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行業是一個非常誘人的行業。據權威部門統計,截止2004年底,培訓業的產值已達2000億的規模,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而行業利潤甚至已接近1000億元。隨著會展業的快速發展,給會展培訓行業也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不過,目前,國內各種培訓機構、研究機構及政府機構都開始開辦了會展培訓,從會展專業研修會、高級培訓班到領導干部學習班,從大專學歷到本科、研究生學歷,從企業認證到協會到國際認證,從市內培訓到國內再到國外考察學習,費用也從幾百到近萬元不等,真可謂是全方位關注著會展培訓這個市場。無論是學習還是培訓,無非都是為產業的發展培育人才,本無可厚非,但縱觀近幾年的中國會展教育培訓市場,令我們更多的是需要一場反思,會展教育培訓市場的“繁榮”后面已隱藏著行業的深層危機!
危機一:人云亦云,培訓課程缺乏創新
會展業是一個宣揚、倡導創新最積極的行業,因此培訓課程的設計和方式也要適時的進行調整更新,但會展培訓市場跟風現象極其普遍,課程內容同質化傾向異常嚴重。大家都在講策劃,講營銷,講管理,各培訓機構走“模仿”路線:模仿課程,模仿內容,模仿案例故事……。沒有創新就不會有核心競爭力。由于課程缺乏創新,大家就都在證書的所謂權威性這條窄路和價格上死拼,這個是某個局發證,那個又是某個協會發證的。證書和價格戰打得轟轟烈烈,好不熱鬧。實質上,會展培訓的定位模糊,導致沒有形成品牌特色,而這種人為制造的繁榮假象,更讓人云里霧里,難以看清培訓證書的廬山真面目。反過來,進一步降低了會展培訓在消費者心中的信譽和美譽度。
危機二:魚龍混雜,優秀講師鳳毛麟角
優秀會展專業教師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會展培訓市場發展的瓶頸。由于進入門檻很低,講師隊伍魚龍混雜:有專 家 教授、資深經理人,也有海外人士;懂理論的可以講,有實踐的可以講;成功的可以講,失敗的也可以講。在沒有評判標準的前提下,很多培訓機構就把邀請到的“老總”作為賣點,以提升其專業性,但老總們終究不是教師,零星個人實戰的講授不能代替專業系統的培訓。而還有一些講師只有空洞的理論,缺乏實戰經驗。因課程內容很難有的放矢,所講的內容與實際操作相差甚遠,被學員請下臺的尷尬現象時有耳聞。這樣下去,長此以往怎么能讓會展培訓市場成熟呢?
危機三:墨守成規,運作模式原始單調
培訓界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培訓機構再進行專業培訓時候,而自身的提高卻很小,如給別人講會展營銷,自己的課程銷售又不理想;教別人怎么管理項目,自己的培訓項目都管不好。90%的培訓公司沒有戰略規劃,95%的公司沒有系統的營銷方式,大多數還停留在推銷的方式,沒有用營銷的方式做市場,常用的業務手段還是以做廣告、打電話、發傳真郵件等簡單方式為主,比較好一點的機構懂得用說明會的方式去開拓市場。
培訓的贏利模式也非常有限,主要就是培訓公開課和企業內訓兩種方式。而事實上,如果跳出培訓行業看,可以實現贏利的模式遠不止這兩種,可以借鑒娛樂產業的經營方式多方面贏利。培訓可以推出課程,也可以推出書籍、C D、軟件等衍生產品。
危機四:鼠目寸光,沒有長遠戰略
目前,市場上有長遠發展眼光的會展培訓機構并不多。首先表現在人才隊伍的培養上,對自身人才的培養重視不夠。某種意義上,培訓招生也是一次招會招展的過程,提高員工素質和技能,將直接決定培訓招生的效果。而很多培訓機構自己員工的培訓基本沒什么,以為自己開的一些課程讓員工去聽聽就是培訓,其實這樣的方式沒有系統性、針對性,很難有什么效果。
此外,在品牌建設方面,也缺少長遠意識。一個好的會展培訓機構一定要有打造會展品牌培訓的意識,會展培訓不是一個簡單商品的購買而是一個服務的過程,它需要一個從市場到銷售、師資、后續的教務、教學的團隊共同去完成,而培訓講師是培訓機構重要必備的件,由于大多數會展培訓機構和講師經常是一種松散關系,這樣無法在整個培訓項目中通過經常性的信息溝通,保持緊密合作,來共同設計培訓課程,提升培訓效果。
危機五: 相互孤立,培訓與企業管理脫節
實際效果始終是評判會展培訓質量的重要標準。目前會展企業在參加一些會展培訓后,反映出的效果卻總是覺得不理想,培訓行業整體受到企業的質疑。一個根本的原因就是將培訓和企業實踐項目經營和管理相互孤立,這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會展企業的培訓意識有問題,關鍵還是要住會展培訓機構自身找問題。
一次會展培訓如果要看到有效的培訓效果,在培訓的內容上應該有觀念、方法、流程三個核心內容;在培訓的管理上應該有培訓、執行、輔導和監督四個核心內容,只有將這七方面完美結合起來,培訓效果才會大幅度提高,它對企業的價值就會真正體現出來。
危機六:監管缺位,“繁榮”背后有隱憂
傳統行業都會有很清晰的主管部門,但會展培訓市場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政府管理部門。雖說這種“無限行為”推動了會展培訓表面的繁榮,但也為會展培訓業持續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很多培訓機構各自為政、各立山頭,涌出無數個培訓班和培訓證書,沒有被廣泛深入認同的“行規”,只能導致培訓無序的泛濫,行業標準和行業自律機制根本無從談起。
國內還沒有設立會展培訓行業準入制度,就像沒有設立會展企業資質標準一樣,任何人都可以開一家咨詢公司做培訓業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顯針對培訓行業的法律法規,沒有法律法規大家就不知道操作的底限在哪里。所以未來的會展培訓必須由政府來主導,媒體來監督,企業來參與。要有一個權威的行業組織對外發話,對培訓消費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