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瑩:5G時代,智慧場館照進現實
發布時間:2019-03-28 更新時間:2019-03-28 作者:全國會展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劉海瑩 點擊次數:74526
上月底,在巴塞羅那落幕的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19)上,5G技術成為關注焦點。根據工信部和三大運營商5G商用計劃,我國5G技術將于明年正式投入規模化商用。作為下一輪技術革命的驅動力,5G具有超高可靠性、超低時延、超大容量等不同以往的技術優勢,它與工業、交通、醫療、教育、金融等各個領域融合應用,不斷探索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經濟社會智慧化轉型,為各行業帶來新一輪變革。
隨著黑科技的發展,會展業關于智慧化的探索和實踐從未停止過,但會展場館的智慧化之路走得并不順利。會展場館是會展產業鏈上唯一的固定資產,與智慧展會相比,智慧場館不是一套管理系統、一個APP或者小程序所能實現,而是涵蓋了場館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全過程。5G技術為智慧場館帶來無限可能,作為場館運營者,需要提前思考智慧場館的本質。
智慧場館要服務于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縱觀當下,智慧建筑并不是停留在概念階段的空中樓閣,智慧酒店、智慧商場、智慧樓宇等已經進入使用階段。雖然由于會展場館建筑體量、設施設備、服務范圍和人員的廣泛性和復雜性,限制了智慧場館的推廣使用,但在智聯萬物時代,5G技術可以充分化解人與空間和距離的割據,實現企業在建筑、人、財、事、物全方面的鏈接。與此同時,智慧場館要做到員工友好,便于員工日常工作效率的優化和提升。近日,筆者接觸到阿里巴巴集團釘釘系統,發現其“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的在線數字化組織模式,值得會展業參考借鑒,尤其是面對數字時代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員工,如果會展場館仍然停留在“手工”或“半手工”階段,人才儲備都將是難題。
智慧場館要立足于服務,提升服務體驗,縮短響應時間。
場館的服務對象除了主辦方、參展商和觀眾外,還有當地政府和配套服務供應商,每一類服務對象的需求都有所差異。未來基于5G技術及基礎設施的發展,智慧場館可探索的服務提升也將更加具體,通過技術驅動對場館設計、工程、管理、運營、服務以及全產業鏈資源作出智能配置,對各種需求作出智能響應。例如,實現展品物流點對點至展臺、交通方案自動規劃、客戶異地考察場地等等,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體驗。
智慧場館最終目的是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智慧價值。
在5G技術商用計劃加持下,未來會展產業鏈的組成或將發生變化,現有服務內容有可能被新技術所替代,未來新技術也可能會衍生出新服務方式,智慧場館作為會展活動展示“終端”,必然會有更多創新空間。現有場地租賃和多業態組合的商業模式不足以支撐智慧場館,如何探索形成全新的商業模式,提升智慧投入的商業價值,是同技術發展相生相伴的課題。
5G時代,萬物互聯,智慧場館也將真正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