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筆者開始研究全球經濟形勢,尤其是關注黑天鵝可能出現的機會。三年來,實際發生的事完全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如筆者所預言,美國危機過后,歐洲陷入更加嚴重的國家財政危機,其客觀反映的效果遠比人們想象之外,歐盟的問題是結構性的,統一的歐元卻缺乏統一的政治實體支撐,同床異夢的故事幾乎日日發生,美國袖手旁觀、強如德、法還可以維持多久?有人預測歐元可能會崩潰,筆者倒覺得憑歐洲人的智慧倒不至于如此,但經濟繼續惡化,若干危機嚴重的國家迫于無奈退出歐元區倒是可以預見得到的,尤其是國際貨幣組織介入,其辣手摧花手段,在97年泰國危機時人們已領教過。
作為市場參與者、也作為宏觀經濟觀察者,可以肯定地,也是不能回避的現實是:未來2-3年不要(千萬不要)對歐、美市場有所期望。而作為會展工作者,我們能做的事是盡量吸收歐、美企業參與中國市場的活動,這是我們對歐、美也是對世界經濟所盡的一分力。
關注中國更加重要
人們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兩種,一種是順勢思維,另一種是逆勢思維,就我國經濟形勢而言,順勢思維者往往將希望寄托在往日的輝煌中,尤其是對歐、美的期盼,對以往出口業績的懷念。總希望留住30年來中國制造的成就。這種思維方式在歐、美金融危機下,已經過時或者說不合潮流。
筆者更加推祟逆向思維。2007年與廣交會理事長
有關中國制造,我想在這里多講幾句,大部份國家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黃金期是30年(例如四小龍),由于進入壁壘低,產品毛利率不高,必須依靠大量廉價勞動力。如今情況有變,勞動成本30年來上升30%,產品價格不升反降,很難維持中國制造的長期發展,現在臺灣與南韓已轉向高科技、新加坡與香港轉向金融與服務業。如今南韓只有8%人口從事農業、臺灣6%、中國卻有43%。因此,中國制造還需延續一段時間,等待企業轉型及農業人口的減少。近期,富士康事件以及本田汽車工人罷工是對中國制造的廉價勞工提出重要警示。
影響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與內需。如今形勢有變,出口下滑,此狀況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反而有利,我們可以優化投資策略,同時促使在擴大內需方面下功夫。出口的下滑反而可以讓我們在產品原創和中國品牌方面努力,只要全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經過優化三駕馬車,中國經濟必然會在新的高度平臺向前推進。大趨勢如此,在近20-30年內是不會逆轉的。有人說中國崛起,也有人預計若干年后中國將超過美國,這都是多余的話。我們期盼的是中國扎扎實實地成長,老百姓的的確確生活水平在提高,全社會安安穩穩地和藹相處,中國人以文明態度與世界各民族成良朋益友,那么我們世世代代就可以安居樂業了。此情此景不是夢想,而是不久的將來可以實現的。
筆者呼吁我國會展界要更多地關注中國,關注中國的事業、關注老百姓的需要,我們的工作方向應該是配合投資產業的市場需要;為擴大內需大策略提供服務;以及為提高出口產品升級鳴啰開道。中國會展業發展30年了,成績有目共睹,但問題也不少,是否在現階段應該提倡展會精益求精、搛棄粗制濫造、提倡引領潮流、反對為偽、假、劣產品開路。
盡管我們經濟發展會遇到各種不同困難,但是繼續高速發展是大勢所趨,至少還有20年的陽光,會展業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自身得到成長也是當然的趨勢。中國市場之龐大、前景之美好是當前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比擬的,因此中國會展經營者更加要有足夠的信心展望與經營。在這方面,筆者建議研究會要加強對會展工作者的培訓、用現代的理論武裝我們的隊伍、促進我國會展業向優化的道路發展。
關注亞洲、關注近鄰
多年以來,我國會展界的目光都在關注歐、美市場,無論出展與來展都是如此。
筆者想提醒的是經過金融風暴洗牌之后,更值得關注的市場發展是以中國為龍頭的亞洲地區。
無疑,從經濟規模及市場需求看,亞洲還不如歐、美。但歐、美的衰退已成趨勢,亞洲的全面崛起也成氣候。中國、印度不用多講,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經濟都有長足增長,即使是菲律賓新總統上任后也在好轉中。從我國出口的市場看,歐、美衰退,亞洲卻在增長。對于日、韓反而有些戒心,韓國因政治形勢時而明朗時而存在變量。日本經濟多少有些令人擔心,筆者擔心繼美國、歐洲之后,日本會否發生金融危機?(此預言,也請拭目以待。)
不管怎么說,整個亞洲地區總體是向上的。作為會展工作者必須關注這個市場,對于中國品牌出行亞洲參展也許可以獲得意外的效果。而亞洲各國想在中國市場分一杯羹的意向也相當明確。
筆者在此文中強調亞洲市場的重要性也許不在今天,但方向是正確的,未來是明朗的。美洲、歐洲及亞洲在未來的經濟互動中將是鼎足而立。美國奧巴馬政府也己悄悄地將重點放在亞洲。
金融危機還在深化
任何一個會展業的精明經營者,必然時刻關注著全球宏觀經濟的發展,經過三年觀察,美國在危機后采取寬松政策,政府全面介入(美國向來鼓吹的自由市場經濟,如今不得不政府大舉參與,是否也是一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乎?);歐洲各國向來實行的是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體系(德國的會展公司哪一家不是有政府背景?)。目前歐盟形勢還不明朗,各自為政危害貨幣的統一,目前危機還在進一步深化,我國外匯管理局一句:還要持有歐元(目前持有相當于6,300億美元),馬上振奮全球股市大升(28/5),可見歐洲多么希望中國的支持(注意美國是不希望歐洲強大的),但是歐洲的經濟估計還要三年療傷。至于全球另一個經濟體日本,金融方面正在積聚危機的信號,有待鳩山政府如何應對(不幸,文章未發,鳩山已下臺),處理不好也許明年會爆破。
三大經濟體系同病又不相憐,動蕩在所難免,這叫我們怎能不關注近鄰、不關注自己呢?所以我說會展界要為我國的投資作貢獻、為擴大內需作貢獻、為中國品牌的建設和優質出口作貢獻。
有關全球經濟危機的系列文章,自07年起至今已陸續寫了四篇,本文作為終結篇。如沒特殊事態發生,這組文章希望伴隨危機的過去而完結。筆者實在不希望再有機會是寫危機了,那畢竟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