隊用“顛覆傳統,凝聚信心”,完美總結了這屆展會。
最后一天,團隊特地拍了張戴口罩的“紀念版”團隊大合影。那個瞬間,百感交集!
使命感帶來信心、勇氣和堅持
六月中,北京疫情反復,多地的會展政策都受到影響。對于展會能否順利舉行,充滿了不確定性。團隊集體討論,很快決定全員馬上接受核酸檢測,提前一個月到上海備戰。幾位此前已經開始出差的銷售同事,直接轉戰上海,整整兩個月沒回過北京。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在疫情之下,客戶如此信任我們,我們就要對得起他們的信任。雖然沒辦法控制疫情突發事件,但一定要將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做到極致:無論是現場的防控安全還是專業觀眾的邀請。那么即使最終展會因為疫情依然無法如期舉行,至少可以問心無愧!
由于疫情的反復,招展和招商工作的節奏幾次被打斷。很多參展客戶也提出了質疑,現在辦展是否安全?效果會好嗎?種種顧慮,層層擔憂,籌備工作的進展一波三折。而幾千位展商和上萬觀眾的服務工作,一浪又一浪的撲來,我們團隊的小伙伴們,內網頭像凌晨三點還在閃爍,大家偶爾互相問一句“還在啊”,“還在”,然后繼續奮戰!
最終,滿載而歸的客戶們,用他們的笑臉讓一切辛勞化為最大的喜悅!
保持定力,勇于取舍
在回程的火車上,靜靜思考疫后辦展的心得。
大展大平臺,首要保持規模效應。大平臺的資源聚攏效應會發揮作用。主辦方要做的事情是把握主題,確保龍頭企業的參與,不斷引進首發新品、新模式、新類別,確保展會的新陳代謝,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所有的企業都在謀求后疫情時代的發展,希望快人一步抓住商機而不是成為被拍在岸上的前浪。這種心態之下,行業的龍頭大展具有絕佳的機會去聚攏行業,甚至有更大的機會促成交易和合作。我們的七月上海展,觀眾人次遠超上屆,說明來的都是“鐵粉”,每天都來展會,認認真真走遍所有展館,采購,洽談,交流和學習。
如果展會本身規模不大,那么就堅持品質,小而精,切忌小且雜。其實可以考慮完全從買家著手切入,開展工作。聚焦關鍵買家人群,精準服務,反向匹配準確的供應商成為展商。同時打造現場展商與專業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深度交流的場景。這樣的展覽同樣能夠用超出客戶預期的體驗和價值來贏得他們的心。
總之,如果能有10萬流量,那么用好這10萬流量去打造各種可能。如果沒有10萬流量,不用擔心,1000個鐵桿客戶的影響力不輸于10萬流量。不要被疫情攪亂了心神,清楚自己的資源,放大自己的優勢。
更為極致的線下體驗
在電商購物如此方便的今天,女生們依然鐘愛逛街購物,和閨蜜們在購物中心探索,發現一些新奇的東西,觸摸一下,試穿一下。看看新引進的品牌,享受商場愜意舒適的環境氛圍,不時遇到有興趣的營銷活動,試吃試玩,不知不覺間,就剁手血拼。
展覽同樣如此,無數的客商在疫情之后“跋山涉水”來到我們的展覽,在更為嚴格的防疫和安全措施之外,如果不能用“顏值”帶給他們震撼,不能在內容上帶給他們驚喜,不能用專業細致的服務打動他們,不能用五感盛宴讓他們整年難忘,我們被線上服務所取代也無話可說吧!
疫情過后,展會視覺設計服務和體驗服務將更為重要,用科技應用提升精準服務將成為基本要求!
2020年,必將使我們更強大
2020年,每一場展會背后都是一個英雄的團隊!即使因為疫情,有些展覽項目暫時不能舉辦,這些項目也還在堅持探索,積蓄力量,嘗試新的服務模式,線上線下,服務產業。
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會展團隊致敬!好團隊,一定是打出來的。而客戶的滿意,將是我們咬牙打贏每一場硬仗的動力源泉。2020年,必將使我們更強大!
后記:這篇文章是我在7月26日回程的火車上敲出來的。現在是8月10日,我們已經安全度過了展后14天的防疫期,團隊也開始為2021年的展會而忙碌。時間就是這樣流逝,我們就是這樣成長,一起繼續加油!
信息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