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華民族的百年企盼,是國家的一件大事。奧運會的籌辦,為加快北京乃至全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伴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奧運經濟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本文對近年來北京奧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簡要回顧并提出未來展望。
一、奧運經濟的內涵及對舉辦地的影響
一般認為,奧運經濟[1]是指奧運會舉辦前后一定時期內,所發生的與奧運會舉辦有聯系的,具有經濟效果或經濟價值指向的各種活動。奧運經濟對經濟的助推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從初期的總需求刺激到后期的供給驅動。總需求刺激表現為直接推動,包括投資、消費和政府支出以及凈出口等方面。供給驅動影響主要是增強供給要素,包括企業品牌提升、國際形象改善、經濟基礎完善帶來的效率提高以及推進新興產業成長等方面。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傳導路徑實現,一是產業間的傳導,二是地區間的傳導。產業間傳導是指因滿足奧運會需求而引發的上 下游關聯產業發展的過程;地區間傳導是指奧運經濟從舉辦地向國內其他地區輻射的過程。
通過分析不同城市舉辦奧運會的歷史,我們從中得出基本結論:奧運會對于舉辦國尤其是舉辦城市的經濟會產生重大拉動作用,奧運籌辦期間各舉辦國經濟都處于景氣高位,尤其是在奧運舉辦前兩年達到高峰(見表1)。同時,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奧運經濟的影響。以1988年韓國奧運會為例,奧運為韓國建筑業、制造業和第三產業分別創造了21億美元、22億美元和13億美元的產值,經濟增長率從漢城奧運會召開前的11.1%、召開當年的10.6%到召開后一年的6.7%,可以說奧運帶動了一輪經濟景氣,對于韓國國民經濟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
表1: 奧運前后舉辦國GDP增長變化
歷屆奧運會 |
舉辦國GDP增長(%) |
前一年 |
舉辦當年 |
后一年 |
1964年第18屆東京奧運會
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
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
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
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
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 |
10.5
11.1
2.5
2.5
4.4
4.6 |
13.1
10.6
0.9
3.7
3.3
4.7 |
5.2
6.7
-1.3
4.5
2.2
3.7 |
北京奧運經濟具有奧運經濟的一般特征,同時,北京特定的發展階段、城市性質和資源優勢,賦予北京奧運經濟新的獨特魅力。突出表現在:一是北京奧運經濟與首都經濟緊密相聯?!靶卤本?、新奧運”戰略構想成為近年來貫穿首都發展的一條主線,奧運經濟成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北京市緊緊抓住奧運機遇,形成了“以奧運促發展、以發展助奧運”的良好局面。二是推動奧運經濟發展的模式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主要是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建立社會化的投融資機制,對奧運資源進行有效開發,最大限度地獲取奧運經濟效益。比如,進行奧運場館建設中,政府投資只是其中一部分,社會投資占到了投資總量的一半以上。這種模式既保證了奧運會的順利籌辦,又有利推動了首都經濟的發展。三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貫穿奧運經濟工作的全過程。這三大理念不僅是籌辦奧運的理念,而且是奧運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和目標,進而對首都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影響是廣泛的,從不同時段看,對經濟的影響作用主要表現為(見表2):
1、前奧運時期(奧運申辦成功—2007年)。奧運經濟影響表現為新增奧運投資的經濟拉動作用。主要集中在奧運場館和相關設施建設、交通環境改善以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并通過傳導和輻射效應波及上下游關聯產業和國內其他地區。這部分經濟影響是整個奧運經濟增長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階段。
2、奧運時期(2008年)。奧運經濟的影響表現為外部有效需求增加帶動經濟發展。主要指奧運舉辦期間因客流大幅上升而使得消費出現集聚效應,并由此引發各項經濟、消費活動持續增長。這些額外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業、郵電業、衛生體育業、社會服務業、商業、餐飲業、教育、文化娛樂業等領域。
3、后奧運時期(2009-2010年或更長時間)。奧運經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因舉辦奧運會引起知名度提升,推動對外經濟交往擴大和后續經濟持續發展。主要以奧運產業的后續發展、場館設施的運營、品牌及無形資產的持續開發等為主。
表2 不同時期奧運經濟對北京經濟發展影響
|
收益 |
成本 |
奧運會前 |
基礎設施
交通環境改善
推動產業發展
奧運市場開發 |
投資支出
動作成本預算(包括籌辦成本)
機會成本 |
奧運會中 |
旅游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奧運會直接收入 |
與奧運會相關的運作支出
城市擁塞
機會成本 |
奧運會后 |
奧運產業后續發展
場館及基礎設施運營
對外交往擴大 |
場館及基礎設施維護
機會成本 |
二、奧運經濟對北京發展產生強大帶動作用
(一)過去五年對北京發展的推動作用
北京籌辦2008年奧運會以來,奧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奧運經濟成為助推首都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1、帶動首都經濟快速發展。奧運會的籌備,通過影響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首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據北京市統計局資料顯示,2002年至2006年的五年間,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發展成效最好的時期之一。全市經濟年均增速12.1%,比1997年至2001年平均增速提高1.3個百分點。200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870.3億元,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計算)達到6331美元,是2001年的1.9倍,提前兩年實現北京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人均GDP達到6000美元的目標。這既是首都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表現,奧運經濟也發揮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北京市統計局預測[3],舉辦2008年奧運會,每年的經濟增長產生超過2%的拉升作用,并使全市經濟在近10年中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相關數據顯示,奧運經濟將為中國帶來超過3萬億元的龐大商機,形成巨大的奧運經濟產業鏈,從而拉動整體經濟的增長。
在奧運因素帶動下,全市需求結構不斷改善,消費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投資、消費雙雙突破3000億元,2006年分別達到3371.5億元和3275.2億元,分別相當于2001年的2.2倍和1.8倍。五年來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4228.9億元,年均增長17.4%,是“八五”、“九五”時期投資總和的1.8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累計達14938.1億元,年均增速達12%,相當于“九五”時期的2.2倍,特別文化、旅游、體育、通訊等與奧運帶動性強的消費增長迅猛。比如,接待入境旅游者從2001年的285.8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390.3萬人。隨著奧運會的臨近,投資和消費的快速增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發呈現出強勁的趨勢。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奧運經濟發展為首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新的動力。在第一產業保持穩定發展的同時,第二產業受到直接有力的拉動,第三產業增長速度、規模、總量以及占GDP的比重得到顯著提升,產業結構實現跨越式升級。2006年,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0%。奧運直接拉動建筑業、通訊設備、交通運輸、旅游會展等相關產業發展,同時有力促進了金融保險、信息傳輸、商務服務、文化創意等加快發展,推動形成北京市新的支柱產業(見表3)。
表3:主要部門的增加值比重 (單位: %)
行 業 |
“十五“期間平均增速 |
占GDP比重(%) |
|
2004 |
2005 |
2006 |
建筑業 |
8.1 |
4.9 |
4.7 |
4.7 |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
5.8 |
5.9 |
5.9 |
5.8 |
|
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 |
18.3 |
7.4 |
8.5 |
8.7 |
|
批發和零售貿易業 |
11.3 |
9.7 |
9.5 |
9.6 |
|
金融業 |
11.6 |
11.8 |
12.1 |
12.4 |
|
房地產業 |
18.2 |
7.2 |
6.6 |
7.1 |
|
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
13.4 |
4.6 |
5.0 |
5.3 |
|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與地質勘察業 |
15.9 |
4.6 |
5.0 |
5.4 |
|
住宿和餐飲業 |
11.6 |
2.7 |
2.6 |
2.8 |
|
文化、體育和娛樂業 |
9.1 |
2.3 |
2.5 |
2.4 |
|
|
|
|
|
|
|
|
3、擴大了城市開放和國際交流合作。籌辦奧運以來,北京的對外合作迅速發展。2006年北京地區進出口總額達到1581.8億美元,是2001年的3.1倍;實際利用外資總額比前五年增長近50%。年入境旅游者增長了100多萬人。每年北京科博會上關于奧運的引進項目逐年增加。與此同時,科技、教育、文化、體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樹立了首都現代化國際城市的新形象。
4、推動市民生活持續改善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奧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創業和就業機會,進而推動了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過去五年,全市年均新增就業人員62萬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建筑、高新技術、現代制造、社會服務等行業,對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轉業、失業人員再就業及吸納新生勞動力起到重要作用。在城市發展方面,通過籌辦奧運會,城市的運行管理、綜合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環境建設方面,通過大力實施“綠色奧運”,2006年北京市藍天數占全年總天數的66%,比2000年提高17.6個百分點,空氣質量連續8年得到改善。
?。ǘ?007年北京奧運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期
2007年是奧運會籌辦工作的決戰之年。由于前期投入的蓄力爆發、設施建設的最后攻堅和商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奧運經濟進入加速期和爆發期,繼續保持強勁發展勢頭。2007年上半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64.3億元,同比增長12.1%,第三產業比重達到72.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近一個百分點,奧運經濟效益在北京經濟發展中正在逐步顯現。
一是奧運投資帶動作用繼續加大。2007年,奧運場館工程建設進入決戰階段,政府投資主要集中力量確保奧運相關工程建設[4]。截至目前,奧運工程建設進展良好。上半年,奧運及相關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5.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3%,其中,場館建設完成19.4億元,相關設施完成35.9億元。全市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09億元,增長31.9%,對全社會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4.9%。在奧運場館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推動下,北京市的城市基礎設施狀況持續改善,帶動相關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對于提升經濟總量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作用。上半年,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含房地產開發)1228.9億元,增長16.5%,增幅高于全市投資平均增速1.6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分別完成投資241.1億元、33.5億元和46.7億元,分別增長51.9%、39.7%和69.9%。
二是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助推北京經濟發展模式出現重要轉變。2007年,北京市緊緊圍繞綠色奧運理念,積極發展高端產業,加快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行業,認真落實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任務,初步形成了低消耗、低排放增長模式。2006年,北京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25%,2007年上半年,能耗指標繼續保持下降勢頭,在全國保持領先水平。積極落實科技奧運理念,在籌辦奧運中自主創新水平得到不斷提升。為使科技奧運理念變為現實,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后,科技部啟動實施了 “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 6年來共安排支持項目超過1209個,總投入31.95億元,其中財政投入9.31億元,參與的科技人員超過3.5萬人。截至目前,項目(課題)國內外專利申請數量已超過320項,授權專利逾180項,為推動首都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在北京奧運場館尤其是11個新建場館建設中,從結構設計到新型材料、從施工工藝到質量檢驗標準等各個方面,許多關鍵技術都來自主創新。 奧運經濟為北京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推動經濟發展模式發生重要轉變,同時也為未來北京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是奧運市場開發效果顯著。北京奧運會市場開發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為舉辦奧運會籌措資金、物資及相關服務;二是促進國內外企業的發展。2007年奧運市場開發工作繼續深入開展。到目前為止,北京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已基本完成,包括12家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在內,共有56家國內外企業為北京奧運會提供了贊助。聯想集團是第一家加入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計劃的中國企業。2004年以來,聯想品牌的總體認知度從62%提高到了68%,美譽度從53%提高到了62%。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的實施,進一步提高了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為贊助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市場氛圍。
四是奧運產業快速發展。伴隨著奧運會的臨近,與奧運直接相關的旅游、文化體育等奧運產業逐步成為首都經濟的支柱產業。北京奧運功能區建設全面啟動。作為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之一的奧林匹克中心區正處于全面建設階段,以傳統服務業為主,體育休閑、文化、奧運旅游、會展演出等高端奧運經濟業態已顯雛形。
三、2008年北京奧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
2008年是北京奧運會舉辦之年,由于來自國內外旅游人數的大量增加,將出現客流、物流與信息流的集聚,從而出現典型的消費高峰效應,奧運經濟發展前景良好。
1、北京奧運直接收入豐厚。根據北京奧運會組委會的財政預算,主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將會有16.25億美元的預算收入,支出約為16.09億美元,收支相抵后可盈利1600萬美元(約1.2億元人民幣),這將是奧運會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這其中,奧運電視轉播權收入成為奧運收入的主要部分,北京奧運會將從奧運會轉播收入中得到8.33億美元的分成。
2、持續的市場開發效益明顯。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是僅次于電視傳播收入的一筆收入來源,這筆收益最初預算是4億美元,由于企業參與熱情高漲,市場開發超過預期,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收入有望超過悉尼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將超過20億美元。尤其是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奧運產品也將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青睞,奧運商品市場蘊含巨大商機,包括奧運會吉祥物、奧運特許紀念品等在內的各類奧運產品銷售商機無限。同時,奧運廣告開發、彩票銷售等也會帶來不菲的收入。
3、奧運旅游收入將實現大幅增長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旅游觀光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奧運經濟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2008年,旅游消費將達到頂峰,幾乎是奧運前期和后期的之和。同時,旅游消費將會帶動商業、餐飲住宿、社會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北京奧運會期間,約10500名運動員和4000名殘疾人運動員將參加比賽,前來報道奧運會的注冊媒體記者將達2萬多名,非注冊媒體記者上萬名,前來參加奧運會的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各國首腦政要和贊助商也將有2萬多人。根據歷屆奧運會經驗,這些人員在參與和觀看北京奧運會的同時,必將順訪北京周邊的旅游景點和全國其他著名的旅游勝地,從而帶來旅游收入的增長。據預測,2008年北京將接待海外游客460萬至480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48億至49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1.01億至1.02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430億至1490億元。
4、奧運會后北京經濟將實現平穩發展。在日本東京奧運會和韓國漢城奧運會結束后,日本和韓國的經濟相繼持續高速發展。2008年奧運會后,北京經濟走勢將會如何呢?我們認為,北京將會實現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北京目前正處于大發展時期,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勢頭,即使在奧運會結束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由于奧運會提升了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知名度,使舉辦城市的經濟規模和軟、硬件基礎設施躍上新的臺階,再加上奧運籌辦期間形成了寶貴的奧運精神、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這一切都為北京市的后續經濟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當然,借鑒歷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經驗教訓,奧運會后為避免發生可能存在的“低谷效應”。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著手研究奧運場館的賽后利用,充分發揮奧運所形成的場館、設施和人才優勢,統籌謀劃奧運資源的深度挖掘、開發和利用。二是要合理引導投資,繼續推動重大公共設施建設,盡快全面啟動通州、順義、亦莊重點新城建設。三是要保持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的良好勢頭,改善消費環境,積極引導消費。四是大力發展體育、會展、旅游、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點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