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杭博——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出擊
發布時間:2019-08-19 更新時間:2019-08-19 作者:《會議》雜志社總編輯 王青道 點擊次數:75027
在會議展覽產業鏈的結構中,會議展覽中心的角色應該說是比較被動的,不像會議展覽組織者甚至會議展覽服務公司,可以主動選擇舉辦地、場館、供應商,并對它們提出很多要求。也可能是由于這方面的原因,國內外會議展覽場館在經營策略方面通常都采用守勢。可當你觀察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的經營策略很不一樣,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出擊。
近幾年來,在我國新開業的會議中心、展覽中心當中,不管是經濟效益還是品牌影響力,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都令人刮目相看。杭博為什么會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呢?深入了解之后你就會發現,這一切與其積極主動的運營策略密切相關。這些策略主要包括:
1、品牌提升計劃
誰都知道品牌形象很重要,但真正下功夫、花本錢來做這件事,而且把它做好的并不多,但杭博便是其中之一。開業沒有多長時間,杭博就開始與國內知名公關公司合作,研究制定其品牌提升計劃。努力建設“第六代場館”,就是這個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人會說,你是第六代,那么第五代、第四代長啥樣?我覺得這并沒有那么重要,關鍵要看杭博推行“第六代場館”的積極意義在哪里,它對會議展覽組織者、參會者、參展者有何幫助,對于中國會議展覽業發展能不能起到促進作用。
2、積極連通國際市場
就會議展覽場館來說,杭博加入的國際行業組織應該是最多的之一:UFI(國際展覽業協會)、ICCA(國際會議協會)、UIA(國際協會聯盟)等。加入國際行業組織并不難,難的是充分利用國際行業組織的資源優勢,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據了解,杭博是我國少數幾家深入研究ICCA、UIA資源并積極開展工作的機構之一。
3、智能化創新
關于智慧會展,我們已經說了好幾年,可真正落地的東西并不多,尤其是會議展覽場館。在2018年底舉辦的一次“智慧會展論壇”上,杭博總經理唐雪演示了自己開發的智慧化系統,讓人覺得耳目一新。通過閱讀杭博微信公眾號的內容你會發現,杭博最近在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方面均有新的成果推出。
4、不斷加碼,提升自我
在質量標準方面,杭博在國內場館中率先通過了質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管理體系、ISO14000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HSMS18000)等五套國際標準認證。除此之外,杭博還與國內專業機構合作,開展了會議、展覽、酒店、旅游等業務領域的滿意度調查,深入了解用戶體驗的每一個細節,然后根據調查結果,逐項改進提高。
5、銷售方式創新
談到“促銷”,我們通常會想到酒店、餐廳等的季節性折扣,很難與面向B端市場的會議中心、展覽中心等聯系在一起。旺季的時候客戶往往不缺,中大型會議廳室通常比較好銷售,難點在于平季和中小型會議室。杭博據此推出了面向平季和中小型會議市場的“商務會議促銷活動”,把場地租金、餐飲、VIP室、舞臺板、投影儀、音視頻設備、客房、景點等一系列相關要素組合在一起進行銷售。對于會議展覽中心來說,這種方式也是一種創新。
當然,杭博在運營、管理、營銷、服務等方面的創新舉措還有很多。
說到這里,你不禁會問:杭博進取創新的動力來自哪里?在我看來,至少有三個方面:
1、管理集團因素
就國內會議展覽場館運營管理而言,北辰會展集團無疑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會議中心從開業的那天起,就成了我國會議展覽場館運營管理的典范,同時也成了北辰集團的“旗艦店”。從這個“旗艦店”里走出來的運營管理者,很多都成了我國會議展覽領域的精英人物。
2、負責人及其團隊因素
我們知道,會議展覽中心運營管理與酒店不太一樣,個性化程度比較高。會議展覽中心往往會因為城市、區位、體量、功能、配套、設計等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又會反過來影響到運營管理。因此說,會議展覽中心運營管理的效果與其領導人及團隊的工作作風、思想意識有直接關系。
3、環境要素
積極進取、銳意創新需要良好的環境作支持,而在這個方面,杭州的優勢十分突出。無論是近些年阿里引領的會議活動創新之風,還是杭州相關政府機構在會議目的地建設方面所做的積極工作,都為杭州會議展覽場館積極創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都需要引領者和探索者。雖然多少年之后回過頭來看,這些探索未必都是對的,但這種進取精神對于行業發展的積極意義,卻是無法被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