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深圳市會展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已經市政府審議通過,現予以印發。
二○○七年七月九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圳市會展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二〇〇七年六月
前 言
會展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產業關聯度高,能匯集巨大的商流、人流、信息流,帶來大量商訊、商機,傳播新的科技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大力發展會展業是深圳建設國際化城市,不斷增強城市輻射功能的戰略選擇。
《深圳市會展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是《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行業分規劃之一,是進一步促進我市會展經濟繁榮,優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優勢,創建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會展中心城市的行動綱領。
第一章 深圳會展業發展現狀
深圳會展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依托優越的區位優勢和雄厚的制造業基礎,隨著深圳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會展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近年來,深圳會展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深圳已成為國內最重要的會展中心城市之一。
一、發展概況
第一階段:1999年以前,深圳展館總面積約2.2萬平方米,分屬9個單位,最大的只有8千平方米,受展館面積不足的制約,深圳會展業以小型展會為主,發展緩慢,在國內外缺乏影響力。
第二階段:1999年高交會展館投入使用,擴建后室內展覽面積達到3.6萬平方米。同年,由深圳市政府與商務部(原外經貿部)、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共同主辦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成功舉辦,帶動深圳展會逐步向大型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2001年高交會展館共舉辦展會65個,展會總面積達到61.48萬平方米,家具展、服裝展等大型固定展成為展會主體,展館使用率接近飽和。受高交會展館展覽面積的制約,一大批成長性良好的展會無法繼續擴張。從2001到2003年深圳展覽總面積保持在60萬平方米左右,略有增長。
第三階段:2004年,室內展覽面積9.75萬平方米的深圳會展中心投入試運營,為深圳會展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空間。2004年當年舉辦展會72個,展覽總面積達99萬平方米,比2003年增長47%,深圳會展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5年,深圳會展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當年深圳會展中心和高交會展館共舉辦展會72個,總展覽面積達到11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1.2%(見表1)。
表1 1999-2005年深圳主要會展場館舉辦展會情況
年度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展覽數量(個) 13 57 65 64 62 72 72
展覽總面積
(萬平方米) 7.35 37.67 61.48 65.81 67.46 99 114
二、主要特點
(一)展會規模迅速增長
2005年,深圳展會總面積達到114萬平方米,比1999年增長了15.5倍,比2003年增加了68%。展會平均展覽面積由1999年的不足6千平方米,擴大到近1.6萬平方米,比2003年增加了46%;超過1萬平方米的展會項目28個,占展覽總數的39%,3萬平方米以上的展會14個,達到10萬平方米的展會2個。
(二)品牌展會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高交會已成為國內影響力僅次于廣交會的品牌展會,正在向打造“中國科技第一展”的目標邁進;文博會作為國內第一個文化產業類展會,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光電博覽會已成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大行業展會;玩具展成為亞洲第三、國內第一大行業展會,鐘表展、機械模具展、家具展、服裝展、珠寶展、全國電子展、安防展等一批展會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品牌展會之一。到2005年底,已有高交會IT展、鐘表展、機械展、玩具展、禮品展和服裝展6個展會得到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
(三)會展業市場化程度高
深圳展會的市場化程度較高,除政府主辦的高交會、文博會等展會外,其它展會都由民間舉辦,專業會展公司、行業協會已成為辦展機構的主體。
政府主辦展會的市場化程度也不斷提高。2005年,高交會國內34個省市參展團組首次全部繳納了展位費,政府部門不再直接參與展會的成交統計、票證、餐飲等工作。
(四)初步形成了結構合理、設施先進的展館體系
深圳會展中心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展覽面積9.75萬平方米,可容納6000個國際標準展位,設施先進、功能完善。展館管理者深圳會展中心是國內第一家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的展覽企業,已成為國際展覽業協會(UFI)和國際展覽管理者協會(IAEM)的會員。
深圳還建成園博園展覽館和華南國際原料城展覽館兩個展覽面積8千平方米的小型展館。此外,原高交會展館已整體搬遷至龍崗中心城西區,重建后展覽面積將達到5萬平方米。
(五)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會展業市場運行和政策扶持體系
2004年,深圳結合政府機構改革,設立了“會展業促進辦公室”統一管理會展業;同年,出臺了《關于發展深圳會展業的意見》(深府[2004]66號,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遵循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指導方針,創建知名會展城市的目標,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深圳會展業發展。在《意見》的指導下,深圳在國內率先出臺了品牌會展排期保護規則,制定了會展業財政資金扶持辦法,建立了會展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為會展業發展營造了優良的市場環境。
(六)基本形成產業與展會發展良性互動的格局
深圳會展業依托制造業等優勢產業發展壯大,品牌展會主要集中在高新技術、文化、服裝、家具、珠寶、鐘表、電子、機械等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同時,會展業的發展為產業的進一步提升創造了條件,形成了產業發展與展會發展良性互動的格局。
(七)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會展產業鏈
伴隨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深圳會展業已形成了以展覽場館、專業辦展機構、展覽工程設計搭建企業為核心,以物流、酒店、餐飲、公關禮儀、新聞媒體、廣告宣傳、商務服務等為配套的會展產業鏈,為深圳會展業發展提供了保障。
(八)會展協會作用不斷增強
深圳會展行業協會成立于1989年,現有會員183家,成立以來一直秉承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已逐步承擔起行業協調、行業自律的職能,成為銜接政府與會展企業的紐帶與橋梁。協會積極參與國內外各種行業會議與活動,推介深圳會展業,已成為國際展覽管理業協會(IAEM)和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會員。
第二章 “十一五”期間深圳會展業
發展環境、機遇與挑戰
一、會展業發展趨勢
(一)國際會展業
會展業是全球增長勢頭最為強勁的新興產業之一,已成為全球信息交流、技術進步和商品交易的重要載體。據統計,2004年全世界大型會展總數超過15萬個,其中國際會議約7萬多個,國際展覽超過8萬個,全球會展業直接經濟收益高達2800億美元,為世界經濟帶來的增長總額超過25000億美元。
近年來,國際會展業在展會內容上呈現專業化的趨勢。綜合性展會逐步向專業性展會轉變,展會的主題更加專業性、針對性,專業性展會成為會展業的主流;展會的宣傳和運作更趨于專業化。
在展館建設方面,呈現大型化、智能化趨勢。德國擁有的23個大型展覽中心,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達到8個;如米蘭展覽中心占地面積超過140萬平方米,巴黎博覽會占地和預留總的面積加起來達到了360萬平方米。
在辦展機構方面,呈現展覽公司集團化、國際化的趨勢,國際會展業巨頭向亞洲等發展中國家拓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此外,會議發展迅速,與展覽融為一體,呈現會議展覽相互依托,互相促進的趨勢。
(二)國內會展業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國內會展業以年均近20%的速度持續快速發展。2004年國內90個會展展館共舉辦展覽會2467個,初步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環渤海會展經濟帶,以上海為龍頭、沿江沿海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會展經濟帶,以廣州和深圳為龍頭的珠江三角洲會展經濟帶的三大會展經濟產業帶。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中國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進一步加快,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地位逐步形成,國際會展業正加速向中國轉移。漢諾威、亞洲博聞、勵展等國外著名會展公司紛紛通過組建辦事處、獨資或合資公司,投資建設或管理展館、合作辦展、兼并收購展覽項目等方式進入國內。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國內會展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趨勢。各地政府對會展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國內會展業形成了政府主導會展業發展的局面,政府主辦的展會項目將長期占據主導地位。隨著各地展館的不斷新建和擴建,城市間、展覽企業間、展覽項目間的競爭將不斷加劇。
二、深圳發展會展業的優勢與機遇
深圳經濟基礎雄厚,經濟影響力和輻射力巨大,服務業、對外貿易發達,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展館設施先進,具備了發展會展業優越的基礎條件。作為國內區域經濟中心和會展中心城市,深圳“十一五”期間發展會展業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
(一)經濟發展和產業優勢
2005年,深圳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626.9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5.0%,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水平,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一、二、三產業結構達到0.2:53.2:46.6,具備了快速發展會展業的基礎。
深圳是國內制造業中心城市,電子、機械、珠寶、鐘表、醫療器械、玩具、禮品、服裝、家具等產業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在以深圳為中心的2小時車程內可以采購到90%的電子零配件、80%的機械、模具類原材料及部件,60%的塑膠、五金、化工原料;深圳是國內重要的貿易中心城市,出口連續14年居國內城市之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名第四位;深圳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國內領先,是國內重要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文化產業發達,旅游業總體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發展會展業的產業優勢極為突出。
(二)區位優勢
深圳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是內地連接香港以及世界的紐帶和橋梁。深圳有海陸空口岸17個,1小時都市圈內包括香港、澳門、廣州等8個城市,周邊擁有香港、廣州、深圳3大港口群,擁有深圳、香港、廣州、澳門、珠海5大機場。深圳是中國擁有完善的海陸空口岸設施的城市,擁有中國最大陸路客運口岸羅湖口岸和陸路貨運口岸皇崗口岸;深圳有3大集裝箱港口,深圳港名列世界集裝箱大港第4位;深圳機場是國內第4大空港,與香港機場密切相連,貨物可以直接經由快速通道從香港機場發往世界各地。京廣、京九、廣九鐵路在深圳交匯,高速公路網絡貫通珠江三角洲,可以為境內外客商來深圳參展提供最大的便利。
(三)建設國際化城市的定位
2003年以來,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建設國際化城市的發展目標,力促經濟結構向高科技與服務型轉型,高度重視發展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業能耗小,無污染,附加值高,是綠色環保產業,可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有利于促進就業和社會穩定,是深圳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方式,是突破深圳進一步發展面臨土地、人口、資源、環境“四個難以為繼”嚴重制約,實現城市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的必然要求。品牌會展是城市名片,進一步發展會展業,對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對建設國際化城市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四)深港澳合作的深入
會展業是CEPA中18個受惠的服務行業之一,CEPA的實施將允許港澳會展企業直接在大陸成立獨資企業。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加快了珠三角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在香港和澳門注冊的會展機構中,已有較多企業在內地開展會展業務,并與內地企業進行了深入合作。目前,已有筆克展覽公司、雅式展覽公司、亞洲博聞集團、IDG等在深圳辦展或設立會展機構。隨著深港澳合作的深入,港澳成熟、先進、發達、活躍的會展經濟將為深圳會展業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三、挑戰與不足
(一)會展業競爭加劇
珠江三角洲地區,集中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東莞等眾多會展城市,4萬平方米以上的會展場館總面積約60萬平方米,三年內有可能增加到80萬至100萬平方米。香港在城市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內地其它城市的會展業發展迅速,辦展成本較低,展館經營政策靈活,澳門10萬平方米會展中心將于2007年建成,以發達的博彩業為基礎,澳門會展業發展潛力不容小覷。深圳地處香港、廣州之間,與廣州、東莞和順德在產業定位上有較大的同質性,隨著各城市會展場館的陸續建成和發展會展業力度的不斷加大,深圳會展業面臨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二)會展業基礎建設有待完善
目前,深圳會展業沒有建立科學、系統的統計指標,會展業還沒有納入國民經濟統計體系,此外,會展行業管理、自律機制建設滯后,缺乏有效的行業規范和自律規則。
(三)會展企業規模小,整體競爭力不強
目前,深圳會展企業規模較小、資金實力不足,服務理念、管理模式、運作水平滯后。在日趨激烈的會展業競爭中,深圳會展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弱,競爭能力不強。
(四)高素質會展人才缺乏
會展業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專業化程度高,對會展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高。與高新技術企業等產業相比,會展業高素質人才比例不足。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深圳會展專業人才缺口高達50%,懂外語、擅長組織策劃、熟悉國際慣例、富有實際操作經驗的高級會展人才尤為缺乏。
此外,深圳會展中心酒店、停車位、餐飲等配套設施亟待完善;會展業宣傳推廣力度不足,會議產業發展還有待加強。
第三章“十一五”期間會展業
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國際化城市、“和諧深圳、效益深圳”為目標,按照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總體規劃部署,以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為導向,強化政府對會展業發展的引導和扶持,完善會展業管理體制,營造優良的會展業發展環境,依托深圳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大力培育、引進品牌展會,提升會展業整體規模和綜合競爭力,促進深圳會展業持續快速健康跨越式發展。
二、發展原則
(一)政府推動原則
會展業具有涉及面廣、帶動效應強、投資大、風險高等特點,政府在會展場館建設、會展業宣傳推廣、國際大型品牌展會活動申辦、為會展業發展提供支持和服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會展業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促進會展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市場化發展原則
會展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領域,要堅持會展業發展的市場化導向,發揮市場對會展資源的配置作用,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辦展格局。政府主辦的展會應僅限于事關城市聲譽、社會經濟發展全局或支柱產業發展的重要展會,并堅持市場化運作。政府對會展業的管理,要突出宏觀性和指導性,通過制定規劃指導會展業發展,完善市場規則,加強市場監管,為會展業發展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三)專業化發展原則
專業化是國際會展業發展趨勢,是展會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根本所在。要鼓勵展會主題專業化,引導現有綜合性展會向專業化方向發展;展會項目,特別是政府和行業協會主辦的展會應由專業辦展機構承辦,展會的組織策劃、招商招展、布展撤展、配套服務等環節分工專業化;推動會展審計、觀眾注冊、營銷、咨詢、軟件開發等會展相關服務業專業化發展;引導展會觀眾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四)國際化發展原則
國際化是會展發展的必由之路。要進一步加強會展業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國際會展業先進經營理念和管理技術,鼓勵和扶持會展項目國際化發展,提升深圳會展業國際知名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會展經濟。
(五)品牌化發展原則
品牌是展會競爭力的核心和集中體現,是做大做強會展業的關鍵。要推進現有展會項目品牌化發展,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品牌會展,吸引國際知名會展服務公司來深圳設立地區總部、辦展機構,引進國內外品牌會展。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十一五”期間,抓緊制定、完善本市會展業相關法規、規章和實施細則,同時完善會展業管理體制建設,健全會展業支持和服務體系,營造優良的會展業發展環境,發展多元化的會展機構,形成完善的會展場館體系,構建成熟的會展產業鏈,全面提升深圳會展業整體規模和競爭力,打造一批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會展領軍企業和品牌展會,把深圳市建設成為亞太地區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會展中心城市。
(二)具體目標
1、展覽總面積
到2010年,深圳展覽總面積達到220萬平方米。
2、展會數量
到2010年,深圳展會總數達到120個。其中,展覽面積達到1萬平米以上展會數60個,達到3萬平方米以上展會數35個,達到10萬平方米的展會數6個
3、品牌展會數
到2010年,深圳得到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等國際機構認證的品牌展會數達到15個。
4、會議承辦數
到2010年,深圳年承辦大型國際型會議10個。
四、發展重點
(一)培育重要展會和品牌展會
“十一五”期間,依托深圳產業發展優勢,優先發展符合深圳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展會項目,大力培育循環經濟類展會,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物流、金融、文化等支柱產業,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機械、電子、黃金珠寶等傳統優勢產業,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的展會項目,發揮會展業對產業帶動和提升作用。
鼓勵引導一批有產業支撐、發展潛力良好的重要展會品牌化發展;扶持現有品牌展會規模化、國際化、專業化發展,提升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創國際品牌展會;引進一批國際著名品牌展會,提升深圳會展業的國際影響力,培育一批規模和影響力居國內同行業展會前列、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展會。
(二)培育會展領軍企業
大力引進國內外著名會展企業來深設立會展機構,鼓勵、引導會展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并購、重組等形式做大做強,重點發展辦展機構、展裝企業,大力培育設計策劃、咨詢中介等會展服務企業,培育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會展領軍企業,逐步形成以會展領軍企業為龍頭,以中小型會展企業為輔助,各類會展專業服務企業相配套的會展市場體系。
(三)建立完善會展場館體系
根據城市的發展定位,結合會展場館的特點與空間布局,整合會展場館資源,形成大中小結合,布局合理、協調有序、分工合理的會展場館體系。
深圳會展中心設施齊全、功能強大,以中心區良好的交通、住宿等配套設施依托,重點舉辦大型國際會議、大型綜合類、專業類展業以及與市民關系密切的消費類展會;結合特區外制造業優勢和龍崗區物流業優勢,龍崗會展中心重點發展專業類制造業展會項目;依托園博園優越的旅游環境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優勢,園博園展覽館重點發展小型消費類專業展會項目、科教類展會活動;華南城展覽館依托華南城批發市場,重點發展生產資料類專業展會項目。
“十一五”期間,要研究在機場物流園區建設展覽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以上會展中心可行性,根據深圳會展業發展形勢,適時建設。
第四章“十一五”期間發展深圳會展業的措施
一、完善會展業管理體制
(一)整合會展業資源,充實會展業促進辦公室工作力量,充分發揮政府對會展業發展的推動作用;研究設立會展業專家咨詢委員會(非政府機構),為會展業重大決策提供政策咨詢、協調爭議等。
(二)完善重要會展協調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工商、衛生、消防、公安、交警、城管、海關、檢疫、知識產權等會展行政管理與服務部門,實現會展管理規范化,部門協作程序化,服務標準化,為會展提供便利優質的服務。
二、加強會展業基礎建設 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一)建立展會統計指標體系和會展業統計制度,把會展業納入國民經濟統計范疇;制定“展會評估體系與品牌展會評定標準”,鼓勵和引導辦展機構進行展會數據第三方審計;建設展會數據庫和展會信息發布平臺,統一發布展會信息,改變辦展、參展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局面,營造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
(二)進一步完善展會排期管理規則,保護現有重要展會、品牌展會以及市政府引進的國內外大型品牌展會的排期,避免同一時段舉辦同類主題展會的重復辦展、惡性競爭行為的發生。
(三)制定完善深圳展裝企業資質評審規則,嚴格執行會展場館施工準入制度,規范展裝行業市場秩序,確保展館施工質量和安全。
(四)落實《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加強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對參展商知識產權狀況要進行備案審核;要建立展會現場侵權投訴程序,相關執法部門要加強巡查監管,做好參展商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制定會展行業標準、經營規范,建立會展宣傳推廣、統計、信息交流、行業培訓等公共平臺,承擔起行業統計、信息發布、溝通協調、行業自律、咨詢服務等職能,推動和引導會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加大會展業財政扶持力度
完善會展業財政資助辦法,加大對重要展會、品牌展會的財政資金的扶持力度,對會展業宣傳推廣、重大展會項目申辦、會展業人才引進與培訓、會展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提供支持,鼓勵辦展機構和品牌展會做大做強。
四、完善會展業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會展服務水平
(一)完善深圳會展中心停車場、壓縮空氣供應系統以及會展中心酒店等配套設施建設,加強展館智能化和信息化,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和業務范圍,提高綜合競爭力,建立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展館經營管理體制。完善展館周邊配套五星級酒店、高級餐飲、商務中心、超市、娛樂、休閑健身、醫療診所、郵局等設施建設。
(二)大力發展會展的相關產業,形成以專業辦展機構和主要展館為核心,以交通運輸、通訊、旅游、餐飲、住宿業為支撐,以廣告、印刷、裝修、布展、翻譯企業為配套的產業集群,形成完整、堅實的會展業產業鏈。政府相關會展業管理部門要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促進會展服務、保障工作規范化發展,全面提升會展服務專業化水平。
五、加強會展業整體宣傳推廣
(一)從資金保障、人員配備、協調機制方面給支持,整合政府、辦展機構、會展中心、會展協會和駐外機構等各方資源,打造會展業的“深圳”品牌。制定深圳會展業整體宣傳推廣計劃,制作統一的宣傳手冊、宣傳片,參加國內外政府、協會、貿易促進機構舉辦的會展年會、論壇以及相關經貿活動,與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等國際會展組織、國內外大型國際品牌會展舉辦機構建立聯系,重點推介深圳的城市環境、辦展環境、服務設施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吸引具有影響力的大型展會到深圳舉辦,全面提高深圳會展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扶持深圳重要品牌展會的宣傳推廣,在本市口岸、機場、地鐵等重要交通樞紐設置廣告牌,發布辦展信息。在香港、北京、上海等地投放廣告或購買廣告牌用于宣傳深圳的品牌展會,吸引各界的關注度。
六、大力培育會展專業人才
(一)堅持會展人才學歷教育、在崗培訓和人才引進并重的原則,形成本專科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在職培訓等不同層次的多元化會展人才培養體系。
(二)推動在我市高等院校開設會展專業,鼓勵會展行業與高校合作,培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會展專業人才;鼓勵實施職業培訓計劃,培養一批具有項目組織策劃、營銷運營等核心能力的會展管理人才以及設計、搭建、運輸等配套服務環節所需的專項人才,培養既有創新和策劃能力又有現代經營理念的會展中高級管理人才;與國際展覽管理者協會(IAEM),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等國際會展組織或機構合作開展會展業高級人才培訓。
(三)加大會展人才引進力度,對符合引進條件的高級會展專業人才,按照《深圳市人才引進個人申報實施辦法》在入戶、住房和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定期選派會展業相關管理部門公務員到香港、新加坡、歐美等會展業發達國家或地區進修學習。
七、加強會展業的國際交流,推動深港澳合作
(一)加強與國際展覽業協會(UFI)等國際會展組織、會展跨國公司的交流與合作,發布深圳展會信息,了解國際會展業動態,宣傳推廣深圳會展業;學習國際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經驗,通過合資、合作等方式與國際會展公司聯合辦展,引進國際品牌展會,提升深圳展會水平;大力扶持品牌展會、會展領軍企業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辦好出國展項目,擴大深圳會展業的國際影響力。
(二)充分利用深圳的地緣優勢,開展深港澳會展業交流與合作。發揮深圳制造業發達、內地客戶資源豐富的優勢,與香港會展業營銷網絡完善、資金雄厚、高素質人才和管理經驗豐富的優勢相結合,打造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會展集聚區;吸引香港會展公司來深圳辦展或合作辦展,聯合開展會展業國際推廣活動,為重大展會期間兩地通關、交通服務提供便利。
八、加強會議與展覽、會展與旅游的互動
(一)大力發展會議經濟,加強會議與展覽的互動。要加強會議經濟的研究,制定發展會議經濟的扶持政策、優惠措施,建立完善會議經濟政策扶持體系;與國際大會與會議協會(ICCA)、國際會議中心協會(AIPC)、國際協會聯盟(UIA)等國際會議組織、機構建立聯系,開展交流與推介,積極爭取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型會議落戶深圳。
(二)把會議設施的建設、會議資源的開發與發展旅游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會議、獎勵旅游,形成以會議帶動旅游,以旅游促進會議的良性互動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