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類展會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城市會展主管部門需要轉變職能,加強引導,退出展會經營,增加服務供給。”成都市博覽局副局長、貿促會副會長王欣6月19日受邀出席“2017國際會展業CEO上海峰會”,并作了“成都政府類展會的轉型與探索”的主題發言。
中國展覽業在年舉辦展覽面積和展覽數量方面已經成為全球展覽第一大國。2015年4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展覽業的第一個國家級文件,即國發(2015)15號文—《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展覽業已經成為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
地方政府更加重視會展經濟
王欣在講話中表示,展覽業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與中央政府相對應,地方政府為發展地方經濟,對會展經濟更加重視,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2000年之后,中心城市相繼成立了城市會展業主管部門,如會展辦、博覽局、大型活動辦等等,據不完全統計,成立會展主管部門的城市已經超過100個,沒有獨立設立會展主管部門的城市也在商務部門設立了具有發展會展職能的處室,推進該城市的會展工作。二是自2005年之后,中心城市紛紛開始大型會展場館建設。目前國內二線以上的會展城市基本已經完成大型場館建設,為大型展會提供了發展空間。三是由省一級人民政府主辦,由政府強力推動的大型綜合展會紛紛登臺亮相。
政府展具有較明顯的中國展覽市場發展特點
王欣結合成都的實際,談了他關于政府類展會的轉型與探索的理解。王欣提到,政府類展會耗用了更多的行政資源和財政資金,體現了更多的政府意志和辦展目的。政府類展覽具有比較明顯的中國展覽市場發展特點,是中國展覽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發揮展覽促進貿易成交、搭建合作平臺,拉動消費增長、推動對外開放、提升城市影響等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欣認為對中國這樣一個展覽行業起步較晚的市場,政府類展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對迅速壯大展覽經濟、形成品牌展會發揮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中國優質的展覽品牌很多都脫胎于計劃經濟年代的訂貨會、展銷會,它們的前身都是典型的政府類展會,包括廣交會、全國糖酒會等等,到今天它們在各自行業的展覽價值依然很難被民營或者外資類展覽所取代。
例如,今年3月在成都舉辦的第96屆全國糖酒會中心展場面積11萬平米,共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2900家參展企業。場外面積超過20萬平米,參展企業7000家。展會吸引外地客商30萬人次,貿易成交額超過200億元,拉動成都服務業增收20億元。每年春季在成都舉辦的全國糖酒會仍然是中國酒類食品行業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展覽。
要正視政府展會存在的主要問題
王欣表示,政府類展會在中國展覽業發展進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對存在的不符合展覽自身發展規律的問題,應當加以重視和關注。王欣認為部分政府類展會有如下問題:一是沒有以參展商為導向,而是以政府領導意志為導向,存在重形式、輕服務的傾向;二是執行主體行政化色彩強烈,習慣用行政組織模式運行展覽,忽視展覽自身發展規律,導致展覽專業化程度較低,信息化建設服務水平較弱;三是部分展覽甚至由行政部門作為承辦主體,“運動員”和“裁判員”的角色重合,陷入行政項目組織模式,組展機構人員身兼數職,變動隨意,展覽資源無法接續沉淀,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為完成政府部門目標,采取免費贈送展位、補貼展位專修等方式進行組展,造成不公平競爭,擾亂正常的展覽秩序;五是嚴重忽視組織專業觀眾,重組展、輕招商,展覽質量和效果不佳,引發對政府類展會的詬病等等。核心問題還是一條:既違背了展覽自身的發展規律,也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針對上述問題,王欣表示,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需要政府退出直接對經濟資源的分配,要讓市場這只手更好地動起來。
如何推動政府類展會轉型升級
王欣表示,在政府類展會轉型升級的進程中,城市會展主管部門需要轉變職能,加強引導,退出展會經營,增加服務供給。王欣提到,去年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共承接了98個展會,其中非政府類展會數量占比超過90%。成都正在通過管理服務和政策杠桿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核心是組展商隊伍,增加成都展會的綜合競爭能力。王欣認為,要推動政府類展會轉型升級,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培育市場主體,增強競爭實力。一、大力培育本地組展企業。組展企業是會展產業鏈的龍頭,組展企業強則會展經濟強,組展企業弱則會展經濟弱。二、著力通過合資合作壯大本地組展企業實力。三、通過政策扶持推進展會國際化。
優化會展環境,規范市場秩序。一、優化政務服務。 例如成都以“一站式、專業化、人性化”為內涵,以“服務企業、服務產業、服務城市”為外延的成都會展服務模式。二、規范市場秩序。三、推動行業標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