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智慧將引起場館革命?
發布時間:2018-09-03 更新時間:2018-09-03 作者:北京北辰時代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 唐雪 點擊次數:6254
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近日攜手道同共創、中國會展聯合主辦了首屆博覽未來·智慧場館發展論壇。原計劃的小范圍分享,卻獲得超出預期的關注:僅開放一周的注冊時間,竟吸引了來自會展業界的場館經營者、智慧場館布局者及IT業界、旅游、咨詢服務等跨界企業中高層管理者220人。從前期報名的熱情,到論壇現場全程座無虛席,令策劃者們看到了會展關聯上下游對智慧場館的關注,以及對信息化賦能場館運營的期盼。
論壇期間,12位來自會展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高層、IT業界大咖分享了9場主題講演與對話,也給筆者帶來了深層的啟發和思考:智慧場館的三個發展方向及未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智慧化發展的三個目標。
方向一,智慧場館是智慧城市的縮影。有論壇嘉賓在分享中提到:“智慧城市有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運營、智慧服務,最終實現智慧體驗,場館亦是如此。”在傳統印象里,場館往往被視作所在城市的象征,是產業平臺,也是城市氣質的窗口。品牌形象層面如此,運營管理更是如此。場館雖小,實則五臟俱全,亦如一座縮小版的城市。一方面,從交通到安防,從服務到體驗,智慧場館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一環,也終將服務于城市大腦。另外一方面,如We meet構建的千展千面,則通過另外一種場景賦予會展與城市無限生命力。
方向二,智慧技術是高效有序的抓手。論壇期間,搜狗同傳、云跡機器人、悉見AI、We Meet小程序等技術方案讓現場一次次沸騰。iABC(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看似遙不可及,實則已作用于傳統會展模式的轉型升級。依靠同聲同傳、機器人服務、FaceID,場館的運營管理不僅可有標準可遵循,更可延伸至語言翻譯、勞動力解放、展商服務、觀眾體驗等實際場景。
方向三,智慧營運是綠色環保的基石。在信息化賦能之前,展臺搭建、展裝布置、宣傳品分發,會展業仍是一次性消費較為嚴重的浪費高頻產業。而當昆侖億發通過技術改造傳統會展、提高主辦效能的方案呈現之時,場館的營運已面臨實質性的變革。科技發展之快使得一切想象都值得期待,或許全息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等高新科技手段在不久后可真正植入會展業,改善高碳浪費,節約社會資源。
未來已來。筆者認為,會展場館的場景革命即將到來。因此,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智慧場館的建設也將圍繞“新引擎、新藍海、新生態”三個目標逐步推進:
釋放新引擎。隨著會展場館的規模越建越大,業態越來越多,客戶需求越來越復雜,場館運營者面臨的種種問題也隨之而來,信息化手段雖然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但卻是有效的辦法之一。比如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啟用的VR看場館全景功能,使得選擇會場臺型、顏色風格在手機端即可完成,即便是目前很粗淺的版本,也可以省去客戶舟車勞頓的踩點與周而復始的協調,同時減少了場館服務人員一遍又一遍的重復而又低效的解說和介紹。又如AR導航、AI指引牌、超聲定位,降本增效與空間智能將是智慧場館的源動力。
共拓新藍海。在開發智慧場館的功能之時,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發現每一個待開發的模塊其實都可以是一個成熟的產品,就如訂酒店有攜程、買文創用淘寶、叫外賣有美團一般。當會議、展覽已不是新興場館的唯一業務時,功能復合的綜合型場館更需要復合型技術賦能。由此,借助第三方企業智慧融合跨界思維,將幫助場館解決現有痛點、拓展新藍海。
聚合新生態。信息化是智慧場館的基礎特征之一。以數據驅動場館的價值鏈,將線下流量轉為線上流量池,這些無名無姓的數據個體便有了自己的姓名與標簽。由此,場館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就是鮮活且富有性格的。通過運營數據,用戶有千人千面,社群能精準聚焦,產業可輻射帶動,社會將賦予動能。
智慧場館并非偽命題,發揮場館信息化的平臺價值與生態價值,場館的場景革命將成為煥活構建城市有機生命體的潛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