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借鑒國際名展 因時而生,因勢而變
發布時間:2018-12-17 更新時間:2018-12-17 作者:北京逸格天驕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益 點擊次數:75026
2018年收官之際,國際會展業界突如其來的消息莫過于全球規模最大的ICT展——德國漢諾威國際消費、電子信息及通訊博覽會(CEBIT)宣布不再舉辦。其官網給出的原因是“專業觀眾人數下降和展位預定量持續減少”。同時也指出,近年來,數字經濟中的技術發展減少了對CEBIT等綜合展會的需求。隨著數字化創新在工業應用重要性,許多CEBIT的傳統核心參展商已轉向其行業的其他展會。
引用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主席柯克勒博士(Dr Jochen K
ckler)的話:“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 MESSE)和德國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之間的主題重疊。是時候將CEBIT下屬的與制造 、能源和物流相關的主題整合到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里了。我們目前正在研究數字市場,以決定針對哪些剩余的CEBIT主題開發新的展覽活動?!?/span>
沒有哪個博覽會像CEBIT這樣富有傳奇:早在1970年就已經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一個組成部分。隨著計算機產業在博覽會上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并幫助其成為世界最大的展示資本貨物的國際盛會,新的展館也恰好落成,展商顧問委員會決定采用“CeBIT”—德語“辦公及信息技術中心”的首字母縮寫命名,“BIT”恰好是計算機處理的最小信息單位,這成為了一個完美的巧合。沒有人能夠預料到數據處理市場會細分到何種程度,也沒有人能夠預料到這一市場以驚人的速度保持增長,CeBIT一再擴大,由最初“辦公及信息技術中心”發展成“世界辦公、信息及通信技術中心”。1984年,CeBIT的1號展廳以“世界規模最大的單層展覽廳”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展示大廳總面積達7.03萬平方米,地下層車庫可供2000家展商停放車輛,屋頂為750間商務會客室。1986年,CeBIT“獨立門戶”的首展,面積達到了20萬平方米,吸引了2000多家廠商參展。盡管最初有人批評CeBIT從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分離出來,懷疑沒有整個工業背景作為依托,會失去其原有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但觀眾人數還是達到了33萬人次,甚至超過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
CeBIT經歷過1986年德國計算機先驅尼克斯多夫(Heinz Nixdorf)在博覽會場地突發心臟病去世;一年之后的冬季, 1號展廳因漢諾威遭受暴風雪襲擊,房頂被積雪覆蓋,險些坍塌;千禧年到來之前“千年蟲”會導致電腦系統崩潰的“預告”;有關“網絡泡沫”的警示,也目睹了1994年比爾·蓋茨發布并展示了Windows 95操作系統,當年的參觀人數達到75.5萬人次;1999年,參展商超過7400家;美國在線(AOL)率先宣布為德國提供無流量限制的互聯網收費服務;1999年CeBIT開始擴展到海外,其中,CeBIT Asia 2001年在中國上海首次舉辦。
曾幾何時,CeBIT每年都迎來數十萬參觀者,2001年超過85萬人次,人們吐槽只有535000居民的小城市,在CeBIT巔峰時期參展商和觀眾增加了一倍多,這與安道爾舉辦世界杯相當,只是醉酒的技術記者取代了醉酒的球迷。
然而,這是一個如此快速發展的時代:第一代手機和所謂的PDA(掌上電腦)有了連接互聯網的能力,并且實行了新的通用移動通信系統 UMTS和移動電話系統GPRS,而GPRS最初的傳輸速度是每秒56千比特(Kilobit),如今人們談論的則是5G通信標準和每秒100Mb的網速,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橫向和縱向上都有較大的增長。一方面,IT從“智能”尿布擴展到復雜的醫療設備,從智能手機到為其服務的千兆瓦數據中心,從智能白色商品到數據收集廢料容器,從PC到自動駕駛汽車。另一方面,所有的行業都有自己的產品周期、需求和目標。因此,企業越來越難在包羅萬象的高科技展覽會上展示全新內容。作為最大的高科技博覽會,CeBIT必須保留它的大范圍,這或許使得它對那些自然希望看到下一代產品發布的專業人士的吸引力降低?!
CeBIT在3月舉辦的時機并不好:對于PC市場,個人電腦公司傾向于每年3月、8月(返校季節前)和11月(圣誕購物季前)發布三個周期的產品。通常,1月在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展示推出的關鍵產品,然后在某個時間段開始銷售;6月,有全球第二、亞洲最大的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而9月的柏林消費電子展(IFA)將宣布在年底上市的設備。此外,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在2月舉行,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MWC)6月舉行,移動領域的企業也沒有新品在CeBIT上展示。
不知從何時起,情況發生了變化,每況愈下,又拿不出決策,不知是該面向觀眾還是面向專業人士。雖然做了許多嘗試,例如設立面向國內客戶的CeBIT Home展,或將展覽擴展到國外,但都沒有進一步成功,在紐約舉辦的美國CeBIT博覽會甚至只舉辦了唯一的一屆。而其它的展覽會如CES、MWC逐漸成為CeBIT的真正競爭對手。CeBIT的參展人數繼續下降,主辦方又一次進行新的嘗試,試圖通過將原本在寒冷3月舉行的展會推遲到溫暖的6月,以此重新穩固“領軍”地位,CEBIT 2018被視為轉型的開始,中國共有513家企業亮相,成為除東道主之外最大的參展國,但是,所有努力的結果仍如11月27日漢諾威展覽公司在接受負責CEBIT的董事局成員奧利弗·弗雷斯(Oliver Frese)辭呈時所說:“弗雷斯在構建新的CEBIT 理念過程中表現出了勇氣、創新和開拓精神。雖然CEBIT業務的持續下降令人遺憾……”
此外,2018年,國際會展界還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如6月23日,北美國際車展(NAIAS)正式宣布從2020年開始改為每年6月舉辦。主辦方認為,宜人的天氣更適合舉辦戶外展示活動,如新車發布形式、試駕、無人駕駛車路試、現場娛樂以及美食享用,可以吸引到更多關注。車展正在經歷過去30年間最為重大的轉變,包括會把舞臺移出底特律科技博覽會的圍墻,街道、城市景色甚至人群都會是舞臺的組成部分;設置動態戶外體驗環節,如駕駛、騎行、賽道、自動駕駛等,甚至還會加入越野挑戰,使媒體和消費者徹底沉浸在難忘的產品體驗中。
NAIAS過去幾十年都在1月的底特律舉辦。然而,由于與CES撞期,不少汽車制造商開始選擇在拉斯維加斯發布重大產品,例如寶馬宣布明年不參加NAIAS,但有消息稱將重磅出席明年的CES;不僅寶馬、梅賽德斯-奔馳和奧迪明年也不會參加,將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參加未來的活動。沃爾沃、法拉利、瑪莎拉蒂、MINI、捷豹路虎也已經不是第一次缺席NAIAS。
7月29日,SWATCH(斯沃琪)集團宣布將不再參與2019年的巴塞爾國際鐘表珠寶展(Baselworld)。據首席執行官尼克·海耶克(Nick Hayek)所述,鐘表行業正逐漸變得“更加透明、更加迅速和更加自發,我們參展商不是來分擔HERZOG & DE MEURON事務所昂貴的場地維護成本的”。場館正是由這所建筑事務所承建,各參展品牌每年需要繳納相當高昂的場館維護費用。
SWATCH旗下共有18個品牌參加巴塞爾國際鐘表珠寶展,包括歐米茄、浪琴、天梭這樣的“中流砥柱”級別,參展預算高達約5000萬瑞士法郎。SWATCH的出走,對于主辦方無異于一次沉重打擊。
回到CEBIT的話題。從1986年脫離漢諾威工業博覽會,33年后又回到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也算是“回家”。
相信CEBIT不會消失,就如同展覽會永遠不會消失。
而變革,卻正在發生。