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阿里江湖論劍,誰主沉浮?
發布時間:2018-11-05 更新時間:2018-11-05 作者:北京北辰時代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總經理 唐雪 點擊次數:74346
九月,正值活動產業旺季。從“36氪的沒想到游樂園”到“Google AI體驗展”,層出不窮的各類特色活動不斷引爆市場,驚艷觀眾眼球。筆者注意到,在整個9月的活動產業市場,一票難求的阿里系活動在市場的挑剔下不僅脫穎而出,而且搶占鰲頭。僅9月14日至22日的一周時間,便有造物節、雙促大會、全球投資者大會、云棲大會等重量級活動相繼亮相、火力全開。筆者注意到,如此高頻度、強壓力的阿里系活動,有三個方面值得會展業界借鑒和思考。
首先,要巧用專業外力。縱觀商場風云,阿里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運籌帷幄的將軍,通過調動與對接多方專、精、尖力量,共同盤好一盤大棋。以云棲大會為例,阿里內部工作人員僅二十余人,卻接待了4天超過170場峰會論壇。其中,不乏HOFO、揚思公關、中青旅、思庫創意等知名活動服務企業聯袂,杭州國際博覽中心亦作為服務合作單位,全程跟進負責了本次大會的會務服務。如此,可以看出,聚合活動產業鏈上的精英單位,并使之各司其職,正是阿里活動的魅力所在。
其次,需善用智慧武裝。阿里作為互聯網企業巨頭,其活動自然也要無所不在地體現智慧的優勢。其淘寶造物節將淘寶客戶端作為線上入口,使購票、驗票、攻略、消費、互動與線下活動一一呼應,告別傳統會展模式;云棲大會更是在釘釘菜單欄開辟云棲專題欄目,將票務、議程、地圖等信息一網打盡,用戶可直接通過該頁面在線購買機票、車票,預訂酒店、接駁車,真正實現活動服務的全流程覆蓋。
最后,既要好看更要好玩。當下,高顏值已成為活動吸睛的必要條件之一。融奇市江湖于西湖美景,在展廳內體驗“阿里人的一天”,具有創意的設計與空間陳設將自發激起口碑經濟,帶動活動的營銷力與生命力。此外,筆者發現,阿里系下的大型活動有一大共性,便是鐘愛“音樂節”這一設置:如造物節有造動森林音樂節、云棲大會有蝦米音樂節、2050大會有新青年吶喊音樂節,“音樂節”不僅是VIP的專屬標配福利,更是阿里拓寬傳統活動內容邊界的特色之舉。
具備上述三大特點的阿里,以自身魅力與跨界優勢不斷變革著傳統活動模式。從“會展門外漢”搖身一變,成為“活動新生代”,阿里又是如何把舵陌生的活動市場、主宰“新活動”沉浮的?
當下,科技企業賦能B端服務C端的T2B2C模式正在崛起。在筆者看來,這其中離不開科技企業與生俱來的用戶思維與同理心。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行業大者恒強,而阿里作為互聯網行業三足鼎立的巨頭之一,依靠源源不斷的線上流量與用戶活性,擁有了精準定位用戶畫像的絕對優勢。由此,購物車相親、交通路線定制等配套活動可以實現深挖用戶需求、匹配用戶喜好。筆者相信,未來,諸如展位推薦、專屬路線定制等更符合用戶思維的私人訂制服務也將推陳出新,必將顛覆重組現有的活動市場。
不難看出,阿里系活動無不服務阿里生態。從電商、物流、金融到文娛、社群、生活服務,阿里已從企業轉型升級成為生態體。如何助力阿里中心化布局,創造戰略協同效應?筆者認為,線下活動正是構建阿里生態的重要引擎之一。阿里生態的線上呈現方式為APP及網站,雖部分板塊間有連接或互動,但依舊無法脫離獨立APP或網站天生的個體化、分離化的用戶印象。而通過將線上流量引流至線下,用戶可以在活動現場不自覺地、被動灌輸地深入了解到阿里生態的各個組成部分,并從中收獲體驗感、充實感。這不僅有助于阿里推廣新興業務,而且通過用戶的五感體驗,自線下及線上塑造了集成式、一體化的阿里立體生態。
未來已至,只是身處市場瞬息變化的競爭者們尚未“覺醒”。從活動到生態,市場風向將怎樣?誰將成為活動產業的下一個“阿里巴巴”?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