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一場主題為“多維視野下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眾多國內外知名文化產業學者、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圍繞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兩個議題,進行了深度解讀與經驗交流。
會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儲祥銀發表了題為《文化會展發展態勢及其經濟功能分析》的主題演講,重點從“文化與會展”“文化會展發展態勢”“文化會展的經濟功能”等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作為業內專家,儲祥銀對近年來的一些典型會展進行梳理,并解讀了會展對城市發展的重要影響,“通過最新技術、產品展示和最新思想理念、信息傳播與交流,促進商品、生產要素的跨國、跨區域流動與重新組合配置,促進最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和生產效率的提高,會展為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作出貢獻。”
他認為,會展活動對經濟的拉動不可忽視,通過舉辦會展,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環境改善、知名度提升、商品流通和優勢生產要素組合配置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影響效應。
根據儲祥銀給出的一組研究數據,2014年,全國共舉辦涉及文化的展會529場,展覽總面積736萬平方米;2015年,全國共舉辦文化類展會595場,展覽面積786萬平方米,展會數量比2014年增加12.48%,展覽面積比2014年增加6.79%;2016年,全國共舉辦文化類展會709場,展覽面積855萬平方米,展會數量比2015年增加19.16%,展覽面積比2015年增加8.78%。這意味著,過去三年,每年全國展會的數量增速都在提升。
除卻一些基本的展示形象、促進貿易、拉動旅游等功能,會展對城市發展功能也作出不可小覷的貢獻。用儲祥銀的分析來看,會展給城市發展帶來的積極影響包括“增加城市經濟總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升居民綜合素質,提高城市綜合形象;改善城市發展環境,帶動服務產業發展。”
儲祥銀認為,會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經濟的冷熱程度和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變化,“城市經濟總量、市場規模大,會展的規模就可能大;市經濟增長速度快,展會發展前景就好;城市開放程度高,展會突破區域限制可能性大,全國性、國際化程度就可能高。”
當然,會展不僅僅被動地反映城市產業結構的變化,儲祥銀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和特定條件下,還可以引領產業發展,催生新興產業,帶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10月20日下午,一場主題為“多維視野下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發展論壇在內蒙古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眾多國內外知名文化產業學者、企業代表共聚一堂,圍繞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兩個議題,進行了深度解讀與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