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在北京昌平落下帷幕。一場歷時51天的農業嘉年華,創造性地把娛樂體驗、園藝觀光、博覽展銷、創意設計等元素融入農業,實現了農業與旅游休閑、文化創意、現代流通等產業的相互促進,融合發展,開創了一種農業會展的全新模式。
客觀地講,農業嘉年華的意義不僅僅在于為農業果蔬種植農戶搭建了一個展覽展示與交易的平臺,還在于創建了一個與消費者近距離接觸,參與其中的體驗場所,打造了一個新的都市居民節假休閑去處,將都市農業發展與城市居民休閑有機結合,既打造了城市居民休閑的樂園,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和就業鏈,增加了農業種植的附加值和農民的收益,為都市型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為農業會展向會展農業發展進行大膽的嘗試。
據數據顯示,農業嘉年華期間,昌平周邊草莓采摘園共接待游客240萬人次,實現草莓銷售收入近2億元,草莓價格比往年同期高出20%。嘉年華轉換了農業發展方式,實現一二三產業緊密相連,無縫對接,并展示了都市現代農業的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文化功能。
“觀農業盛典,享花樣年華”,農業與娛樂首次融合的嘉年華,為北京市民打造了一個突出農業主題,集農業生產、生態、休閑、教育、科普于一體的都市現代農業盛會。
統計顯示,農業嘉年華官方微博粉絲量達15.6萬人,互聯網報道1.6萬條,相關網頁信息200萬條,相關微博123.3萬條,評論26.7萬條。
從草莓節、草莓廟會,到世界草莓大會,再到農業嘉年華,北京昌平將草莓會展做出了花樣,做到了極致。昌平在申辦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時提出了“以會興業,以會興市,以會惠民”的辦會目標。經過幾年的實踐,實現了既定目標,借助會展,昌平草莓產業有了更大的發展,昌平草莓品牌名揚天下,農民得到了實惠。
可以說,會展促進了草莓生產的發展,加速了草莓產業化的進程。2012年世界草莓大會讓北京的草莓走向了世界,中國的草莓科研水平至少提速了5—10年,草莓產業鏈延伸,除草莓種植、采摘、加工外,草莓衍生產品創新多達100多項。
目前,昌平草莓發展規模由2000棟日光溫室增加到了10000棟,年產量由200萬公斤增加到1200萬公斤以上,年收入由4000萬元增加到4個多億,解決了3500余戶農民的就業。
草莓會展增加了草莓種植園主的收入。在世界草莓大會的帶動下,北京草莓采摘游大為興盛,現在昌平年接待草莓采摘游客達300萬人次左右,草莓觀光采摘銷售量約占總產量的6成。莓農足不出戶就可以將草莓銷售出去,還增加了收入。農民經營一棟草莓日光溫室的年純收入至少在3萬元以上,最好的企業經營一棟草莓日光溫室的年純收入高達21萬元。
昌平農業會展的實踐,昌平人的思維給我們以啟示:會展的功能原來不僅限于會展活動主辦者的直接收益和會展舉辦地的所謂的拉動效應,似乎還具有更深刻、更廣泛的產業帶動和城市發展意義。我輩會展人自當不斷求索,努力發掘會展的潛在功能,將其發揮到淋漓盡致,讓會展經濟的功效更顯著、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