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會議產業發展歷程與美國會議產業在國際會議產業中的地位
現代會議產業的端倪出現于19世紀晚期的北美地區。美國是第一個認識到“會議”能夠為舉辦城市和舉辦地帶來潛在經濟利益的國家。自從1896年美國第一個會議局——底特律會議局(CB)成立以來,會議產業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與相關機構的重視并逐步發展起來,在國際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縱觀國際會議產業發展的歷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世紀末到二戰結束為醞釀時期。這一時期,北美地區很多城市成立了自己的會議局,與會議產業相關的一些國際行業組織也在這一階段相繼成立,比如國際協會聯合會(UIA)于 1907年成立、國際會議局協會(IACB)于1914年成立等。但總的來說,這一階段國際會議產業的運行體系尚未健全。
第二階段——從二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為快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國際會議產業相關行業組織全面發展起來,發達國家以城市為基礎的會議產業運行模式逐漸成熟,會議產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開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充當重要角色。這一時期成立的國際會議產業相關行業組織有數十個之多,知名的主要有:1949年成立的會議產業理事會(CIC,前身為The Convention Liaison Council)、1957年成立的專業會議管理協會(PCMA)、1963年成立的國際會議協會(ICCA)、1968年成立的國際專業會議組織者協會(IAPCO)、1972年成立的會議專業人員國際組織(MPI)以及1973年成立的國際獎勵旅游管理者協會(SITE)等。這一時期國際會議產業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
第三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為全面發展時期。1981年亞洲會議與旅游局協會(AACVB)的成立,標志著亞洲會議產業的興起以及國際會議產業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全面發展。亞洲國家最先發展會議產業的是日本、新加坡、韓國以及中國的香港等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城市,中國大陸地區會議產業起步較晚,大約從21世紀初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開始,到目前為止大約十年左右的時間。中國會議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升,中國會議產業在國際會議產業發展中所占地位必將越來越重要。但從目前全球會議產業發展情況看,美國會議產業在國際會議產業總體發展中仍然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會議產業的發展歷程表明,無論是在萌芽時期,還是在后來的快速發展、全面發展階段,美國會議產業始終引領著國際會議產業發展的潮流。
另外,從會議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及會議產業對于展覽業、旅游業的推動方面分析,美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國家。雖然會議產業作為一種產業形態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但從活動的形態、目的與作用等方面看,會議又與旅游、展覽密不可分。因此,會議產業會因為國家及城市產業結構特點等方面的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比如,德國是世界頭號展覽強國,因此德國的會議產業從屬于展覽業的特點比較明顯;新加坡是一個知名的旅游城市,會議與旅游結合得更緊一些。從可借鑒性角度分析,美國會議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其對展覽、旅游發展的促進作用,對于我國會議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再加上美國會議產業的基礎條件與我國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人口規模、國土面積、國內市場、產業結構等因素,因此,研究美國會議產業對于剛剛起步的中國會議產業來說,意義更為重大。
二、美國會議產業經濟影響力報告摘要
美國會議產業理事會(CIC)是美國會議產業界最為知名的行業組織之一。該組織每5年發布一次的《美國會議產業影響力報告》,是美國會議產業界最權威的行業報告。本文將CIC所做的《2011美國會議產業經濟影響力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1、會議產業對美國經濟的直接貢獻
◎美國2009年會議產業直接支出為2630億美元。
◎在會議產業直接支出的2630億美元當中,與旅行、旅游有關的開支占43%。
◎會議產業提供直接工作崗位170萬個,間接工作崗位630萬個。
◎對GDP的貢獻額為1060億美元。
◎帶來聯邦稅收143億美元,州與地方稅收113億美元。
◎會議產業為旅游業貢獻了1130億美元,約占旅游業總收入的16%。
◎參會代表的機票支出占航空運輸業營業收入9%。
2、會議產業的總量、住宿量及參會代表數量
◎美國2009年共有2.05億人次參加了180萬個各類會議、展覽、獎勵活動等。
◎在180萬個會議當中,130萬個為企業或商務型會議。
◎85%的會議是在具有住宿功能的設施中舉行的。
◎180萬個會議共產生了2.5億間夜的客房需求。
◎在2.05億人次的參會者當中,1.17億人次旅行50英里以上參會或在會議地點住宿;0.8億人次參會者的旅行距離少于50英里或不過夜;其中500萬人次為國際參會者。
◎在2.05億人次的參會者當中,1.62億人次為會議代表,0.18億人次為參展商,0.25億人次為其它類型的參會者,包括會議組織者、工作人員、媒體等。
3、直接花費分類
◎在2630億美元的直接花費當中,1510億美元為會議策劃與會議組織相關花費。
◎在2630億美元的直接花費當中,113億美元為旅行與旅游相關花費。
◎會議、展覽參與者在參會方面的花費為145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46%)為注冊費用,住宿費用(17%)和餐飲費用(13%)。其它為支持產業相關花費,包括交通(9%)、零售(3%)、休閑娛樂(3%)、汽車租賃(3%)以及市內交通(1%)等。
三、美國會議產業的主要特點
1、會議類型的構成
美國會議產業按照會議類型劃分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類是一般性會議,即Meeting,包括企業會議、協會類機構舉辦的中小型會議等;第二類是Convention,主要指的是大型會議,每年或者是每2、3年定期舉辦的年會,主辦者通常是協會類的組織,往往帶有展覽,規模比較大;第三類是Incentive,主要是指獎勵會議、活動、旅游。
美國的年會(Convention)在會議市場上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美國《會議》雜志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協會機構舉辦年會類會議1.37萬個,參會總人數達到1970萬,總花費是304億美元,每個會議的平均參會人數是1438人。
2、會議管理促進機構與接待服務體系
會議目的地城市。美國各大城市都設有會議與旅游局(CVB),主要負責該城市作為會議及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推廣及協調服務工作,特別強調為“年會”服務。以芝加哥為例,芝加哥是美國協會類、企業類會議的首選目的地城市之一。芝加哥會議及旅游局(CCVB)可以為會議策劃者提供非常專業的服務,其中之一是會議策劃者可以在指定的18位會議專家中選擇一位為其服務,官方網站上有這18位專家的照片及工作經歷、擅長領域等簡單介紹。對于一些特別重要的會議,芝加哥市政府還通過“市長歡迎計劃”等特殊服務,讓會議代表感覺親切、感到受到重視。
根據芝加哥會議與旅游局(CCTB)提供的數據,2009年,芝加哥接待各類游客3700萬人,其中會議旅游者960萬人,占游客總人數的26%;各類游客共支出102億美元,為城市增加稅收5.87億美元,提供工作崗位12.5萬個;在102億美元的支出總額中,會展商務客人支出47億美元,占支出總額的46%。
會議場所。美國舉辦會議的場所包括會展中心(Convention Centers)、會議中心(Conference Centers)、酒店(Hotels)、度假村(Resorts)、郵輪(Cruises)等。會展中心是接待大型會議的場所。2009年,北美地區擁有各類會展中心設施569個,大部分為會議展覽兼容型設施。接待小型會議的專業設施被稱為“會議中心”,數量也有300多家。此外就是多用途的酒店、度假村等。會展中心設施通常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其投資主體主要是當地政府。根據美國會議產業理事會(CIC)發布的數據,美國酒店業總收入中會議收入所占比例達到36%(2004),比我國大約高出9個百分點(2008)。
會議服務。除了層次齊全、設施完善的會議接待設施之外,美國各主要會議旅游城市都有較為完備的會議服務體系,包括會議技術與設備、搭建與裝飾、現場管理與服務、會議附加活動策劃與組織等。在構建完善的服務體系方面,會議與旅游局發揮了很好的培育和支持作用,功不可沒。
3、專業會議組織者
美國的專業會議組織者(PCO)的核心工作內容是會議管理、會址選擇和會議執行。美國PCO的主要特點有:
◎專業人才多,能力過硬。高端會議專業人才可以深入到會議組織機構內部,為其提供會議管理、策劃、運作等方面的咨詢。
◎技術手段先進。技術手段包括會議管理、注冊管理、現場管理、意見搜集與反饋等。
◎資源豐富。會議資源包括各類會議場所、區域性的會議服務機構(DMC)等。
◎執行力強。美國專業會議組織者(PCO)的自身實力和執行力都很強,排名前三的PCO分別是Experient、HelmsBriscoe和ConferenceDirect。
4、會議與展覽的融合
美國會展業具有高度融合的特點。美國舉辦的年會、大會(Convention)就是會議與展覽融合的典型代表。美國的年會、大會數量多、規模大、消費額高、影響力強,而且絕大多數附帶不同規模的展覽活動。美國年會、大會的直接收入占整個會議產業收入總額的三分之一左右。
美國的年會與大會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鏈,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一是行業協會,如會議產業理事會(CIC)、專業會議管理協會(PCMA);二是專門的會議公司,負責年會與大會的策劃、運作;三是專業會議場所,即“會展中心”等。
中國與美國會議產業在基本特點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中國會議產業中會議與展覽融合將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
5、會議產業支持系統
美國會議產業擁有一個完善的支持體系,主要組成部分包括:專業協會。美國有會議相關協會數十個,服務對象各有不同,包括會議產業、會議策劃者、會議目的地、會議場所、會議公司、演講人等,幾乎囊括了會議產業的所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會議相關協會所做的專業認證得到了國際范圍的認可,如會議產業理事會(CIC)的“會議專業人員認證”(Certified Meeting Professional,CMP );會議專業人員國際組織(MPI)的“會議經理認證”(Certified Meeting Manager,CMM)等。
專業媒體。美國的會議專業雜志有二十多種,內容涵蓋了會議產業的方方面面。教育、研究、咨詢等。美國會議產業還擁有比較完善的會議專業教育、培訓、研究、咨詢等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