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會展業變淡季為旺季的背后邏輯
7月6日,商務部、公安部、衛健委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展覽活動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低風險地區可舉辦必要的展覽活動。可以說,這是2020年全國展覽業真正復蘇重啟的開端。廣東目前屬于低風險地區,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等城市的展會均已相繼有序復展。
展覽業與國民經濟息息相關。此前,業內人士對會展業的功能已經有了共識,例如“1:9”的帶動效益、“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的社會效益。在當前的形勢背景下,國家層面顯然對展覽業的拉動作用有很多期待,因而高度關注展覽業的恢復性增長。
展覽業是一個“無邊界”產業,可以鏈接任何一個行業。對很多行業而言,展覽會仍然是其行業上下游企業展示、交流、合作最高效的平臺。在“保產業鏈、供應鏈——保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的工作主線中,展覽業的功能體現非常明顯。每個行業的會展活動都在促進產業上下游合作,這就是在“保產業鏈、供應鏈”。在展會上拿到訂單,就是在“保市場主體”,從而達到“保就業穩就業”的目的。
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展覽業對提振消費、促進內銷方面也有重要意義。
廣東會展業上半年困難重重。僅從受疫情影響展會數量及面積看,根據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統計顯示,自2月至5月,廣東省延期(或取消)展覽會172個,展覽面積為945.77萬平方米。此外,部分原定6月舉辦的展覽會也已進行了調整,包括“中小企業博覽會”“廣州國際照明展”“深圳國際家具展”等知名展會。從受疫情影響會展業務營收看,據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調研數據顯示,80%的會展企業營收受到影響,21%的會展企業預計損失營收額在1000萬元以上,市場預期比較悲觀。其中,接近半數的會展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0%以上。其中,展期安排在上半年的會展主辦企業尤為明顯。對于會展場館,場館租金幾乎為零。會展服務企業中,展覽工程搭建等人工密集型企業受疫情影響則更大。
另外,廣州和深圳等會展業發達地區面臨著展館檔期壓力較大的壓力。在面臨疫情“境外輸入”的情況下,國際展商、觀眾到中國參加展會的可能性急劇下降,展覽會的國際化程度受到嚴重挑戰,一些展會的國際館直接取消。第12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2020年春季廣交會)改為網上舉辦。眾多展覽會改期后,許多同類競爭展會開展時間非常臨近,必定會產生同質化競爭加劇的情況。
會展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冰凍期”,終于在炎熱的夏季出現好轉跡象。在國家發布相關文件后,廣東省各地市政府相繼印發《廣州市會展行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深圳市會展活動疫情防控工作指引》等文件,為會展業的疫情防控提供指南。6月24日,廣東會展組展企業協會配合廣州市政府辦公室舉辦廣州市會展業創新發展專題媒體座談會,為行業發展提振信心。
6月5日,2020佛山汽車工業博覽會開幕,這是疫情發生后,廣東首次舉辦的展覽會。
6月10日,2020年廣州國際防疫物資展覽會在保利世貿博覽館舉辦。這是全國一線城市舉辦的首個線下展會。該展會的舉辦展現了疫情防控中的廣州力量、廣州擔當,標志著廣州會展業開始全面復展。
6月20日,深圳舉辦兩個超10萬平方米超大型展會,包括中國(深圳)國際禮品、工藝品、鐘表及家庭用品展覽會和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這是疫情后全國首個超大型展會,為行業發展重燃信心。
此外,中山于6月18日舉辦中山機床模具及塑膠機械展、中山工業自動化及機器人裝備展,東莞于6月25日舉辦廣東國際汽車展示交易會,江門于7月17日舉辦江門市汽車特惠節,珠海將于8月份啟動首展。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7、8月有接近120個展覽會已舉辦或者即將舉辦,與往年展覽數量基本持平。至此,珠三角地區會展業已基本全面復蘇。
根據目前廣東省的情況,對展覽業發展趨勢而言,筆者認為,應從四個方面進行客觀分析和理性預判。
首先,營商環境會持續優化。
2019年,國家先后發布《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商務部辦公廳 海關總署辦公廳關于做好境內舉辦涉外經濟技術展覽會備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不斷優化展覽業發展環境,持續深化展覽業“放管服”改革。
其次,下半年展覽會呈現密集舉辦。
上半年廣東展覽會大面積延期至下半年,涉及展覽面積900多萬平方米。進入7月,廣東大型展會陸續重啟,7、8月原本是展會淡季,現在已成一展連一展的旺季。
再次,線上線下進一步融合。
線上與線下會展并不沖突,兩者的融合是必然的。但如何協調兩者的關系,還需要整個會展行業不斷摸索,各會展企業、不同的會展項目呈現形式也將有所不同。
再其次,行業洗牌速度將加快。
疫情嚴重沖擊多數中小會展企業、會展項目,有的微小型會展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但是,行業的龍頭展會、品牌展會的影響力與號召力還會進一步增強,展商與觀眾會向頭部展會集中,會展業的“馬太效應”將會得到凸顯。
最后,會展企業業務呈現多元發展。
受疫情影響,許多會展企業不再將業務局限在展覽行業,而橫向發展(加大力度在異地舉辦子展)、縱向發展(展覽企業向上下游產業發展)、跨界發展(實體企業介入展覽業務)等現象增多。
信息來源:中國貿易報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