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智能會展在2019年應用場景的發展
發布時間:2019-04-23 更新時間:2019-04-23 作者:道同共創(北京)科技公司CEO 周景龍 點擊次數:75584
當下,人工智能成為各級領導及各行各業、學界等關注的重點。今年兩會期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第三次重點提及了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傳統產業智能升級也被重點提及。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會展業也必將與人工智能技術融合,筆者判斷,2019年將是人工智能應用于會展業的落地之年,智能會展也將從概念展示階段進入落地應用階段。
筆者判斷的依據是,隨著騰訊、阿里、華為、百度、科大訊飛、獵豹移動等一批巨頭的智能技術已初步成型,并開始介入會展業的各種場景,滿足會展項目中所產生的新需求。與此同時,創新型會展機構、企業勇于采取新科技、新模式進行業務拓展,這將會促進會展項目在未來的3至5年內形成快速分化,拉開距離。
如此,2019年,哪些會展場景將會被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技術所改變呢?在這里,筆者總結出十大智能會展應用場景:
一是會展注冊。人臉識別用于會議和展覽注冊、簽到、門禁,是最為成熟并將廣泛應用的場景。目前已有數十家從事會議展覽的信息化公司都是從這一場景切入的,因此技術也最為成熟。2008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二維碼技術應用于各展會注冊簽到。到了2019年,越來越多的會議、展覽組織者采用人臉識別和二維碼技術來結合使用。
二是攝影攝像。基于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會展智能影像應用,近兩年發展得非常成熟,開始在會展業發力。
三是客服中心。此前,用于觀眾邀約的呼叫中心在會展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今后,客服中心將會融入智能語音等技術以及大數據技術,讓服務更加精準,且能避免對觀眾和來賓的騷擾而影響展會品牌形象。
四是展位導航。現階段,新建展館的規模越來越大,在十幾萬平方米乃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展會中找到意向合作伙伴,沒有室內的導航定位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待2019年部分新展館將室內定位開放體系建立起來,運用室內導航的技術,為與會者帶來便利。當前,一些有實力的會展項目以及政府資金支持的大型會展已經開始使用這項技術。
五是展臺接待。企業參展無非是希望找到潛在的合作伙伴,因此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化技術如何使展臺獲得意向合作伙伴,并且提升展臺參觀者的體驗是十分重要的。筆者預測,今年會有眾多智能方案落地,幫助企業區分有效觀眾和無效觀眾,增強企業的參展效果。應用這種技術,才會使展會實效性越來越大,才能留住參展企業,展會價值才能不斷提升。
六是觀展助理。在參觀大型展會時,每個觀眾都希望隨身有一個助理來告訴自己應該參觀哪些展臺、參加哪些會議、看哪些產品,智能科技可以讓手機或機器人成為與會者的智能觀展助理。2019年,通過小程序或APP實現智能助理的功能,將會在越來越多注重觀眾體驗的創新會展項目中得到應用。
七是會議速記。智能語音技術的發展將迅速替代會議產業速記員這一工作崗位,相信目前智能手機非常普遍的語音輸入已經讓人們很容易理解這個場景。
八是同傳翻譯。會議的中英文智能翻譯近兩年也廣泛出現在各個科技型的會議論壇中,雖然效果還不令人十分滿意,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效果會越來越好。翻譯機、翻譯筆、翻譯棒等個人翻譯設備在展覽中也能夠起到與國外企業輔助翻譯交流的作用。
九是餐飲酒店。隨著消費升級,很多人到一個地方參加會議展覽,希望能夠享受當地的美食和性價比較高、舒適且環境獨特的商旅酒店。會展主辦方在關注會展業務的同時,如何提升與會來賓以及參會者體驗也將變得非常重要。基于數據智能的商旅開放平臺,可以使主辦者提升來賓的商旅體驗變得容易很多,并且能夠形成“會展+”周邊多贏的商業生態。
十是智會管理。以上各場景,對大多數會展人來說并不陌生。然而,真正的智能會展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平臺基礎,沒有云計算和大數據的能力,也就談不上智慧會展或智能會展。作為會展業主導的主辦機構和會展場館目前具備云計算能力的并不多,僅僅追求以上單個場景的實現,實際上還是在作秀。只有打通以上各個場景,打破數據孤島,形成統一的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的智能會展管理體系,才會真正達到提高效率、提升體驗和價值的智能會展階段。
在前不久閉幕的CHIC2019上,雖然主辦方采用了多家服務機構,但是從觀眾注冊、門禁入場、會議現場引流、展會App信息引導、會展活動現場志愿者管理等,實現了基于云和大數據多平臺打通,初步形成實時運營管理的智能會展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