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貿易報社和中國經濟網聯袂評選的“2016年會展業十大新聞”近日揭曉。阿里B2B聯手亞洲博聞研發O2O2O商貿平臺入選,實屬預料之中。UBM在亞洲范圍內覆蓋了20多種類型的150場展會。根據阿里戰略,將利用平臺數據打通展會資源,為參展商、采購商雙方從“被動等待”變為“主動出擊”提供可能。而O2O2O商貿平臺想要打造的是一個“線上線下線上”的交易閉環,將線上和線下的結合部分做得更好一些。
2016年12月,中國機械汽車展覽聯合會年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西麥克國際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力、阿里巴巴展會事業部高級專家、勵展博覽集團前總監鄧萌、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春杰等多位嘉賓就“O2O2O模式能否成為組展新模式”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2016年,可謂是會展O2O2O模式的元年,組展企業在這一模式的思考和行動,遠遠超出筆者的預估。總體來說,雖然組展商和互聯網企業都認為這一模式代表了未來趨勢,但在認知層面仍然存在一些差別。
首先,大型品牌組展企業認為,由互聯網企業所倡導的O2O2O模式更加適合外貿型展覽,而非內外貿通行。通常,一個大型品牌組展企業在其服務的垂直領域通過十數年的運營,無論是對行業的了解,還是在人脈資源、數據積累等方面早已具有獨特優勢。單從某一個垂直產業來說,這些品牌組展商擁有的各類有效數據、變現能力均不弱于綜合性互聯網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強調商業模式不同,大型組展商更加注重解決實際問題。這些實際問題目前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對展會的地面推廣渠道不能覆蓋到的全球采購商,互聯網企業是否能提供采購流量、提高貿易配對的效率。二是在部分受經濟制裁的國家和地區,互聯網企業能否提供非制裁品的交易協助。
其次,部分大型會展主辦方已開始自行搭建O2O2O模式。和互聯網企業相比,會展企業更愿意把O2O2O看成展前、展中、展后的閉環式服務。過去,傳統主辦方對展后的服務相對普遍比較缺乏,但O2O2O模式恰巧彌補了這一缺陷。
很多大型組展商早已不再滿足于僅提供展前預約,現場展示和貿易撮合服務,比我們想象的做的更多,他們能夠把海關、貨代、物流、中信保、銀行的服務與信息進行整合,建立基于真實交易數據的誠信評價與風險把控體系,建立統一的會展綜合服務平臺。這樣,不僅能夠為參展企業提供展示機會,而且能夠提供基于純信用訂單的融資服務。
對于部分中小企業自行建立海外銷售渠道困難的問題,組展企業也在積極提供基于“產品展示+倉儲物流送貨+全方位銷售金融服務”的立體會展綜合服務平臺,比如:建立大型物流分撥中心、海外運營中心、線下品牌體驗中心,與線上交易平臺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當然,組展商和互聯網企業也有很多一致的觀點,雙方均認為,在垂直行業的參展企業中,尤其是大中型展商企業,通常都已建有完整的全球貿易渠道體系,O2O2O模式對中小企業更具吸引力。在數據價值層面,部分組展商企業也開始認同,在大數據時代,過去展會收集的單一類別的客戶基本數據已經不再重要,會展企業需要向互聯網企業學習,重視對產業、行業、企業、觀眾等多方向,從企業基本數據、產品數據、市場數據、線上和線下行為數據、社交數據等多維度全量的數據整合分析應用能力的提升。
會展O2O2O是個新概念,或許代表了會展企業未來幾年的升級轉型趨勢,阿里和UBM提出了方向,會展業內也不乏創新先行者,讓我們共同期待最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