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展覽”的融合才會產生世界級的優質會展項目?
發布時間:2018-05-14 更新時間:2018-05-14 作者:道同共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周景龍 點擊次數:6186
近年來,無論是展覽的主辦方還是會議的主辦方,都非常重視“會”和“展”的融合。也因此,“會”和“展”的融合發展,是一個被關注的熱點話題。此次,筆者以自身從傳統展覽主辦機構,轉身到市場化運營國際大型會議公司的切身經歷,說說“會”和“展”的融合與發展。
先簡述一下,筆者曾在北京市貿促會北京國際展覽中心工作20多年,從事的主要工作是運營國際制冷、空調、供暖、通風及食品冷凍加工展覽會(簡稱制冷展,今年已舉辦第二十九屆)項目。由于展覽期間,為滿足與會客商的不同需求,主辦方需要策劃不同類型的研討會、技術交流會以及論壇等。但為展覽配套的研討會、技術交流會、論壇等都是圍繞該行業內的,相對難度不大。這也導致筆者誤以為,會議和展覽的運營都是一樣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和差異。
然而,自加入長城會合伙人之后,在世界不同城市舉辦以會議為主的大型活動時才發現,會議和展覽在組織和運營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和不同。
首先,會議側重更多的是內容部分:圍繞會議主題、演講題目,以及演講嘉賓的權威性等,投入在內容上的精力更多。而展覽更看重的則是展覽面積、參展企業、觀眾數量等,同比是否又出現增長,以及增長的數字是多少?
其次,高端會議、論壇項目,探討產業的戰略方向或技術發展,與與會者企業的戰略定位及長期發展息息相關,而展覽解決的往往是本年度的銷售業績和產品合作的問題。因此,會議吸引的是企業高層決策者,而展覽吸引的是中層管理者以下的企業人員。
最后,展覽的籌備期相對比較長,會議的籌備相比起來則要短一些,但會議運營中對于細節把控的要求要比展覽高出不少,展覽一旦開幕,運營工作就輕松了很多,主角為觀眾和展商之間的交流,而會議開幕后則有很多細節需跟進:如與會嘉賓的服務引導、設備管理、流程把控等,一直到會議結束,會議運營人員才可以完全輕松下來。
還以制冷展為例,該展會在前十幾屆時都是以展覽為主,期間只有少數的技術交流會。當觀眾的質量和數量遇到瓶頸時,制冷展組委會又策劃了中國制冷空調發展論壇與展覽同期舉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權威人士,買家團體的數量大幅提升。
長城會每年舉辦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在2015年也確立了“大展宏圖”的發展方向,從會議項目僅僅使用國家會議中心的會議區,拓展了兩萬多平方米的展覽區,極大地增強了大會的行業影響力及傳播效果,同時也大幅提升了展覽和會議的收入。
如何更好地做到會議和展覽的融合發展?筆者建議,以展覽為主的項目主辦方,要重視展覽期間會議論壇的舉辦。策劃與展覽內容相一致的行業會議或論壇,并盡早地確定主題和日程,邀請重量級的演講嘉賓,越早對外宣傳對于帶動展覽招商越會起到促進作用。策劃高端的論壇,對于吸引全球各企業的管理層來參觀展覽會,參加論壇也是非常有效的。
而對于重視會議的展覽項目,往往研討會、技術交流會以及高端的行業發展論壇會有大大小小幾十場的會議活動,因此做到會議信息的傳播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在展覽現場的會議日程信息板以及印刷的參會指南這樣的常規方式,制作會展活動的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和官方App等這些基于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宣傳方式越來越重要,會議的詳細日程傳播給與會觀眾,提示他們出席適合的會議,指引導航到會議室的位置,這些都會給與會者帶來智慧化的參會體驗。
當前,越來越多的主辦方相信“會議+展覽”的融合模式才會產生世界級的優質會展項目。筆者提醒,無論是會議還是展覽,都要重視在智慧化服務上的投入。如此,才能做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