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廣州國際會展中心的落成,打破了多年來“一館獨大”的局面,在全面提升廣州會展水平和檔次的同時,也將帶來服務、品牌、題材的新一輪更激烈的競爭。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是目前亞洲最大、世界第二大會展中心,僅次于德國的漢諾威展覽中心。深圳市模力時代會議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分析指出,會展中心的建成啟用將為廣州會展業迎來“第二春”,同時也會改變會展業的格局。
吸引更多國際大展
在新會展中心建成之前,廣州市只有一個主要展覽場館----廣交會展館,這幾年雖然新增加了錦漢、東寶、國際貿易大廈等展館,但場地遠遠滿足不了會展業發展的需求。據廣交會展場經營部的有關負責人介紹,廣交會展館每年除4月、10月是春秋兩季廣交會,1、2月春節是展覽淡季外,其它時間的排期都很滿,場地供不應求。一些境外展覽公司、國際大集團想進來辦展,也沒有檔期。新展館的建成無疑大大緩解了廣州市展覽場地不足的尷尬。光亞展覽公司CEO潘文波說,會展業要與國際接軌,硬件非常重要,現在的會展中心能容納五六百個攤位,5個展覽廳連在一塊,很有氣勢。有實力的公司愿意花錢到這樣的展館辦展,這對展覽項目特別是有一定規模的大展會有提升品位的作用,這將會吸引更多的國際大展來廣州辦展。
競爭格局初步形成
廣州市的展覽場地一直是廣交會展館一統天下,上一定規模的展覽都是在那里舉辦。而此種情況在北京、上海是不存在的,這些城市都有好幾個展館。廣交會展館也因這獨有的優勢做出了不俗的業績:今年1萬m2以上的展覽達26個,個展平均面積也由1999年的6000m2提升至2002年的12300m2,在全國各大展館中一枝獨秀,并且還出現一批2萬-6萬m2的超大型展覽,規模在全國乃至亞洲地區排名第一,在世界范圍內也進入三甲。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全國5萬m2以上的展覽每年僅15個左右,廣交會展館就擁有5個。
新展館的啟用,必定會與原有展館形成競爭,包括價格、服務等方面。業界人士一致認為這是好事,因為有競爭才會進步,可以推動廣州會展業的發展。
廣東國際貿易展覽公司總經理、廣東會展協會副會長鄭子華表示,新展館建成以后會有競爭,這個競爭是需要的。現在我們就可以看到廣州有一個展館和有幾個展館的情況是不同的,新展館的出現對廣交會的管理是一個沖擊,他們需要考慮怎樣做好增值服務。鄭子華還主張,新舊展館最好是不同的經營主體,這樣更加有利于競爭。
重復辦展可能加劇
雖說有競爭就會提高服務,但也有業內人士擔心,正因為廣州市有展館唯一性的特點,才使廣州有條件對展覽題材進行篩選,扶持了一批品牌展,如廣東省美容美發協會舉辦一年兩屆的“美博會”為亞洲第一,廣州光亞展覽公司舉辦的“照明展”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照明展等。新館建成后可能會出現兩個展館所承接的展覽題材重復,重復辦展的現象會更加嚴重,對現有的展題造成沖擊。
廣東振威國展展覽公司總經理張學山認為,兩個展館對廣東會展業的提升有促進作用,但肯定會出現更多展覽題材的重復,展覽公司新一輪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這對一些正在培育過程中的展覽是不利的。他舉例說,振威目前正在培育乳制品展,如果在兩個展館出現同題材展覽,肯定會對振威有沖擊,雖然他自信能辦好,但畢竟市場容量有限。
經營主體仍未確定
雖然許多展覽公司看好新會展中心場地,想將大展遷移至琶洲,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會展中心的經營權仍未確定,無經營主體與展覽公司簽約。其實這對會展中心是個不小的損失,因此展覽公司希望經營主體能盡快定下來,以便操作。
盡管目前中國會展業的發展現狀與自身的大國地位和資源條件極不相稱,但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會展業將贏得眾多發展的契機。概括而言,中國會展業在未來發展中將呈現以下八大趨勢。
產業化趨勢
全面對接,產業互動
會展經濟在我國作為一個新興的經濟形式已經日益顯現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會展經濟所具備的產業化特征也日益明顯,主要表現在會展經濟的產業內涵不斷延伸、會展經濟產業效益快速增長和會展經濟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國外會展經濟發達的國家,會展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大致為0.2%,而目前我國該比重僅為0.004%。有關專家預測,到201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0.1%,屆時我國會展經濟將發展到相當規模。
國際化趨勢
宏觀調控,擴展競爭
對于眾多國外展覽公司來說,我國會展業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隨著服務貿易準入壁壘的取消,使他們進入中國會展市場的渠道更加暢通,并使國內會展市場競爭日趨國際化發展。另外,入世能給國內會展業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辦展技術。面臨入世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會展界應做好兩方面的準備,即對內抓緊制定行業法規,對外盡快熟悉國際規則。
法制化趨勢
健全法規,規范市場
與國際會展業的蓬勃發展相比,我國會展業的法制進程卻十分緩慢,尚處于初級階段。我國會展的現行立法,包括關于會展審批管理的規定、關于舉辦者主體資格的規定、關于展品進出關、運輸等的規定及(地方政府規定。隨著會展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會展業的法制化發展趨勢會更加明顯,會展法制體系會逐漸健全,以規范會展市場秩序,創造會展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集團化趨勢
渠道多樣,優勢互補
集團化是國內各個產業部門急需解決的共同問題,它是伴隨市場競爭而產生的一種企業經營戰略。我國會展行業的集團化可以分三步走:一是采取橫向聯合、縱向聯合、跨行業合作等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組建會展集團;二是開展品牌競爭;三是實行海外擴張。
品牌化趨勢
規模導向,品牌支撐
國內已初步涌現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會展企業或展會,如北京國際會展中心、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等。然而與德國、法國等國家的國際性會展公司或展覽會相比,無論在品牌的知曉度上,還是在品牌的無形價值或擴張程度上,均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會展業的品牌化應主要圍繞三個內容來進行,即培育品牌展會、建設會展名城和扶持領導企業。
專業化趨勢
專業定位,專業運作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會展業追求的都是綜合化,強調小而全,并希望以此吸引更多層次、更多類型的參展商,結果造成展覽會特色不鮮明、規模普遍小、吸引力不強。近幾年來,國內會展界已在這方面做了大量有意義的探索:一是展會內容的專題化。二是場館功能的主導化。除了會議或展覽需要有明確的定位外,場館也應該有比較清晰的主導功能定位。在會展發達國家,一些國際性的品牌展會總是固定在某個或幾個場館舉行,這樣既便于會展公司和場館擁有者之間開展長期合作,又有利于培育會展品牌,我國會展企業應吸取其中的成功經驗。三是活動組織的專業化。
生態化趨勢
綠色理念,潛力無限
中國會展業的生態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注重場館的生態化設計。在興建會展場館時將從會展場館選址、建筑材料選擇到內部功能分區,突出生態化的特色。(2)大力倡導綠色營銷理念。在組織整體促銷或展會主辦者在對外宣傳招徠時,都將更加強調自身的生態特色和環保理念。(3)強化環境保護意識。注重節能降耗和三廢處理,在布展用品的選用上也應做到易回收的材料優先。(4)以環保為主題的展覽會將備受歡迎。
多元化趨勢
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從整體上看,世界會展業正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具體包括產品類型的多行業化、活動內容的多樣化和經營領域的多元化。中國會展企業應根據當地的產業經濟基礎和自身的辦展實力,積極開發新的專業性展會。其次,會展形式正在從傳統的靜態陳列轉向融商務洽談、展會參觀、旅游觀光、文化娛樂等于項目于一體,這是全球會展業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