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春節長假結束之后, “搶人大戰”的激烈程度持續升級,南京、太原、濟南等諸多二三線城市,通過放松戶籍限制、加大補貼力度、提高待遇水平、降低硬性要求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人才落戶。
此番“搶人大戰”與前一輪人才自發流動大潮截然不同。十年前,不少年輕人在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下,紛紛“逃離北上廣”,希冀回鄉續寫青春奮斗夢。但事與愿違,時隔不久出現了“拼爹拼不過,逃回北上廣”的人才回流。這翻天覆地的變化反映出二三線城市快速崛起,城市間資源分配不平衡現象得以明顯改善后,城市對人才這一關鍵資源的重視和渴求。
這種重視與渴求與我國會展城市通過高額補貼和扶持政策爭奪會展資源如出一轍,故由此及彼聯想到,人們在面對各城市優惠政策不知作何選擇時,不妨以會展業作為決策依據。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展業是最能反映城市綜合實力與城市治理水平的行業。
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人們在選擇城市時,首要考慮因素恐怕還是就業機會。如何甄別自身專業所在城市的現狀及前景,有捷徑可循!不必去查看對比各城市枯燥的產業經濟數據,且看該產業會展活動即可。眾所周知,會展業起步發展需要以城市優勢產業為基礎,作為對接各行業的平臺,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20個門類、97個大類,幾乎都有對應的會展項目。會展組織者在選擇舉辦城市時,均會經過深入的市場調研與考察,包括城市經濟總量、產業基礎、現狀及潛力等等系統化對比指標。因此,只需查看自己所在專業的會展活動在哪座城市更加活躍,城市間產業優勢對比便可一目了然。
良好的就業機會需要有良好的就業環境保障。除微觀層面的企業環境之外,城市整體的營商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等更多隱性因素才是留住人才的長久之計。隱性因素雖不易衡量,卻同樣可以通過會展業而見微知著。會展業發展需要以場館設施、市政基礎設施、旅游、住宿、交通、物流、金融等服務業為前提,且會展業順暢運行更需要以城市統籌協調為保障。所以,會展業發達或者發展迅速的城市,必然是在軟硬件設施和服務、商務氛圍、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個方面都有過人之處。此外,會展業蓬勃發展的城市,幾乎均為人口流入型城市,人口流動會帶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流動,而資源流動會進一步帶動城市人文素質的提升,城市性格會更加開放友好,思想理念會更加與時俱進,人居環境會更加兼容并蓄。
除北京外,近幾年,筆者還在杭州、廈門、南昌等城市工作生活過,對異城而居感觸尤深。安居樂業方能使人產生歸屬感,從而落地生根成為城市新住民,這也是“搶人大戰”最理想的結果。各城市在拋出橄欖枝的同時,不妨多想想如何留住“搶”來的人才。尋求更好職業發展和生活空間的人們,也不妨多了解會展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