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要做成“有趣的靈魂”才好
發布時間:2018-07-02 更新時間:2018-07-02 作者:北京北辰時代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 唐雪 點擊次數:6152
去年10月,結合“智慧場館”的打造,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曾考慮建設“2045未來館”。2045年是Kurzweil預言的奇點降臨之年,是時代周刊預言的人類永生之年,也是NASA預言的人類殖民木衛四之年。“2045未來館”則希望通過承接各類科技活動、融合高端前沿的景觀元素,讓人們感同身受這串數字的神秘魅力。起初,筆者的同事們對這一天馬行空的想法還持保留態度,直至最近,一場年輕人的盛會徹底顛覆了所有人的想象。
5月25日至27日,為期3天的2050大會在杭州云棲小鎮舉辦。100場青年團聚、100場新生論壇、10000平方米探索展區,這場屬于全球年輕人的狂歡在瞬間引爆社交網絡。從前沿科技到新媒體營銷,從逐日晨跑到星空露營,你無法揣測年輕人還會有什么奇思妙想等待“破繭成蝶”。基于此,筆者不禁聯想到兩個問題。
一是會展業已然步入變革時代了嗎?造物節、未來生活節、沒想到未來城等活動激起全民狂歡,沖擊著傳統會展的邊界。越來越多不按常理出牌的活動有了自己的受眾群,并將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貫穿多樣玩法。諸多跨界企業涉足會展業,不禁引發筆者思考:未來的活動還需遵循傳統的套路模板?2050大會或許已告訴我們答案。這場沒有主辦方、沒有指導單位,完全依靠志愿者形式呈現的活動,卻吸引了全球兩萬余名青年參會者,并收獲輿論的一致好評。上至世界五百強企業CEO,下至普通院校學生,都以滿腔的熱情與無限的創造力無償地投入整場活動的運營籌備之中。這其中,必然有不同尋常的共鳴點,才能讓不同行業、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志愿者與參會者齊聚一堂。這種共鳴可能是科技力量,可能是共通理想,也可能是某種情懷,這些基于活動內容而產生的情感,為受眾與活動平添更多連接的觸角。也正是這些源自活動本體,超出活動本體的情感觸角,賦予了活動價值與靈魂。
另一個是會展如何才能觸發粉絲經濟?傳統印象中,會展活動必須要舉辦多屆以上才能圈定特定受眾,輸出持續影響力。那么,首次舉辦的2050大會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粉絲?筆者分析認為,有三點原因:其一,大IP。鑒于發起人王堅博士的感召力與充足資源,以及“年輕人因科技而團聚”的Slogan,讓許多年輕人抱著“朝圣”的心態前赴后繼、奔走體驗。從入口處巨大的“2050”景觀裝置,到各個青年領軍人物主講的主題論壇,再到滿是太陽能無人機、兩棲飛機、RLV-T系列火箭的空天夢幻展區。置身現場便令人拋去了“旁觀者”的身份標簽,步入有科技范兒年輕人的行列。其二,圈層營銷。目前,世界上50%的人口都在30歲以下,Z世代已經成為市場的主力軍。曾有香港商業大亨表示,年輕人集中的地方是市中心,并將坪效極高的商業中心新辟空間用作年輕人的商業孵化,以此來尋求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新商業形式。又如騰訊、第一財經近期頻出Z世代報告,2050大會精準的市場定位與圈層推廣,使其更具年輕活力。其三,社群融合。誠如由線上走向線下的新零售,社群與體驗成為新一代的關鍵詞。發掘具有新鮮感的話題,探尋特定受眾的情感觸動點,激發特定團體的團聚力量,更能引起活動的共鳴與感召力。
“2050”雖遠,但未來仿佛已觸手可及。未來已來,就讓志同道合的會展人擁有更多奇思妙想,讓尋求創新思變的會展業擁有更有趣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