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CEFCO)上,中國貿促會發表了《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2005)》。全文約3萬字。其主要內容是:
顧問:
高 燕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 副會長
杜 江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校 長
趙會田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展覽部 部 長
孫 鋼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展覽部 副部長
徐晨濱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展覽部 副部長
課題負責人:
劉大可 北京第二外語學院會展研究中心主任
沙克仲 中國貿促會展覽管理辦公室市場處處長
目 錄
第一章 2005年中國展覽業回顧與展望
第一部分 2005年中國展覽業發展中出現的新特點
第二部分 2005年中國展覽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部分 2006年中國展覽業前景展望與發展建議
第二章 中國展覽業市場研究報告
第一部分 對研究報告的簡要說明
第二部分 參展商基本狀況調查報告
第三部分 展覽會滿意度調查報告
第四部分 專業觀眾基本狀況調查報告
第五部分 展覽會營銷途徑調查報告
第三章 京滬穗展覽業發展對比研究報告
第一部分 京、滬、穗三地展覽場館建設概貌
第二部分 京、滬、穗三地展覽會項目量化分析
第三部分 京、滬、穗展覽會行業類型比較分析
第四部分 京、滬、穗展覽業管理現狀及發展建議
第四章 2005年中國展覽業重要事件概覽
第一部分 行業要聞
第二部分 政策法規
第三部分 場館建設
第四部分 國際合作
第五部分 業內活動
第六部分 教育培訓
第七部分 展會認證
第八部分 行業組織
前 言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中國展覽業走過了不平凡的2005年。為了讓關心展覽業的各位同仁更加系統地了解中國展覽業在政策監管、對外開放、市場特征方面出現的新態勢和新特點,我們在《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2004)》的基礎上,組織編寫了《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2005)》。
與《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2004)》相比,2005年的報告有三個鮮明特點:
1. 報告強調“年度”特征。報告反映的新特點、新問題、新趨向都是以2005年會展業發生的事業為基礎的,報告中關于展覽業市場特征分析的原始資料同樣來源于2005年的調研數據。而2004年的報告,很多部分以建國以來會展業的“存量”為基礎,將許多2004年以前的事情納入了分析框架。
2. 報告強調“專而深”,研究的領域僅僅限定在中國的展覽業,研究對象涉及到參展商以及專業觀眾對展覽會滿意程度等深層次的具體問題。而2004年的報告,在研究范圍上,既包括展覽業,也包括會議產業;在研究深度上主要涉及一些淺層次的面上問題。
3. 研究方法強調“國際化”。尤其在展覽會市場調查的選項設計方面,充分借鑒了德國AUMA、FKM以及美國CEIR等機構的研究方法,盡量做到與國際接軌。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借鑒國外相對成熟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便于研究結果的國際比較。
當然,由于研究時間以及研究經費等問題的制約,盡管課題組為報告的如期完成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以后的年報研究和編寫中加以改進。例如,由于缺乏宏觀的“普查數據”,從而導致報告對中國展覽業總體發展態勢的量化分析明顯不足;又如,在對展覽市場的研究中,樣本僅僅在京滬穗三地選區,如果調查的城市數量和樣本數量再多一些,最終成果的代表性就會更加客觀一些。
總之,在展覽業的官方統計幾乎屬于空白的情況下編寫《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課題組成員已經深刻體味到其中的困難和艱辛。雖然我們已經付出了最大努力來完成這項工作,但是最終成果仍然難以達到最初的預期水平。我們將虛心接受來自各界的批評,并真誠希望業界同仁為以后年度報告的編寫獻計獻策,為推動我國展覽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會展經濟發展報告(2005)》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