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接觸美國會議產業(meetings industry)的時候,對行業年會及其在會議市場中所占地位之高感到不太理解。會議市場中有那么多會議類型,為什么偏偏行業年會能夠獨占三成左右的市場份額?而且為什么“行業年會”還有一個專用單詞來表達——convention,這個單詞還成了美國會議產業的骨架——不僅各個城市的“CVB”(會議旅游局)用這個詞,遍及美國的五百多個會展中心(或譯成會議中心)——convention center用的也是這個詞?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步認識到了一個被稱作“年會”的會議,對于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而言具有多么重要的價值,也對美國會議市場的現狀多了一份理解。
一個典型的行業年會,像中國會議產業大會(CMIC),就是這個行業交流與互動的平臺。一個行業年會的參與度——包括產業鏈內的主要企業、主要機構、主要人物等,是衡量該年會品牌化和影響力程度的重要標尺。看看美國年會的案例就會發現,除了少數新興行業與領域之外,13000多個活躍在美國會議市場上的年會(一般為一年舉辦一屆,也有少量年會是兩年或三四年舉辦一屆的),都有著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成功運行的經驗,而且平均規模可以做到1400多人,甚至動輒上萬人。
年會運營是一種市場行為,需要參與者買單。那么,為什么人們愿意花錢來參加年會?他們都有哪些訴求?
行業年會是各種會議類型中綜合性最強的活動,包括全球性的與全國性的,可以有數百個不同類型的會議及活動組成——會議、展覽、洽談、酒會及宴會、頒獎典禮、演出、推介會、培訓、討論會、觀點分享會、閉門會、細分專業年會、考察及會后旅游等。除了形式多樣化之外,內容的展現也不拘一格,不僅是常規的演講、分享、討論、發布等,還有研究報告、數據分析、成果展示以及視頻、微電影等新的視聽表達方式。
CMIC也是按照這個思路開展工作的,只不過在內容和形式等各個方面,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活動規劃、流程設計以及內容、形式的多樣性,都是以參會者群體的需求為基礎來展開的。這個說起來比較容易,要做成大家喜歡的那種樣子,可就比較難了。從CMIC的運作情況看,下列幾個問題在運作過程中就顯得特別重要:
關于活動規劃
一般來看,一個典型的3000人的國際會議,會期3-4天,通常安排20-30項活動——包括綜合性的活動和細分群體的活動兩大類。實踐表明,這樣的總體安排既考慮到了與會者的共同需求,也讓細分群體相對滿意。CMIC的與會人數為2000多人,會期是2-2.5天,活動數量為12-15項。CMIC2016的活動數量與往年相比有所減少,這樣可以集中力量做好幾項重點活動。由于各種原因,國內行業年會的會期通常比國際上要短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時間,這就給組織方帶來了較大的挑戰——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同時滿足與會者群體的共性和個性兩個方面的需求。
流程的設計與控制
會議的流程設計既包括大會各項活動的先后次序與邏輯關系,也包括某項活動的具體展開方式、時間順序、節奏等。由于經驗等方面的原因,CMIC在這方面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比如活動之間的接續、對于活動時長及其效果的預估、演講人的素養及其時長控制、分會場與會人數的把握等。
會議的價值及其挖掘
作為一項綜合性的活動,會議組織方需要將會議價值的各個方面盡可能多地展示出來——學習、討論、觀點分享、社交、業務和激勵等。
學習
會議是成人學習的主要途徑——業界人士主要通過行業會議、培訓等獲取發展趨勢、熱點話題、行業挑戰與機遇等方面的信息以及專家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行業年會是行業新理念、新趨勢、新做法集中體現的舞臺。這些與會議的主題和內容有關,而主題和內容又與專家及演講人、研究報告、數據等密不可分。目前中國正處于社會變革的重要轉折時期,行業年會在這這個過程中能夠發揮的作用會更大。
討論
將工作中的一些思考、疑問帶到會議上,與同行進行討論,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過程。
觀點分享
觀點分享不僅有利于學習和討論,還能有效滿足人們潛意識中的分享欲望。爭取讓更多人在會議上分享自己的觀點,是會議策劃人必須要做好的一項工作。
社交
當線上信息互通變得越來越簡單的時候,線下活動的社交價值在持續提升。因此說,一個年會得到業界認可的程度,與該年會給人們帶來的社交價值成正比。
業務
產業鏈之間的信息互通與業務合作是年會平臺的基本目標之一。因此,做好業務對接工作,讓與會者有機會接觸更多有價值的客戶及合作伙伴,是年會成功的關鍵。近年來,CMIC一直在探索會獎旅游業務對接的方式,而且收效還不錯。
激勵
面對面會議是群體激勵的有效方式之一。先不說會議激勵在直銷公司運營中的重要意義,就說行業年會本身,通過高標準的演講人與有效的內容展現、靈活多變的形式、時尚的設計、嚴密的組織等,就可以激發更多的從業者熱愛這個行業,愿意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由此看來,處于社會、經濟、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要把一個行業的年會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需要不斷地對內容及其表現形式進行深入鉆研之外,還要不斷創新,吸納更多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觀念,讓與會者能夠持續地從會議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