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交時代倒逼傳統展會轉型,你怎么辦?
發布時間:2018-08-13 更新時間:2018-08-13 作者: 點擊次數:5954
自7月下旬以來,國際知名展會——北美國際汽車展(NAIAS,以下簡稱底特律車展)和巴塞爾珠寶暨鐘表展(Basel World,以下簡稱瑞士鐘表展)先后“曝出猛料”。前者因展期調整引發關注,后者因重要參展商宣布明年起將不再參展而引起業界熱議。
據媒體報道,底特律車展組織方近日宣布,新一屆底特律車展將于2020年6月舉辦。據稱,更改舉辦日期是因為1月天氣較冷, 只能舉辦室內活動。改期后,參展商可以進行新車發布、提供試駕、舉辦卡車越野挑戰賽等。另外,推遲至6月舉辦,參展商將減少參展費用。
瑞士手表巨頭 Swatch集團作為瑞士鐘表展最大參展商之一,于7月29日宣布明年起不再參加該展。Swatch集團方面給出的理由是參展費用過高且沒有效果。
上述事件引發會展業內關于傳統展會如何創新的討論。更多的觀點認為,傳統展會正面臨新社交時代的挑戰,今后會展業的競爭將在增值服務上分出層次。
傳統展會將被動謀變
“新的商業環境變了,傳統展會固有模式受到沖擊。”We Meet創始人兼CEO、IAEE亞洲委員會主席顧學斌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瑞士鐘表展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該展會不僅在國際上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吸引的都是國際一流的企業,而且是傳統展會固守傳統模式的代表。一旦有行業領頭羊宣布不再繼續參展,將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
“商務社交關系的變化,導致企業市場營銷模式發生根本性變化。”顧學斌認為,傳統展會主辦方沒有跟上新商業模式的變化,因此才被企業拋棄。
在顧學斌看來,現階段,企業在接受新商業模式、新技術方面更加積極,展會主辦方卻失去以往引領行業發展的功能。
“Swatch 集團退展的主要原因是消費主體發生了變化,而企業的營銷模式跟隨消費群體也發生了轉變。”蘇州節慶會展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許鋒認為,展會平臺越來越注重增加社交功能和娛樂的參與感。因此,展會主辦方需要思考如何提升企業的參展價值。
顧學斌建議,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傳統展會主辦方應抓住商業社交的核心點,充分利用“智慧科技+社交”手段,使展會能夠滿足企業實現商業社交的訴求。
中國會展主辦方搶先轉型
“商業社交關系的變化基于兩個方面:一是移動互聯技術的進步,二是基于科技的進步導致社交方式的轉變。”顧學斌表示,目前,中國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盡管社交電商的發展對傳統的B2C展會產生不小沖擊,但中國展會主辦方已經意識到商業社交模式的發展趨勢,并積極跟進,不斷對傳統展會模式進行創新。這是值得其他區域展會主辦方關注和學習的地方。
“相對中等規模以上的會展項目,小型會展活動模式的創新較為活躍。”許鋒介紹說,目前,在我國二三線城市,會展活動的組織者在宣傳上更舍得投入,在吸引新消費群體上更依賴移動互聯的推廣方式。其中,有的展會主辦方已通過科技的手段,賦予傳統展會更多新商業社交的功能。
但許鋒也建議,傳統展會主辦方轉型的一個重點是,須打破固化的用人模式,以吸引更年輕的群體參與策劃,這樣才能了解企業目標群體的需求。此外,從這一標準看,部分二三線城市會展活動的主辦方已經走在前面。
許鋒認為,傳統展會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這主要源于每一個展覽項目所涉及的上下游產業鏈太過龐雜,而由其牽連的每一個環節的創新都需要反復磨合,以及付出更多的努力。
增值服務成競爭新方向
“任何行業發展所遇到的瓶頸期,不從內部打破,一定會從外部被打破。”顧學斌認為,毫無疑問,無論科技如何發展,展會必定還會存在,但今天展會的操盤者未必是明天的操盤者,傳統展會的商業模式創新要改變以往出售攤位的方式。
許鋒認為,進入新商業文明時代,展會的主辦方需要重新定義展會的成功標準。如瑞士鐘表展,若主辦方還以自身經濟利益標準衡量展會的成功與否,那么其將要失去的不只是最大的參展商,而是在行業的影響力。
“未來,展會將面臨主辦(包括展館自辦)與展覽服務商爭奪服務空間、服務價值、高附加值和服務利潤的新趨勢。”北京逸格天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益告訴記者,今年6月在美國芝加哥舉辦的國際展覽和活動服務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Exhibition and Event Services,簡稱IFES)年會上,有統計報告顯示,未來亞太地區將是會展業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且發展空間較大,競爭的焦點將是服務空間、價值和利潤。
“現階段,展會服務并沒有碰觸到展會的本質,即品牌和營銷,看似熱鬧,實際上沒有提升價值。”李益認為,隨著國際展覽機構進入亞太市場,可以預見,今后會展業的競爭將在增值服務上分出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