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已經結束,又到了盤點一年情況的時節。這一年對于中國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個“多事之秋”。因為各種困難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一個接著一個。有人曾把展覽業比作經濟形勢的“風向標”、“晴雨表”、“溫度計”,但對種這種“標”、“表”、“計”的“反應”則需要進行具體的、深入的、分別的對照和研究。
1.冰雪地震災害對相關地區展覽業僅是有限的影響
2008年初發生在我國南方多個省區的冰雪災害對生產、交通、電力和人民生活帶來很大的損失和困難。特別是臨近春節,致使大批需要返鄉的民工無法乘車回家,社會反響顯得很大。這是我國在剛剛進入2008年時就不得不面臨的一場嚴重自然災害。
但是,這場冰雪自然災害對相關地區的展覽業尚未帶來很大的損失。因為這一時期正值冬春季節,屬于展覽業的“清淡期”,各地基本上沒有重要的、大型的展會活動。從所了解的一些情況看,只是有些展館(譬如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的屋頂由于積雪厚重造成一些變形損害;一些觀賞樹木被冰凍雨雪壓倒折斷;個別供電設施線路受到一些損毀破壞;展覽場館的道路交通出現一些阻斷與障礙等。不過從總體上觀察,這些損失和影響都是比較有限的。
其后的重大災害就是5、12四川汶川大地震。這場災害影響范圍內的展覽城市主要是成都和西安。但所幸都沒有對展館建筑和配套設施造成直接的破壞。由于汶川大地震的震級、烈度很高,使震中地區人員、財產損失嚴重;全國人民都投入到救災的行動中。因此,成都、西安在5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展覽會項目全部中止。
接著又是從8月8日開始歷時近兩個月的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這一階段也都不適合舉辦展會項目。所以,成都國際會展中心就在這段時間讓職工集體提前休假;西安國際會展中心也利用這段時間進行了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咨詢。客觀上避讓開了這段“有事時期”。
2.對廣交會等出口型展覽會的客商與會有較大影響
第104屆廣交會于2008年10月15日—11月6日在廣州琶洲廣交會展館舉行;有22341家境內外企業參展,比上屆增加3620家,增幅19%;展出面積、參展企業規模均創歷史新高。
但是,第104屆廣交會開幕之際也正值世界性金融海嘯愈演愈烈之時。這給廣交會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來自歐美發達國家的客商銳減。據統計,本屆廣交會到會境外采購商累計17.5萬人,出口成交額累計315.5億美元,分別比去年秋季第102屆廣交會客商減少1.4萬人,成交減少59億美元;比今年春季第103屆廣交會客商減少1.7萬人,成交減少66.8億美元。這種“雙下降”的情況此前只是在2003年“非典”時期出現過。
與此類似,2008年10月21—25日在義烏舉辦的國際小商品博覽會,也出現國內參展商增加,歐美采購商減少;亞非拉客商增長,總成交額基本持平的狀況。
正是由于我國已在多年前就已注意貫徹出口市場多元化的方針,強調外貿戰略的轉變。所以,在當前各出口型展洽會上各個參展單位都抓住機會努力成交,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增長訂單彌補歐美訂單的大量下降。
3.對我國中小企業赴海外參加展會促銷有相當影響
據了解,由中國貿促會負責匯總的我國經貿類出展項目,2007年為1334項,參展面積41.6萬平方米;2008年計劃為1554項,參展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參展企業2萬多家;并都呈逐年上升趨勢。主要出展的國家是:美國、德國、意大利、日本、法國、阿聯酋、越南、印尼、俄羅斯和馬來西亞;其參展面積占全部參展面積的七成以上。主要出展的商品是:機電產品(汽車配件、五金工具增長最快)、紡織服裝、家居用品、工藝禮品等。
一般來說,出展作為擴大出口的重要手段是與出口市場的大小、該國經濟的狀況、貿易政策的設定、參加展會的規模等情況密切相關的。從目前我國對外貿易的實際狀況看,美國、歐盟、日本仍是我國出口的最大國別和地區。但是,他們也正是當前被世界性金融經濟危機影響最大的。由此使得我國中小企業出口受到很大壓力。于是,這也反映到出國參展上來。
譬如,浙江省2008年計劃出展共約13000個展位,占全國4萬個展位的31%左右;但2009年的出展計劃已呈現出基本持平狀態。又譬如,我國最大的一般貿易出口城市寧波,2008年出展計劃攤位共約6000個,但2009年出展計劃也呈現出許多不確定狀態,當地中小企業參展積極性受到較大影響。
但也不是全都如此。譬如從組織機械產品出展“大戶”——中國貿促會機械行業分會的情況看,其常年的一些大客戶的出展計劃目前尚未受到太大干擾。
4.對國內企業參加境內大型定期專業展會無大影響
目前我國境內大型、定期、專業展覽會大多是那些以生產資料為主的國際性展覽會。從2008下半年的情況看,目前的經濟形勢還未對國內企業參加境內大型定期專業展會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
譬如,2008年10月9日至13日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新、老兩個展館同時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CIMES)”,展覽面積達到創紀錄的15萬平方米,參展國家和地區超過30個,參展企業有1600多個,參觀人數達到20萬人次,展會累計成交在10億元以上。從這個展覽會的情況看,國內機床工具市場供需亦然較好。
再譬如,2008年11月25日至28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Bauma China)”,展覽面積也達到創紀錄的21萬平方米,比上一屆激增45%,成為中國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該領域的重要展覽會。這個項目從2002年發展至今,緊隨著并且得益于中國經濟與建設形勢的發展。由于目前中國經濟在世界上仍然難得地保持著GDP近10%的發展速度,而且中國政府為擴大內需,又啟動了4萬億人民幣的建設投資計劃。所以,在該展覽會上我們也似乎很難看到經濟衰退的陰影。
5.對海外企業參加國內大型定期專業展會很小影響
這種情況實際是上一情況的另一種反映。正是因為在世界性經濟衰退過程中,中國經濟仍能夠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中國市場才更為世人所矚目。溫家寶總理曾說過,中國政府早在今年6月份的時候已經注意到經濟發展中的多種不確定因素,及時把握住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努力使國內經濟繼續朝著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有了這樣比較利好的經濟基本面,國內大型定期專業展會就能夠繼續發展并減少和克服了所受到的一些不利影響。
我們注意到,除了上述介紹的“第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和“上海舉辦的中國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設備博覽會”以外,從目前招展已經基本結束的2009年兩個展覽會項目看,情況也基本如此。
2009年4月將在北京新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和往屆一樣,繼續表現為攤位緊俏供不應求。其實,如果主辦方愿意使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舊兩個場地的話,也是可完全充滿的。只是主辦單位出于確保把此展會項目辦得更精、更好目標,才堅持只使用了新展館。
而“第十屆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及技術交流會(BICES)”將是2009年在新建成的北京九華山莊展覽中心舉行的首個也是最大的專業性展覽會。以前北京市缺乏室外面積足夠大的展場設施,以致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展覽及技術交流會”的發展。從2009年開始,這種局面終于可望改觀了。特別是據稱原來曾先后在北京、廣州舉辦各一次的、美國制造業協會(AEM)組織的“亞洲工程機械展覽會(CONEXPO ASIA)”也將聯合進來,由此可能出現北京和上海、單年和雙年各有一個大型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的格局。這對全國展覽業的發展與布局都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6.對政府主導型投資貿易科技展會項目有個別影響
我們且以08年下半年9月至11月大約60天內,在國內先后舉行的7個國家級別的展會項目為例進行一些分析。這7個展覽會是:2008年9月1日在沈陽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制造業博覽會”,9月2日在長春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東北亞投資貿易洽談會”,9月8日在廈門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10月12日在深圳舉辦的“第十屆中國高新技術產品交易會”,11月4日在珠海舉辦的“第七屆中國航空航天博覽會”、同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及11月5日在陜西楊陵舉辦的“楊陵農業博覽會”。
從以上這些大型政府主導型展會的情況反映看,都是很成功的;總體上也沒有顯現出什么負面的效應。譬如:在珠海航展上,中國支線飛機首次實現出口美國;在上海的中國工博會適逢第十屆,有25個國外代表團參展;楊陵農博會上更是創記錄地出現了來自世界27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
當然,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也必然對上述展會項目帶來個別性的影響與反映。譬如,在互聯網上,就有少數觀眾發表留言感嘆說:“今年深圳高交會的一些外國科技參展商可比上一屆遜色了呀”。
綜合進行分析,再從這些展會項目的政府主導性質看,以及從大多數展會所在城市的經濟地位看,我們也不難理解這些展會能夠取得成功的原因。
7.對重點調控的房地產和金融類展會項目產生影響
在我國經濟宏觀調控中,房地產業是重點,金融業是關鍵。從全國情況看,幾年來各城市的房地產的展覽會都比較多。金融類的展覽會則主要是在大城市舉辦以百姓理財為主要內容。
房地產展覽會與該行業的景氣程度密切相關。目前全國樓市清淡,觀望氣氛嚴重,買家基本處于持幣待購的狀態。于是在房展會、房交會上都明顯地表現出來。10月30日為期4天的北京秋季房展會在一片救市聲中拉開帷幕。結果是現場買的人少、看的人多,本地項目少、外地項目多。為避免過低成交量影響聲譽,房展會主辦方首次力推“團購”,但由于參與項目多以外地或遠郊區縣為主,購房者仍不為所動。值得注意的還有,來自美國次貸危機的銀行抵押拍賣房產也亮相于此次房展會。這似乎真在說明美國是把中國看作“解救”次貸危機的一個“救星”了。
但是,我國的樓市也是“政策市”。進入第四季度以后,國務院和一些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有利住房銷售的政策,也使得房展會的人氣開始旺了一些。于是在上海、廣州、南京、杭州、長沙、西安等一些城市的房展會上有所體現。
金融理財方面的展覽會以北京金融博覽會辦得歷史最久。2008年11月13日“第四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金博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該展覽會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是歷屆中最大的一次。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金融機構以及各種媒體都很重視這次在發生次貸危機、金融海嘯后在北京舉辦的金博會。但是由于目前股市低迷,使得觀眾少了許多,估計下降在四成左右。
8.對國內促銷為主的城市消費類展會項目沒有影響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我國正在積極擴大內需,增加國內市場的活力。其實這一方針已經提出近兩年了。2007年初,商務部就曾有意向舉辦一系列以促銷商品為主要目的的全國巡回展活動。而08年的經濟壓力使得貫徹這一方針更具緊迫性和針對性。
目前,商務部保留主辦名義的37個展覽會中,大約三分之一是與國內銷售有關的展覽會(譬如食品博覽會等)。特別是近兩年來,在一些中小城市中陸續舉辦過一些以促銷費為主要目的,以大型展銷、節慶廟會、娛樂聯歡為主要形式的活動,并逐漸活躍起來。這時的會展節慶活動已經不僅僅是被動地反映經濟情況的“風向標”,還能是積極促進經濟的發展的“助推器”了。
以促銷為主的城市消費類展會項目主要是汽車展。據了解,近年在全國舉辦的大大小小汽車展覽會年均近百個。除北京、上海、廣州三大汽車展以外,長春、大連、沈陽、哈爾濱、天津、濟南、杭州、合肥、長沙、成都、西安、鄭州、武漢、青島、寧波、廈門、南京、南寧、蘇州、重慶、昆明、呼和浩特、烏魯木齊等一批城市的汽車展項目都是面積在幾萬平方米,觀眾在十幾萬人。
最新報道的情況是,2008年11月18日開幕的廣州汽車展又創規模新高,面積增加了25%,新車型增加到100臺,與會觀眾非常踴躍。只是各展臺所配汽車模特的數量有所減少。這也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參展商節約開支的一種表現吧。
至于其他類型的展銷會,諸如:服裝展、家居展、家電展、食品展、旅游展、教育展、婚紗攝影展、鐘表眼鏡首飾展,以及書市、郵市、舊貨古玩市和日用品促銷會、節慶展銷會等,無疑也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平臺和手段。
譬如,2008年10月10日至13日在南昌舉辦的首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展位達1800多個,觀眾近19萬人,現場成交達3.6億元;簽約29億元。
再譬如,2008年10月底在鄭州舉辦的“中原商品交易會”上,也呈現出攤位爆滿,場面熱烈的情景。據統計,本屆鄭交會吸引了來自全國30多個城市(地區)的2000多家企業報名參展,其中廣州、西寧等4個城市政府組團參展,海口、烏魯木齊、昆明、寧波、南寧、邯鄲等13個友好城市組成代表團參展,參會人數達20多萬人次。 相較往屆,本次的專業特色更明顯了,除了普通商品區之外,還有房產展區,汽車展區。展商反映:“這樣的布局,不僅能吸引眾多散戶,也能吸引很多專業人士,展會辦得熱鬧而實在。”
同樣,據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報道,2008年11月初在廣東中山市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主辦的“國際食品經貿展覽會”吸引了較上屆多一倍的國外展商。因為外國展商看好的就是中國的消費市場。
而2008年11月10日在寧波閉幕的“中國食品博覽會”也是規模擴大,成交增長的態勢。為期四天的展會,有38萬人次參觀,成交額達80億元。其中國際展位超過3000個,各城市組團參展的數字超過50個。此外,2008年11月15日在杭州開幕的第二屆香港時尚商品展銷會市民前往參觀購物熱情也十分高漲。
2008年11月11日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還介紹了中國國際珠寶展覽會當天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的消息據了解,該展覽會面積3萬平方米,1500多個展位,有15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觀眾反響熱烈。節目指出,當前我國年珠寶消費量達1700億元。這說明中央主流媒體對這種消費類甚至屬于高檔消費類的展覽會持認可態度。
此外,我們還可以關注某些個別的、特殊的展覽會。據報道,2008年11月9日在廣州舉辦的“第六屆性文化節(展覽會)”,人頭攢動,購票踴躍;大量相關用品在現場即行售賣。通過這個展覽會也從一個側面收集到當前經濟、社會、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信息。
9.對國內二、三線城市一般性中小展會項目有所影響
當前經濟形勢對國內二、三線城市一般性中小展會項目還是有所影響的。2008年9月17日在濟南召開的會展業發展論壇上,濟南一些民營展覽公司就反映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的展會項目在招展方面出現困難。包括以往連續參展的一些企業都有縮小參展面積的趨勢,也有一定數量的企業開始考慮退展。
此外,10月中旬在廣東順德開幕的家電展,外商已經明顯減少;佛山陶博會比上一屆顯得冷清;中山燈具博覽會的參展企業從上一屆的515家減少為489家。青島市11月舉辦的紙業展覽會面積也有所下降。不過青島的情況是除了總體經濟形勢方面的原因外,更受奶業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因為當前乳品包裝用紙開始大減。
但從其他國內二三線城市展會總體情況看,只要是連續舉辦的展覽會,一般還沒出現因當前經濟形勢而使展會項目整體夭折的情況。
10.對新興發展的我國網絡型展覽會產生了有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曾多年醞釀的網絡型展覽會在今年有了明顯的進展。這是否與當前經濟形勢有直接關聯,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
譬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08年宣布開設網上世博會,并與世博各項實體建設項目同步進行。又譬如,杭州西湖博覽會08年10月辦到第九屆,并從這屆開始設立網上西博會。網上西博會開辦兩周來的日點擊量已超過5萬次。
至于在全國范圍內08年計劃開設網絡展覽會,建立虛擬展會平臺的展覽公司不在少數。譬如,杭州中博展覽公司就開設了“網上展覽會”的專門網站。著名的阿里巴巴網站從08年一月開始設立會展事業部,開辦會展專項服務,介入會展行業。其他一些大型門戶網站,諸如:搜狐、新浪、人民網等也都有會展專欄或頻道。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次經濟危機始于虛擬經濟和金融泡沫,是與IT技術介入金融領域而又管理監控不力有關系的。而虛擬展會在此時的興起以及由此會給會展經濟帶來哪些重要的,包括正面促進的和負面消極的影響,我們都要謹慎觀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