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校園招聘季,會展專業的學生們除了考研和出國,不是忙著就業實習,就是在準備著精美的簡歷。不幸的是,在各類現場招聘會或是網站招聘上,與會展工作相關崗位的招聘信息無不折射出會展專業的無奈。
一、會展專業學生社會形象的無奈
會展是一個行業,會展教育面向的是行業發展。從常理上說,會展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要去會展相關的企業或者企業中與會展有關的職位工作。但尷尬的是,會展企業在招聘時,卻很少對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提出要求。
下文圖表所示的是部分會展相關崗位的工作職責和任職要求。這些只是眾多會展企業中有關業務的一些崗位。
從這些崗位的任職資格看,絕大多數職位要求有三類:學歷、經驗和能力。而對于專業知識或者說對應聘者專業所學的是什么專業并沒有要求。
企業是務實的,他們知道如何配置資源能達到效率最好。會展企業不刻意招聘會展專業的學生,可能的原因有四種:其一,不知道國內還有會展這個專業。這個原因站不住腳,中國的會展教育已經十多年,這些會展公司的管理層一定或多或少會關心產業的人力資源供給發展。其二,會展專業學生的供給不足以支撐行業的發展,企業招聘不到足夠的會展專業畢業生,只好放寬專業的條件。這個原因也不成立,大量的會展專業學生畢業后并沒有從事會展。其三,會展企業認為會展專業知識可以在實踐中學習,會展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在會展業工作中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其四,有可能是會展公司本身發展歷史的原因,對員工的專業不做要求。從筆者調研的會展公司看,從事會展業務的人,無論是高層還是基層,其專業簡直是五花八門。有學歷史的,有學社會學的,有學機械的,有學金融的,有學計算機的,有學外語的,有學旅游管理的,有學國際貿易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會展公司或者活動相關公司并不清楚會展專業的學生在學校學了什么,會做什么,能做什么。
我們知道一些設立時間較早的專業,由于時間的沉淀,在社會中早已經形成了一些社會認知。從偏重個體技能的“空乘”“星級酒店管理”,到知識技能要求比較高“會計”“統計”,這些專業都有明確的定位和產業需求。
目前,會展教育常提出要有特色。有些學校偏重展覽展示,有些學校偏重設計,有些學校偏重市場營銷,有些學校偏重活動策劃,這些都非常好。不過筆者認為,最需要解決的是會展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的特色問題。如果會展專業缺少辨識度,會展專業存在的必要性就值得考慮了。
二、專業知識與共同知識的辨析
會展的工作崗位一般綜合性比較強,需要的技能比較多。一個合格的會展從業者其知識結構從人際溝通到市場營銷到財務分析到產業經濟再到展示設計等等都要有所涉及。一個專業的從業者需要具備綜合的素質,這是學界和業界的共同認識。但是,如果因為會展知識的過于龐雜而否定會展專業的專業性,不僅不利于會展行業的知識積累,也不利于會展專業教育的發展。
一個專業能否被業界認知和接受,與其工作崗 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可替代性有關。如“法律”“財務”“醫學”等文科專業和一些理工科專業,其可替代性相對而言比較少。而“旅游管理”“市場營銷”等文科專業,其對應的工作崗位的知識替代性比較強,無法構成“專業壁壘”,也會面臨與會展專業學生同樣的問題。
這是知識在社會群體中的分布造成的。知識在社會群體中不是均勻分布的。只有少部分人掌握的知識是專業知識,而大部分人所掌握的知識是共同知識。專業的知識在社會活動中相對而言運用比較少,與日常生活相距較遠,只是在相對較少的工作中才會用到。而共同知識與日常生活比較密切,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積累。
在工作崗位中,如果需要的專業知識比較多,則是專業崗位。而如果所需的共同知識比較多,則是通用崗位。這兩種崗位之間的區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將隨著知識在社會中的分布變化而變化。如三四十年前的司機,是一個技術崗位,而如今只能是一個通用的崗位,因為開車的知識技能已經普遍化。專業崗位對應的專業知識由于只是少數人掌握,所以可替代性不強,其對應的崗位有較高的進入壁壘。而通用崗位對應的是通用知識,是大多數人掌握的知識,其替代性比較強,進入壁壘相對比較低,也就是業界所說的“門檻低,誰都可以干”。
從目前的用人需求看來,會展產業的工作崗位屬于通用崗位的職業比較多。但是如果用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會展產業的崗位從通用崗位演化為專業崗位是有可能的。即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果擁有會展專業知識技能的會展企業效益好于擁有共同知識的會展企業,通過優勝劣汰的市場選擇,會展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就會逐漸被市場所接受。
三、提高會展專業的社會辨識度
作為個人或者單個企業,改變目前產業用人的環境和社會的知識分布是不可能的。通過提高會展專業的社會辨識度,從而推動會展崗位從通用崗位向專業崗位演化是可以做的。
第一、重塑會展專業的內涵
現在看來“會展”這個詞制約了產業的發展,也影響了會展教育的發展。在大眾認知中,“會展”只是與“會議和展覽”有關。而實上,“會”與“展”只是會展關注的一個領域而已。真正的“會展”是在一定的資源約束下,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有大量人群聚集一次性非生產性活動。與“會展”對應的是“生產性活動”和“連續性活動”。會展活動的“一次性”“非生產性”是其特點,是其有別于其他生產生活活動的本質。會展產業就是提供這類活動的企業集合,會展專業就是培養一次性非生產性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運營人才的專業。簡而言之,“有活動,找會展”。
如果會展專業的內涵能被社會所認知,則無論是否是會展企業,只要其崗位涉及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運營,才會想到會展專業。
第二、加強核心能力的培養
一個行業一定有特有的氣質和形象才能被社會所熟知,一個專業一定有其核心的能力才能被產業所認可。會展專業的核心能力,不僅僅對應于會展相關崗位的任職要求,同時也是區分于其他專業的標志,并且這種核心的能力必須要業界所認知和認可。會展專業的核心能力就是項目從投標(立項)到項目結束的全項目的管理能力,這是區分會展專業與其他專業的顯著標志。
第三、適當的行業從業壁壘
必須樹立行業規范,建立行業認可的會展人才評定標準才能更好地積累行業知識,促進會展人才的職業化學習,推動會展崗位的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