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會項目的創意來源于人們對于社會經濟信息的感知,而人們將感知的信息轉化為具體的展覽會項目創意,在思維上是有方法可循的。也就是說,從感知到的信息轉化成具體的展覽會項目創意,對于具有展覽從業經歷且展覽會項目策劃經驗的人來講,其構思的創意不會是漫無邊際的,通常是會依循一定的規律。
為方便討論展覽會項目創意產生的方法,我們將討論對象集中于展覽會新項目。這樣做的理由是:在絕大多數展覽業從業者看來,展覽會的項目創意主要是針對新項目的。對于學習者而言,新項目從創意到立項操作可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過程,了解這個過程有利于全面掌握展覽會策劃工作的流程及相關知識和技能。
什么是展覽會的新項目?答案是以前沒有、現在才有的展覽會,即前所未有的展覽會。
但前所未有的展覽會不能一概而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加以區別,即:
展覽業前所未有的項目,屬于行業性創新項目;
某地展覽業前所未有的項目,屬于地域性創新項目;
展覽會主辦方前所未有的項目;屬于主辦方創新項目。
以下我們分別了解這三個層次的展覽會項目創新:
1. 什么是行業性的創新項目?
展覽業的新項目是指全行業首創的項目。一般認為,在國際展覽市場比較成熟的今天,在展覽業創立前所未有的展覽會項目的市場空間十分有限。但由于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總會產生新的領域適合展覽業進入。展覽業進入這些新領域就有可能創立前所未有的展覽會項目。如:阿里巴巴公司創辦于2009年的“網貨交易展覽會”,中國商務部和北京市政府聯合創辦于2012年的“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京交會”)”,均屬國際展覽業首創。前者具體為在“淘寶”、“天貓”電子商務網路平臺上快消品經銷商(即網商)及其供貨商提供服務,是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產物,后者為中外服務貿易的供應商和需求者提供服務,是服務貿易行業發展的產物。
2. 什么是地域性的創新項目?
由于國際和國內展覽市場發展的不平衡,展覽會項目的地域性創新仍然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從國際看,歐美展覽市場發育充分,展覽會項目資源幾近發掘殆盡,新項目難以創立;而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展覽市場發育水平相對偏低,有市場空間可以容納新的展覽會項目。如,“馬業與馬術運動用品展覽會”在德國、美國、澳大利亞已辦多年,是成熟展會項目,但在中國前所未有。好博塔蘇斯展覽公司于2007年創辦于上海的“中國馬展”(2010年移址北京),就是填補中國展覽市場空白的新項目。
從國內看,東部地區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以下簡稱“北上廣”)三大城市展覽市場的發育比較充分,展覽會項目資源漸呈稀缺態勢,創立新項目已經越來越困難;而東部地區其它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展覽市場發育滯后,新的展覽會項目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可以發展。通常的情況是,某主題的展覽會在“北上廣”成為氣候的三五年后,往往會在其它大城市陸續出現。如,“醫療器械展覽會”于1995-2000年期間在“北上廣”形成影響,2000年前后同題材展覽會在其它省會城市紛紛舉辦。到2010年,全國“醫療器械展覽會”數量達70個以上,多數分布在 “北上廣”以外的城市。
3. 什么是主辦方的創新項目?
主辦方的創新是行業性或地域性展覽會創新的動力與基礎。沒有主辦方的創新,就不可能有行業性或地域性展覽會的新項目。換言之,任何行業性或地域性展覽會新項目的創立并經營成功,都是主辦方苦心創意策劃、精心組織實施的結果。
然而,主辦方較為多見的創新還有一種情況:主辦方為爭奪市場而創立的新項目。這種新創的項目對于主辦方自身而言,只是某種意義上的前所未有。如,“禮品展覽會”在上海有兩個展覽會(舉辦展館不在一起),分別由上海雅輝展覽有限公司(與中國日用小商品協會聯手于2002年創辦)和上海世界貿易商城公司(與全國工商聯禮品業商會聯手于2007年創辦)舉辦多年。但2011年中英合資的勵展華博展覽公司在上海又辦了一個“禮品展覽會”。請注意,勵展華博展覽公司是中國最大規模“禮品展覽會”(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主辦方,其在深圳創辦“禮品展覽會”已逾20年。該公司將“禮品展覽會”復制到上海(同時復制地方的還有成都),是其充分利用客戶資源的地域創新項目。但對于上海雅輝展覽有限公司和上海世界貿易商城公司來講,這將是同題材展覽會在上海市場展開的新一輪競爭(競爭對手原來只有兩家,2011年起就成了三家)。
主辦方為爭奪市場而創立展覽會新項目,有時可能是多個主辦方各自在不同的區域市場上創立題材相同的展覽會新項目,如2005年前后,北京雅森國際展覽公司、廣州九州傳媒廣告公司和鄭州宏達集團公司分別在北京、廣州和鄭州三地各自創辦“汽車用品展覽會”(也有稱“汽車后市場展覽會”)。由于三個展覽會不在同一城市舉辦,且舉辦時間彼此間隔在三個月以上,所以相互之間雖有競爭但并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